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69527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1)选:

 ;

 

(2)放:

(3)读:

(4)记:

 . 

【知识拓展】

1.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下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纽扣的直径是      cm. 

2.给你如图所示的一段曲线,你能想办法测出这段曲线的长度吗?

二、时间测量

(一)时间单位

1.你知道的时间单位有哪些?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二)用停表测量时间

1.使用停表先认清    和    ,读数时,要分别读出    和    ,并将它们      . 

2.实验室机械停表的外形如图所示,A为      按钮,B为      按钮.第一次按下      时表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下      时表针停止转动,这时开始     ,最后按下A时表针弹回     .简称:

一按启动;

二按停;

三读数;

四归零. 

三、误差

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

3.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

课堂检测

1.以下数据,最接近一间普通教室的天花板距该教室地面的高度的是(  )

A.5.5m              B.3.5m

C.2.0mD.1.5m

2.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

A.人眼睛迅速一眨

B.人心脏跳动一次

C.人正常呼吸一次

D.人打一个呵欠

3.一个皮尺,用力拉伸后去测量课桌的长度,则测量的结果比真实值(  )

A.偏大B.偏小

C.相等D.无法判断

4.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5.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6.如图所示,晓军测量的A、B、C三个木块的长度分别为    cm、    cm、    cm. 

7.西集中学九年级学生进行30m跑训练,用机械停表记录成绩,如图所示,这个机械停表读数是   min   s. 

参考答案

1.长度的单位有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换算关系: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2.微米(μm)、纳米(nm).换算关系:

1μm=10-6m;

1nm=10-9m.

1.刻度尺 0~8cm 0.1cm

2.

(1)确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2)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3)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

(4)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

1.1 1.10

2.先找一段柔软的棉线,让棉线沿着曲线的形状附着在曲线上,在曲线两端处的棉线上做记号.然后将棉线取下,伸直.最后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个记号间的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

1.时间的单位:

秒(s)、分(min)、小时(h).换算关系:

1h=60min;

1min=60s.

2.石英钟、电子手表、停表等.

1.量程 分度值 分 秒 相加

2.归零 计时控制 B B 读数 零点

1.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等.

3.错误与误差的不同:

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1.B 解析:

一个初中学生的身高可取1.6m(也可大些或小些),手向上伸直可达2m.通过目测可以发现,一个人将手向上伸直,离顶还有较大一段距离(约1.5m),故可以判断天花板高度应在3.5m左右.

2.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1s的感性认识.根据生活经验,人眼睛迅速一眨用时小于1s,而人正常呼吸一次或一个呵欠的时间大于1s,故选项B正确.

3.B 解析:

皮尺拉伸后,上面每条刻度线间的距离都增大了,因此物体所对应的刻度数减少,使测量结果偏小.

4.A 解析: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是为了减小误差,选项A正确;

误差和错误产生的原因不同,选项B错误;

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选项C、D错误.

5.D 解析:

A图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选项A错误;

B图中的刻度尺没有放正,故选项B错误;

C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故选项C错误;

D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而且放正,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选项D正确.

6.答案:

3.27(3.26、3.28也对) 3.40 4.00

解析:

图甲中的刻度尺每一大格为1cm,1小格是1mm(即分度值),物理中测长度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被测木块A长度准确值为3.2cm,估计值为0.07cm,所以木块长为3.27cm(3.26cm、3.28cm也对).被测木块B的末端恰好落在短刻度线上,此时的长度准确值为3.4cm,估计值为0.00cm,所以木块长为3.40cm.被测木块C的末端恰好落在长刻度线上,此时的长度准确值为4.0cm,估计值为0.00cm,所以木块长为4.00cm.

7.答案:

0 5.4

机械停表的大圈1整圈是30s,1大格是1s,每大格又均匀分成10个小格,所以每一小格是0.1s.小圈1整圈是30min,1大格是5min,每大格又均匀分成10个小格,所以每一小格是0.5min.小圈指针指示是0min,大圈指针指示是5.4s,因此读数是0min5.4s.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学会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一、机械运动

1.观察课本P16图,回答问题.

(1)在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2)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

请举出一些.

(3)机械运动:

2.阅读课本P17上面部分,你还知道哪些运动形式?

二、参照物

1.当你站在路边时,你认为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

而当你乘坐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时,你感觉路边树木在向后退,认为树木是运动的,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感觉呢?

2.参照物: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什么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物,它们是静止的?

为什么?

2.图中的特技跳伞运动员只有在保持    时,才能形成一定的造型.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2.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

“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D.风和地面

3.一个人骑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  )

A.向北运动B.向南运动

C.静止D.运动方向无法确定

4.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可能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5.如图所示,在2012年4月22日举行的中俄联合军演中,中国海军的舰艇组成“一”字型编队正在同速前进,若以其中一艘舰艇为参照物,其余的舰艇是    的. 

6.电视、电影中利用了运动的相对性原理,拍摄出了孙悟空的“腾云驾雾”.先拍摄出孙悟空在“云朵”(布景)上的镜头,再拍出天空上的白云、地上的山河湖泊等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叠合.叠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白云和山河湖泊,我们看电视是以白云和山河湖泊作参照物,于是就产生了孙悟空“腾云驾雾”的效果.想想看,如何拍摄人坐在开动的飞机和火车里观看沿途风光的镜头?

如何拍摄“武艺高强的人飞檐走壁”的镜头?

1.

(1)飞行的彗星,奔跑的猪豹,爬行的蜗牛.物体是运动的.

(2)飞行的飞机、奔腾的江水、划过夜空的流星、腾空而起的“神舟十号”飞船……

(3)在物理学中,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

1.人站在路边时通常以地面为“标准”,相对于地面,树木没有位置的变化,人认为是静止的;

而当人乘坐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时,不自觉的选择汽车为“标准”,树木相对于汽车有位置的变化,所以觉得树木在运动、向后退.

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1.选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

卡车以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以卡车为参照物,是静止的,即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因为它们相对静止.

2.相对静止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其中A、C、D三个选项中的物体位置都发生了变化,而B选项中物体位置没有变化.

本题选了一句古诗,描述了一幅美妙、生动的画面,这看似矛盾的情境,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前一句“看山恰似走来迎”,这是诗人坐在船上,以船为参照物,山相对于船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山是运动的;

后一句“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仔细一看,山与山之间、山与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地面为参照物,山是静止的,所以选项B正确.

本题关键是看研究的物体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的位置如何变化.骑车人和汽车都由南向北运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汽车“疾驶而去”,说明汽车比人运动得快,现以汽车为参照物,骑车人在后退,即向南运动.

4.D 解析:

图中房子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烟向左飘,说明此时有风向左;

对于甲车来说,甲车上的旗子向左飘,有三种可能的情况:

一是甲车不动,二是甲车向右运动,三是甲车向左运动,但运动速度小于风速.对于乙车,只有向左运动且车速大于风速.

5.答案:

静止

以其中一艘舰艇为参照物,其余的舰艇与这艘舰艇没有位置的变化.

6.

(1)拍摄出“人在火车或者在飞机”(布景)里的镜头上的镜头,再拍出“沿途的风光”等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叠合.叠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沿途风光”.我们看电视是以“沿途风光”作参照物,于是就产生了“坐在飞机或者火车里看风景”的效果了.

(2)先拍摄出“武艺高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