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人才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70460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肇庆市人才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肇庆市人才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肇庆市人才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肇庆市人才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肇庆市人才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肇庆市人才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docx

《肇庆市人才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肇庆市人才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肇庆市人才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docx

为把我市建设成花园式、生态型、现代化的新肇庆,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抓好人才的培养、吸纳和使用,推进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保证。

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按照我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制定我市2006-2010年人才发展规划。

一、国内外人才发展形势

纵观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以人力资本、信息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加快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当今世界,新技术、新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源泉,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全球范围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发达国家利用优厚的待遇、优越的科研和工作条件吸引发展中国家的优秀人才,采取各种方法、手段争夺发展中国家的优秀人才,造成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一大批优秀人才流失,使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面临更严峻的人才问题。

为应对全球范围内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局面,我国日益重视人才工作,把人才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人才开发作为国家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部署。

2003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首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要把人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把人才作为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党的十六大指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突飞猛进,国际资本加速流动,CEPA的签订和珠江三角洲产业的扩张转移,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稳步实施,我市迎来了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大好机遇。

要实现市委提出的向东看,往东赶,加快融入珠三角的“东进战略”,建设花园式、生态型、现代化新肇庆的目标,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才竞争是最根本竞争的意识,把人才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紧紧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我市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

目前,我市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着人才总量少、整体素质不高、高层次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地区和行业分布不合理、人才管理机制和制度不健全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激烈的人才竞争,使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们必须增强人才工作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形成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环境与政策优势,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更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人才队伍总体情况

1.人才队伍总量增加,人才引进力度加大

2000年以来,我市人才总量以年均7.2%的速度持续增长,到2004年底,全市四支人才队伍总量达31.5万人,其中党政人才1.5万人,经营管理人才5.36万人,专业技术人才13.93万人,技能型人才10.7万人。

人才数量占全市常住总人口的8.1%。

我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大人才吸纳、引进的力度,“十五”期间,共引进各类专业人才19286人,其中以学历分,有“双聘”院士1人,博士36人,研究生238人,本科6834人,以职称分有高级职称462人,中级职称3505人。

2.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具一定规模。

据统计,至2004年底止,全市共有专业技术人才13.93万人,比1999年的10.17万人增加3.76万人,增长了37%,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127人,中级职称31509人,初级职称89411人,专业技术人才数占我市常住人口的比例为3.6%。

3.人才队伍的结构和分布状况逐步改善。

全市专业人才队伍中,具大专学历以上的达10.67万人,占专业人才总数的比重由1999年的43.88%提高到目前的51.3%。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大专学历以上者,由1999年占总数的43.89%提高到目前的55.3%。

全市人才产业分布情况,第一产业拥有人才22692人,占人才总量的7.2%,第二产业拥有人才92347人,占人才总量的29.3%,第三产业拥有人才200138人,占人才总量的63.5%。

4.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较好成效。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肇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暂行规定》和《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我市拥有各类高层次人才2331人,其中研究生以上832人,有高级职称2127人。

在高层次人才队伍中,有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1人,国家级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4人。

加强对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选拔管理,使全市目前在管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达到61名。

切实做好风华集团和星湖生物科技公司博士后工作站的管理,发挥其在我市科研排头兵的作用,建站以来,共有29名博士进站,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研究。

5.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目前,我市拥有中级技工及以上技能人才10.71万人,其中高级技师22人,技师1030人,高级技工1.8万人,中级技工8.8万人。

全市有技工学校9所,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技校各1所,省一类技校3所。

6.科技、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2001年,我市在科技方面首次获得国家级荣誉,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

目前,全市有6家企业被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0家企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依托企业组建了国家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家,国家“863”计划研发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8家,审批认定省级民营科技企业45家。

我市高等教育事业在“十五”期间得到长足发展。

目前,拥有各类高校6所,其中公办普通高校2所,成人高校1所,民办高校2所,技师学院1所。

肇庆学院实现由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目前在校学生达11000多人。

(二)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人才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比,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比,还存在一些亟需克服和解决的问题。

1.对人才重要性认识不足,观念落后。

我市有些用人单位领导还存在轻视人才、论资排辈、平均主义、封闭保守等陈旧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和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对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人才资源开发工作重视不够,对人才政策落实不到位。

有的既不重视人才的引进,也不重视使用好身边人才;

有的对人才重使用轻管理,重引进轻培养,对人才的工作、生活、学习、职称、家属就业和子女上学等不认真加以解决;

有的对人才资源开发投入重视不够;

有的民营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对人才不信任,不重用,制约企业的发展等,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我市人才工作的健康发展。

2.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偏少。

据统计,目前我市的人才密度为3.02%,低于全省4.62%的平均人才密度,更低于深圳(16.27%)、中山(9.73%)和佛山(9.02%)。

尤其缺乏精通国际惯例、熟悉国际市场的国际化人才,缺乏掌握高新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缺乏技术精良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

3.人才分布和结构不合理。

我市人才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占67.3%)和第三产业(占63.5%),教育卫生行业占专业人才总数比重达60.4%,而第二产业拥有专业人才的比例明显偏低,只有29.3%,从事农业技术的专业人才数量更少。

专业人才的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在各类人才中具大专学历以上的人才比例为51.3%,初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过大,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过低,全市高、中、初级职称人才的比例为1:

14.8:

42,与理想比例1:

6:

14相比差距较大。

4.吸纳人才的“容量”不够大,工资福利待遇偏低。

一方面我市缺少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技术含量高的企业集团,工业企业发展缓慢,工业发展水平不高,未能形成新的较大的人才需求增长点,整体上对人才的吸纳能力不强,影响和制约人才的引进和开发,更难以引进和留住高、精、尖的优秀人才,从而进一步制约了我市的加快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缓慢,专业人才工资福利待遇偏低,一些应聘到我市企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月薪普遍只有800-1500元左右,很难吸纳和留住优秀人才。

5.人才流失问题比较突出。

我市在“十五”期间人才流失问题仍比较突出,有些从外省市引进的人才在两三年内纷纷跳槽到珠三角发达地区,使我市成为外省人才进入珠三角地区的一个跳板,尤其是高层次和紧缺人才的流失问题更为突出。

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市流失人才共5482人,其中研究生以上61人,本科1514人;

高级职称146人,中级职称795人。

三、人才发展的指导思想与预期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人才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着力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建设,特别要加强各类人才开拓创新能力的建设。

切实抓好培养、吸纳、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建立健全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为各类人才创业营造优良的环境,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卓有成效地推进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

根据我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大力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分布,加大对重点发展行业人才智力支持和服务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建立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动态机制。

(二)预期目标

根据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协调发展的宏伟目标,按照我市制定的产业发展战略指导思想,立足走工业化、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市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始终把发展工业经济放在首位,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

通过新型工业化的加速发展,为大力推动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提供技术与市场支撑,使我市成为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围绕城市化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物流业、商贸服务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为此,今后五年,我市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服从于、服务于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

2006-2010年,我市人才队伍发展的目标是: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我市人才工作全面协调发展,达到人才总量大幅度增加,人才培养与引进的力度加大,人才结构和分布的调整与优化速度加快,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的目的。

1.人才发展的总量目标

以我市人才发展的平均增长速度预测为依据,结合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预期目标,到2010年,我市人才发展的总量目标为48.12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达到23.65万人。

2.四支人才队伍发展目标

我市四支人才队伍发展预期目标见表1:

表12006-2010年四支人才队伍发展预期目标单位:

万人

年份

2007年

2010年

党政人才

1.58

1.65

经营管理人才

6.65

7.94

专业技术人才

17.98

23.65

技能人才

12.79

14.88

合计

39.00

48.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