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简报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70342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学科简报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学科简报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学科简报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学科简报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学科简报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学科简报文档格式.docx

《小学数学学科简报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学科简报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学科简报文档格式.docx

一般来,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精神主要是指教师的伦理、道德、情感、意识、态度等角度探讨教师应该具备的理念与价值观。

通常说的师德,教育过程中的责任感等。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有丰富的情感和认真严谨的态度很重要,要使学生喜欢数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数学教师,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

小学生的情感往往比较丰富,许多时候是学生不喜欢上这门课,而不喜欢这个学科的。

并不是由于这个学科难而不喜欢这个学科。

数学学习好的学生不一定都喜欢学数学,数学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也不一定都不喜欢数学。

重要的在于教学活动是不是能吸引学生,学生是不是喜欢给他们上数学课的教师。

我们可能做不到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都取得好成绩,但可以做到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这门学科。

我觉得一名成功的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标志是,能否让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数学学习,愿意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什么呢?

老师们首先想到的是教师的数学学科知识。

当然,数学学科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除此之外,教师的专业知识具有丰富的内含。

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数学学科知识;

数学学科教学知识;

课程知识;

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等。

这里简单谈一谈数学教学教学知识(英语称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简称PCK)。

数学学科教学知识简单的说,就是用适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或解释有关的数学内容的知识。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只掌握数学知识是不够的,还应知识如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知道学生学习某一类数学知识时容易产生什么样的错误,针对学生不同类型的错误采取什么方式解决问题。

比如,小明身高1.3米,不会游泳,跳到平均水深1.1米的水池,同学们认为小明没有危险,你怎样回应?

你能给出3种以上的回答方案吗?

如向学生解释平均数的含意,让学生理解平均1.1米是什么意思。

很有可能一些地方超过1.3米。

还可以给学生画一个示意图来说明。

同时,老师还要知道这些不同的解释方法适合于什么样的学生。

请你想一想,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并给出解决的方法。

一位数学老师积累了众多这样的案例,及其解决的办法。

他就会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自如,也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专业能力是专业知识的运用和专业精神的体现,是课堂教学中具体的师生互动的行为,反映课堂教学的中的设计、组织与生成过程中教师处理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这里不细论述。

继教网的培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希望老师们很好地利用这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分享我们的经验,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马云鹏: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中国教育学会课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以下问题为“国培”时各省教师反映的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11月23日14:

30--17:

00的视频答疑中,学科专家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请关注!

1、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低段孩子的口算能力

2、新教材里每一册都涉及统计问题和概率方面的问题。

如何准确传达这方面的数学思想呢?

3、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4、对教学的内容,学生在课堂上还能接受,回答问题也无懈可击。

可是考试时成绩就是不理想。

产生这样的结果原因以及怎样解决问题对策。

5、如何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在20分钟之内?

6、小学数学教学是否应该对学生进行奥数培训?

7、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

8、怎样才能避免学生因粗心导致的失误?

9、如何处理学生个性发展与考试分数之间的矛盾。

(目前衡量学生的标准还是分数而不是各项素质的提高)

10、对于大班制的数学课堂,如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如一个班有七八十人,一个数学老师要上两个这样的班级,并且还要担任一些其他学科的教学)

作业内容:

结合一节课堂教学实例,谈谈如何根据学生的需求(学生的认知、兴趣、知识与经验的背景、学习方式等,会有不同,教学需要考虑面向差异的全体)进行教学设计的。

答题内容:

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心里进行教学设计

卢淑元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对于生活在物质文明相对发达但深受应试教学影响的小学生来说,他们低层次的需要,如基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一般都能得到满足,而相对缺少自尊的需要、认知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

如何激起学生的认知需求?

如何满足“学生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心理需求?

如何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

这些都是本节课教学设计试图研究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还是学习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尤其是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好、理解透,对于后来将学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会起到积极的迁移作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中,笔者处处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构建新的教育模式,想方设法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如课堂导入教学中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

新知展开时把“小组研讨”和“个体探索”结合起来;

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尊重个性差异,通过设问层次化、练习弹性化、评价分步化,把成功的机会交给每一个学生。

教学过程和意图:

(一)、启导激趣(认识心理:

我要学)

1、课前谈话:

某市将新建一个一流的新世纪公园,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打算在这个公园内建造哪几项游乐设施?

2、多媒体显示:

“新世纪公园平面图(初步设想)” 

(图略)

猜想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哪块地上铺的草坪多?

3、问:

(1)比较这两块地草坪的多少,实际上就是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什么?

(2)这里长方形和平等四边形的面积是否相等?

光凭猜想够不够?

那怎么办?

(意图:

以上既有实践性又有挑战性的问题设计是顺着学生的思路又高于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去学习新知识,激起学生求知的心理需求。

(二)、引探导学(认识心理:

怎样学)

1、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合作探究上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老师提供实验工具)

2、检查汇报,演示过程。

(1)实验证明,这个设计图中长方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你们是怎样探究出来的?

(2)从这个实验中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3、小结:

平行四边形可以用割补的方法把它转化成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先猜想、再验证的科学态度;

其次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在合作探究中提高参与度,培养合作精神;

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心理需求。

(三)、点拨促思(认知心理:

我能学)

1、 

设问:

(1)、长方形面积如何计算?

(板书“==长Χ宽”)

(2)、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否要把平行四边形先割补成长方形,然后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来进行计算吗?

(3)、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怎么计算?

(出示课题)

(4)“平行四边形面积==底Χ高”你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组内讨论)

2、 

看书P1-2知识,用字母表示公式。

发挥了老师的引导、点拨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了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求。

(四)、应用拓展。

(认知心理:

我能行)

书P2练习1口算

解决前面铺草坪的经费问题。

3、口答平行四边形求面积。

(多媒体出示图略)(强调a、h对应)

4、估算出山西省土地面积。

5、观察教师教具演示,说说图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为什么?

突出练习设计的阶梯性、全面性和深刻性,同时也体现数学知识生活化。

真正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

(五)、总结评价(认识心理:

我还会学)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我们是怎样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3、 

今后我们还要学习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从今天这堂课中你有什么启发?

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让他们不断增强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也真正达到教师“教书育人”的目的。

(六)、作业.

以下为学员班级优秀板报,供参考学习、交流经验。

1、北道2班学习简报.doc

2、南宁小学数学九班简报第1期.doc

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及探索

杨万东

在现今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少课堂上都存在着刻意追求形式之风,使得数学教学极具“观赏性”,显示出一派“喜人”的景象。

特别是一些公开课、展示课,教师几乎是使出浑身解数,创设情境、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得兴致盎然,学生的参与热情被调动得淋漓尽致,这似乎说明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已经落到实处了。

但形式的背后露出浮华,折射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数学问题少了,思考感悟少了,思维交流少了,能力提高少了。

倘若不冷静反思,则很容易使数学教学步入“歧途”。

当务之急是要让数学课堂回归本色,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教。

下面谈谈我的认识和体会:

一、少一些华丽情景,多一些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的确,在数学教学中,好的问题情境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发求知欲、唤起好奇心,使看似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富有吸引力,让数学课堂充满诗意。

因此,情境创设已经成为当前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他们往往为了突出“新、奇、趣”,挖空心思地创设华丽的情境,然而结果却引发了不少问题。

1、案例:

倒数的认识课堂教学片断

师:

(出示汉字吞、呆。

)你知道这些汉字的部首调换位置后各是什么字?

生1:

“吞”字上下部首调换应是“吴”字。

生2:

“呆”调换部首是“杏”。

下面老师可要出一些比较难的题目,你们敢挑战吗?

请把我说的句子倒过来念。

“客上天然居”!

生:

“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

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这种有趣的现象,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倒数。

这个案例中的情境可用“漂亮、华丽”来形容,教师充分挖掘语文中的教学资源,通过汉字的倒写、句子的倒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倒数这一概念。

但这是否就是一个好的情境?

它蕴含了多少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多少数学思考?

回答是否定的。

在“倒数的认识”学习之后,少数学生把“6”的倒数写成了“9”,“3.27”的倒数写成了“7.23”。

这应该说是教学价值的误导。

二、少一些低效活动,多一些深入思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

而课堂活动不但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而且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并不是让人生畏、令人讨厌的,而是其乐融融、美妙至极的一件乐事。

但是,现实很多的课堂活动学生的“手”动了,“心”却未动,操作多了,气氛活跃了,可思考、感悟少了。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课堂教学片断

教师创设了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