八年级上册物理综合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4723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2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物理综合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综合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综合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综合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综合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物理综合复习.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综合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物理综合复习.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物理综合复习.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综合复习

初中物理知识记忆“顺口溜”总结

一、声学

物因振动而发声,振动停止停发声。

固比液气传声快,真空不能传播声。

感知声音两途径,双耳效应方向明。

规则振动叫乐音,无规振动生噪声。

分贝强弱要注意,乐音也能变噪声。

防噪产生阻传声,严防噪声入耳中。

声音大小叫响度,响度大小看振幅。

距离太远响度小,减少分散增大声。

声音高低叫音调,频率高低调不同。

长松粗低短紧高,发声物体要分清。

同一音调乐器多,想要区分靠音色,只闻其声知其人,音色不同传信息。

超声次声听不到,回声测距定位妙。

B超查病信息传,超声碎石声传能。

二、光学

发光物体叫光源,描述路径有光线;直线传播有条件,同种介质需均匀;

影子小孔日月食,还有激光能准直;向右看齐听口令,三点一线能命中;

月亮本不是光源,长度单位有光年;传光最快数真空,8分能飞到月宫。

光线原以直线过,遇到界面成反射;一面两角和三线,法线老是在中间;

三线本来就共面,两角又以相等见;入射角变反射角,光路可逆互相看;

反射类型有两种,成像反射靠镜面;学生坐在各角落,看字全凭漫反射;

若是个别有“反光”,那是镜面帮倒忙。

镜面反射成虚像,像物同大都一样,物远像远没影响,连线垂直镜中央.

还有凸面凹面镜,反光作用不一样;凹面镜能会聚光,来把灯碗灶台当;

观后镜使光发散,扩大视野任车转。

不管凸透凹透镜,都有一定折射性;经过光心不变向,会聚发散要分清。

平行光束穿透镜,通过焦点是一定;折射光线可逆行,焦点出发必平行;

显微镜来是组合,两个镜片无分别;只是大小不一样,焦距位置要适当;

物镜实像且放大,目镜虚像再放大;望远镜来看得清,全靠两片凸透镜;

物镜实像来缩小,目镜虚像又放大。

为啥感觉像变大,全靠视角来变化。

画反射光路图:

作图首先画法线,反入夹角平分线,垂直法线立界面。

光线方向要标全

画折射光路:

空射水玻折向法,水玻射空偏离法。

海市蜃楼是折射,观察虚像位偏高。

凸透镜成像:

一倍焦距不成像,内虚外实分界明;二倍焦距物像等,外小内大实像成;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倒立虚像正,照、投、放大对应明

眼睛和眼镜

晶薄焦长看远物,晶厚焦短看近物。

晶厚近视薄远视,凹透矫近凸矫远。

近物光聚网膜前,已经成为近视眼。

远物光聚网膜后,已经成为老花眼。

三、热学

冷热表示用温度,热胀冷缩测温度;冰点零度沸点百,常用单位摄氏度。

量程分度要看好;放对观察视线平,测体温前必须甩;细缩口和放大镜

物体状态有三类,固体液体和气体;物态变化有六种,熔凝汽液升凝华;

汽化当中有不同,既有蒸发又沸腾;蒸发快慢不相同,温度面积气流通;

液化方法有区分,压缩体积和降温;液化现象遍天地,雨雾露水和白气。

升华现象不一般,灯丝变细冻衣干;凝华现象造图画,窗花霜雪和树挂;

晶体熔化和凝固,吸放热但温不变。

液体沸腾需吸热,升到沸点温不变

人工降雨本领大,干冰升华又液化。

吸收热量能致冷,熔化升华和汽化;

五、力学

1、正确使用刻度尺的“四要”

尺子要放正,视线要垂直, 读数要估计,记录要单位

测量仪器要读数,最小刻度要记住; 天平游码看左边,量筒水面看底部;

压强计读高度差,上小下大密度计;电流电压先看档,电能表上有小数。

2、质量与密度

质量本是一属性,物体本身来决定;状态、形状和位置,外变不变其大小

一放平,二调零,三调横梁成水平,指针偏哪哪边重,螺母反向高处动”,以及“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方便自己;夹砝码须心细,加减对应盘高低

密度一般是一定,温度变化会不同,体积换算勿遗忘,立方厘米对毫升。

3、机械运动

运动和静止,贵在选参照,快慢和方向,相同是静止

“物体有惯性,惯性是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4、平均速度的计算

运动路线示意图,运动问题更分明;过桥、穿洞要记清,桥长车长为路程;

相遇、追击有诀窍,找好路程列方程;回声激光来测距,距离两倍是路程。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001m;1nm=0.000000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要包含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

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

v=S/t

其中:

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S/t,变形可得:

s=vt,t=S/v。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3.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定义:

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物理意义:

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

读数:

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2、测量原理:

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

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

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

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

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3、响度:

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

减小声音的发散。

4、音色:

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

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 减弱噪声的方法: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1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2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

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换算关系T=t+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

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

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

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

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特点:

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

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

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2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特点:

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

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

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蒸发、沸腾

2液化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

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

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

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

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第四章《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定义: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

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光的反射

1、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

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镜面反射:

定义:

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

反射面平滑。

应用:

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

定义:

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

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

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4、面镜:

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

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作用:

成像、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

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

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

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混合之后为白光颜料的三原色:

红、黄、蓝。

混合之后为黑色

2、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紫外线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光的折射

1、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应用:

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二、透镜

1、

名词薄透镜:

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

(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典型光路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

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2、实验结论:

(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

具体见下表: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照相机

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幻灯机

u

正立

放大

虚象

|v|>u

放大镜

3、填表:

名称

又名

眼镜

实物

形状

光学

符号

性质

凸透镜

会聚透镜

老化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

发散透镜

近视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四、眼睛与眼镜

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

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是两次成像,两次放大。

就、显微镜的物镜,是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显微镜的目镜,是u

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望远镜是两次成像,先缩小,后放大。

望远镜的物镜,是u>2f,也就是大于二倍焦距,相当于一个照相机。

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显微镜的目镜,是u

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一、质量

1、质量的定义:

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你知道什么时候物体的质量会发生变化吗?

请举例说明)

3、质量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其它常用单位还有吨、克、毫克。

  换算关系:

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4、质量的测量:

常用测质量的工具有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秤、天平等。

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质量。

5、托盘天平

(1)原理:

利用等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制成的。

(2)调节:

1:

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2:

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有些天平,只在横梁右端有一只平衡螺母。

有些天平,在横左、右两端各有一只平衡螺母。

它们的使用方法是一样的。

当旋转平衡螺母使其向左移动时,相当于向左盘增加质量,或认为从右盘中减少质量。

当旋转平衡螺母使其向右移动时,情况正好相反。

(如何通过指针来判断调节平衡螺母的方向和判断是否调平了。

(3)测量:

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什么顺序加砝码,怎么知道调平了?

这时能调节平衡螺母吗?

调了又会怎么样影响测量的结果呢?

(4)读数:

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如果砝码质量变大了或变小了测量值又会怎么变呢?

(5)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称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大质量数。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

称量和感量这两个数可以在天平的铭牌中查到。

有了这两个数据就可以知道这架天平的测量范围。

(测量后能更换地点再测吗?

如果真换了该怎么办呢?

6、会估计生活中物体的质量(阅读117页)

二、密度

1.密度的定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反映物质的一种固有性质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这种性质表现为:

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具有的质量不同;或者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

2、定义式: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的密度跟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均无关,所以上述公式是定义密度的公式,是测量密度大小的公式,而不是决定密度大小的公式。

3.密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

其它常用单位还有克/厘米3。

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4.物质密度和外界条件的关系

物体通常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

而质量与温度无关,所以,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密度通常变小,温度降低时,密度变大。

固体、液体质量减少或增加时他们的密度也发生变化吗?

三、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 

利用m—V图像,可以求物质的密度;

四、密度的测量

1.测固体的密度

(1)测比水的密度大的固体物质的密度

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利用量筒采用排水法测出固体的体积。

(2)测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物质的密度。

  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

利用排水法测固体体积时,有两种方法。

一是用细而长的针或细铁丝将物体压没于水中,通过排开水的体积,测出固体的体积。

二是在固体下面系上一个密度比水大的物块,比如铁块。

利用铁块使固体浸没于水中。

铁块和固体排开水的总体积再减去铁块的体积就等于固体的体积。

固体的质量、体积测出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固体的密度。

2.测液体的密度

(1)一般方法:

用天平测出液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

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密度。

(2)液体体积无法测量时,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借助于水,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在体积相等时,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密度之比。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原理进行测量。

测量方法如下:

a.用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m;

  b.将空瓶内装满水,用天平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1;

  c.将瓶中水倒出,装满待测液体,用天平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

五、密度的应用

利用密度知识可以鉴别物质,可以求物体的质量、体积。

利用天平可以间接地测量长度、面积、体积。

利用刻度尺,量筒可以间接地测量质量。

 

1.盛氧气的钢瓶内氧气的密度为6kg/m3,,工人使用氧气进行焊接用去了1/3,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A 6kg/m3,      B  12kg/m3,          C.4kg/m3,        D 无法确定

2.有三个质量和体积均相同的小球, 一个为铜球,一个为铁球,一个为铝球,则 _________一定为空心球.______可能为空心球.

3.一个铜球在酒精灯上烧了一会,铜球的质量和密度将(   )

A不变、变大 B、不变、变小  C不变、不变   D 变小、不变

4.一个瓶子能装下1kg的盐水,它一定能装下1kg的(   )A水银  B水  C煤油   D酒精

5.小新和小杨同学分别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案,请在方案中的空白处填空:

方案一: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向烧杯中倒人一些食用油,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食用油的质量为       ;(3)再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人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4)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ρ.

方案二:

(1)将天平置于水平台后,立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食用油的烧杯的总质量m1;(3)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食用油倒人量筒中,记录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V;(4)测出烧杯及剩下食用油的总质量m2;(5)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ρ=             .

【评估与交流】

(1)请分别找出两种方案中的不足之处:

  方案:

            ;  方案:

               ;

(2)你准备选择方案         来做实验,为顺利完成该实验,该方案中不足之处应改为:

                                            。

 答案及分析

1.错误答案:

A.由于气体具有流动性,无固定的体积,气体的体积决定于容器的容积.容器的容积多大气体的体积等于多大.由于是钢瓶,容器的容积不发生变化,所以剩余氧气的体积不变,但质量只有原来的2/3,所以密度为原来的2/3正确答案:

C

2.不准确答案:

铜球  铝球 因为ρ铜>ρ铁>ρ铝的密度,所以质量相同的铜和铁,V铜

V铜+V空铜=V铁+V空铁=V铝+V空铝V铜空铁>V空铝.若铝为实心,因V空铜V>空铁>V空铝.  V空铝=0,则V空铜>0,V空铁>0,所以铜为空心.铁也一定为空心若铝为空心因V空铜V>空铁>V空铝.V空铝>0,则V空铜>0,V空铁>0,所以铜为空心.铁也一定为空心正确答案:

铜球,铁球一定为空心,铝球可能空心.

3.B注意热涨冷缩这一规律.4.A

5.方案一的不足之处:

  第三步中,烧杯中液会倒不干净,会有剩余,很测量的质量不准,造成测量密度偏小

方案二的不足之处 调节天平平衡前未将游码调到0刻度处

选择方案一,应加入一步:

测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

选择方案二,调节天平平衡时就先将游码调动0刻度处

1.在暗室里用蜡烛做小孔成像实验时,小明在硬纸板的不同位置戳了圆形、正方形、正三角形和五角形四个小孔,则在墙上可能()

A出现一个蜡烛的火焰的实像B出现四个蜡烛火焰的实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