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69508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志丹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志丹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志丹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志丹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志丹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志丹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志丹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志丹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志丹县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五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围绕打造“生态大县、文化名县、经济强县”奋斗目标,攻坚克难,奋力争先,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点、区域特征、志丹特色的发展路子,实现了“十一五”的圆满收官,推动了“十二五”的高点起步,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成就。

  这五年,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

县域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主要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预计2011年生产总值达到158.6亿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多;

地方财政收入17.7亿元,是2006年的1.84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000元和6550元,是2006年的2.5倍和2.7倍。

连续七年跻身“陕西十强县”和“西部百强县”。

  这五年,是产业建设加快推进的五年。

以石油为主的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形成了3个年产原油百万吨的大厂,原油总产稳定在450万吨以上,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积极进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步入园区化发展阶段。

以“果菜羊”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健康发展,新增苹果13.2万亩、大棚1489座、弓棚5632座、羊子饲养量12.5万只,产业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占比达到27%。

以民营经济为主的第三产业蓬勃兴起,新增个体工商户3981户、民营企业337家。

  这五年,是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的五年。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5.6亿元,实施了城南城北综合开发、河滨路改造、灵皇地台住宅小区、县城气化、集中供热、点亮工程、水景观等一批市政建设项目,实施了旦八、胡兴庄等一批小城镇和新型社区建设项目,实施了一批移民搬迁和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了水电路讯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使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镇化率由36%提高到50%。

  这五年,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五年。

高标准实施了县城“两山”景观林、303省道百里绿色长廊、新农村“三化一片林”、坝系建设等一批重点绿化项目和水保工程,新造林33.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2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达到70%以上,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黄土高原梯田化县”和“省级园林县城”。

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各项措施,建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扎实开展了“五星级文明井场”创建活动,城镇和油区两大重点污染源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深入推进精神文明系列创建和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被评为“全国文明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整洁靓丽”已成为志丹的新名片。

  这五年,是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的五年。

稳步实施政府机构改革,撤乡并镇如期完成。

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建成了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大厅。

不断深化财政改革,政府采购、集中结算、乡财县管等制度健康运行。

公立医院改革基本完成,药品“三统一”全面推行。

集体林权、粮食流通、文化体制、农村试验等各项改革顺利实施。

企业改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成立了城投公司、小额信贷公司和民生村镇银行。

对外开放成效明显,引资33.42亿元,其中城区改造项目引资11亿元。

  这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在全市率先实行义务教育“五免一补”和高中教育“三免一奖”政策,全面实施“蛋奶工程”,“双高”普九受到省政府表彰,创建“省级教育强县”通过前期评估。

改扩建了县医院、中医院、妇保院和10个乡镇卫生院,新建了167个标准化村级卫生室,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文化队伍和阵地建设全面加强,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挂红灯》《兰花花》《陕北汉子》受到广泛好评,《志丹书库》出版发行,旅游景点开发初见成效。

“全国科普示范县”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通过复验。

电子政务平台建成投用,信息化事业快速发展。

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并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妇儿、人防、老龄、文物、史志、档案、保险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国土、税务、统计、物价、盐务、烟草、气象、水文、农机等部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这五年,是民生建设成效明显的五年。

财政累计投入27亿元,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突出问题。

城乡居民养老、合作医疗全面覆盖,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参保率不断提高。

“两个低保”应保尽保,“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50%,贫困学生和弱势群体得到及时救助,残疾人工作荣获全国先进。

建成保障性住房22.2万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8平方米,连续2年被省市评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先进县。

新增城镇就业5224人,脱贫1.37万人,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扶贫开发成就显著县”。

安全生产基本平稳,信访维稳工作受到省市表彰,“五五”普法全面完成,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县”通过验收,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这五年,是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的五年。

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和工作监督,加强与人民政协、群众团体和各界人士的联系。

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意见、建议157件,政协提案296件,办复率均为100%。

不断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民主法治建设得到切实加强。

狠抓政府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加大监察审计监督力度,保证了政府工作规范有序运行。

  回顾过去五年,我们在实践中积累了四条宝贵经验:

一是跨越发展。

强化率先意识,敢想敢谋、敢闯敢干,努力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许多方面走在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二是统筹发展。

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村发展,更加注重公共服务,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实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是创新发展。

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新形势,研究新情况,推出新举措,解决新问题,推动了各项工作全面进步。

四是和谐发展。

始终把改善民生、保障民利、维护民权作为推动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理念。

这些经验,我们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和发扬。

  各位代表!

  五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我们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

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埋头苦干、团结奋斗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志丹发展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后五年发展思路

  今后五年,是我县优化结构、转型发展的机遇期,也是统筹城乡发展、争创全国百强县的攻坚期。

我们面临着“四大机遇”和“四大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

“四大机遇”: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我们调结构、兴产业、打基础、上台阶提供了难得机遇。

二是省委、省政府作出支持延安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加快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为我们调整工作重点、优化发展思路提供了难得机遇。

三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战略部署,启动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为我们优化工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难得机遇。

四是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发展,我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基础、好局面,广大干部群众信心足、干劲大,全县上下人心思变、人心思进,为我们乘势而上、再创佳绩提供了难得机遇。

“四大挑战”:

一是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对县域经济的下行压力有可能进一步加重,给我们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带来了挑战。

二是随着新一轮发展热潮的掀起,全国百强、西部百强以及周边和关中、陕南一些县区发展势头更加强劲,给我们争创全国百强县,保持西部百强、全省十强位次带来了挑战。

三是我县经济结构单一,转型发展滞后,结构升级缓慢,发展后劲不足,保持高基数上的高增长十分困难;

城乡发展不平衡,“县富民穷”的问题依然突出;

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尖锐,保运转、保民生、保发展的压力逐步加大;

群众利益诉求趋于多元化、复杂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非常艰巨。

这些都给我们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四是政府一些部门及干部职工精神不振、作风不实、效率不高,与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和我们肩负的新使命不相适应,给我们在新起点上创造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新业绩带来了挑战。

我们必须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

按照县十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统筹城乡、优化结构、转型发展、富民强县”战略,坚持项目带动,扩大改革开放,加强民生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农业现代化、县域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努力建设富裕志丹、文明志丹、幸福志丹。

  奋斗目标:

  全力争创全国百强县,力争在2010年的基础上实现“六个翻一番”:

到2016年,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以上。

  主要任务:

  

(一)建设富裕志丹。

富裕就是要达到“县强民富”。

实现“县强”,关键是保增长、强后劲,推动可持续发展;

实现“民富”,根本在于兴产业、促就业,提高老百姓收入。

多轮驱动,做大县域经济总量。

通过三年调整、两年提速,强力推动结构优化、产业转型,使现代农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能源化工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旅游产业成为带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是大力发展以山地苹果为主的现代农业。

认真抓好“5个2”产业富民工程(到2016年,全县苹果总面积达到20万亩,羊子饲养量达到20万只,生猪饲养量达到20万头,蔬菜面积达到2万亩,优质小杂粮面积达到20万亩),集中建设16条苹果产业带、6个棚栽业集中区、6个标准化养殖小区、24个千亩小杂粮丰产方,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下硬茬把“小苹果”做成大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

二是不断壮大以油气开采加工为主的现代工业。

力争建成年产500万吨原油和年产50亿立方米天然气“两大生产基地”,逐步做大农副产品加工和能源化工“两个园区”,精心培育建筑建材、油气服务、新型能源“三项后续产业”,形成一业主导、多点支撑的工业体系。

下决心推进能源化工园区建设,争取有1-2个骨干项目建成投产,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积极发展以红色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

大力实施旅游业一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见成效的“三步走”战略,打响叫亮“革命红都、将军故里”红色旅游品牌,精心打造“一馆一园一校一居”红色景点,积极开发“五山一寨一峡谷”特色景区,全面打通内连延安、外接南梁的红色旅游大环线,使旅游业成为优化结构、促进转型的重要产业。

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做大第三产业总量。

下功夫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大型物流园区,使其成为陕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坚持把“强财”作为“强县”的生命线,依托三次产业,夯实主体财源,培育后续财源,加强税收征管,做大财政“蛋糕”,为建设富裕志丹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多策并举,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按照因地制宜、重点突破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制定农村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城镇就业措施,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的“四项收入”:

一是以“果菜羊”三大特色产业为依托,大幅提升农民的产业性收入。

二是顺应农村劳动力加速向城镇、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引导和鼓励群众围绕商贸、餐饮、家政等开展社会化服务,扩大劳务输出和劳动力就地转移,努力增加广大群众特别是进城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三是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及时、公平、公正地兑现好退耕还林、产业扶持、社会保障、征迁安置等各项补贴,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家庭的救助力度,有效提高城乡居民的政策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