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灰尘说课稿.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6886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假如没有灰尘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假如没有灰尘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假如没有灰尘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假如没有灰尘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假如没有灰尘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假如没有灰尘说课稿.doc

《假如没有灰尘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假如没有灰尘说课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假如没有灰尘说课稿.doc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假如没有灰尘》说课稿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青铜小学董雪莲

2013.9.30

12*《假如没有灰尘》说课稿

五年级董雪莲

一、说教材

本文是新课程教材五年级上册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

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地说明了灰尘的特点作用及和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2)领悟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并学习使用。

四、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以自学为主,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说明文学习的情况基本可以掌握。

五、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科学相整合的特点。

六、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

质疑导向——自主阅读探究——合作探究体验——全班交流,学习升华。

(一)质疑导入、板书课题

1、大家都见过灰尘吧,是不是很讨厌它?

那假如没有灰尘是不是很好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

板书课题。

2、出示诗句: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读一读,谈谈你对诗句的理解。

从这个行动中我们感受到了人们对灰尘怎样的情感?

(讨厌)

3、教师借助资料,图片展示灰尘造成的危害。

如果没有灰尘我们的世界将会怎么样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指导

(1)朗读课文,读完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2)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得正确、流利,生字多读几遍,能熟练认读。

(3)思考:

灰尘的特点?

用“——”画出,灰尘有什么作用?

用“~”画出。

(4)讨论一下文中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我们都学了哪些说明方法?

2、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三)精读课文重点理解。

1、师:

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学生读句子,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2、教师巡回指导,要及时表扬合作很好的小组。

 3、师:

那么小的灰尘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吗?

 4、换个说法,用“正因为……”句式。

5、我们能这样清楚、明白地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课文用了什么方法来告诉我们的?

(数字、假设)

6、指名读4.5.6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1)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人们看成有害的东西往往有其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2)你还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被看成有害的东西其实也有很大的作用呢?

(风、雨……)

(四)课堂总结

事物往往都有两面性,只有正确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七、说板书设计

12、假如没有灰尘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细小

削弱阳光

列数字、做假设

散射七色阳光

使天空颜色起变化

做假设

具吸湿性

调节气候

气象万千

做假设

八、说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思路清晰,说明有序,加上前面已经掌握了说明文的学习方法,教师也从课文的特点出发,给学生充分的主动性。

因此,学生探究的兴趣很浓。

然而,这篇课文中有许多科学的专业名词,如:

光源、散射、三色光、日晕等词语,学生很难理解,因为那需要物理知识作铺垫,学生初读比较困难。

因此,我让学生反复诵读,并根据不理解的词语来查找工具书,培养学生养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