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讲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68730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1讲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21讲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21讲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21讲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21讲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1讲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21讲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1讲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1讲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甘肃张掖模拟)从图一、图二到图三,反映了建国以来(  )

A.社会主义公有化程度提高

B.生产资料所有制经历了多次变革

C.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地提高

D.农村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调整

解析 由图二到图三土地仍然属于公有,没有体现出公有化程度的提高,故A项错误;

在整个过程中仅仅有一次所有制的变革,即图一中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公有制,故B项错误;

在图二的人民公社阶段,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受到打击,故C项错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调整,改变了人民的经营方式,故D项正确。

答案 D

3.(2016·

湖南长沙模拟)著名党史学家李新记载了这么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某地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所以县里的领导不大愿意把地分给农民。

但李新到农民中间一问,农民都支持分地。

这件事情可以说明(  )

A.党史学家主要研究农民

B.大包干符合农村实际

C.机械化不符合农业发展方向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解析 依据材料“但李新到农民中间一问,农民都支持分地”可知大包干符合农民愿望,故B项正确;

材料中只是说明党史学家的经历,不能以偏概全说党史学家主要研究农民,故A项错误;

农民愿意分地,但并不代表机械化不符合农业发展方向,故C项错误;

依据材料“某地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所以县里的领导不大愿意把地分给农民。

但李新到农民中间一问,农民都支持分地”可见农民的需求跟生产力的发展是不一致的,故D项错误。

4.(2016·

安徽阜阳摸底)2015年7月15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因病逝世于北京。

凤阳小岗村村民送来挽联“想吃米,找万里;

小岗人,怀念您;

‘万书记,你让父辈吃饱了饭’”。

小岗人这么深情悼念他,是因为他曾以非凡的胆识支持的农村改革(  )

A.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向私有的转变

B.让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

C.完全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D.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

解析 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包产到户没有改变土地的性质,故A项错误;

小岗村的包产到户,农民只是获得使用权,故B项错误;

农村改革的突破并没有完全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故C项错误;

包产到户主要使农民获得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故D项正确。

5.(2016·

湖北黄冈高三调研)1985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某文件要求:

改革农产品统购统派制度,以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取代统购统派;

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方式;

开辟多种渠道集资建路,发展运输;

提高资金的融通效益;

进一步扩大城乡经济交流;

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等。

这一文件(  )

A.初步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

B.有利于农村经济的社会化

C.在农村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D.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解析 当时人民公社体制已经被打破,A项错误;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农产品可以逐渐走向市场、经营方式也要实现多样化,非农产业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发展,这有利于农村经济的社会化,B项正确;

1985年初,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建立,C项错误;

材料与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没有直接关系,D项错误。

6.(2016·

河南洛阳模拟)1984年,国家允许城镇居民个人出资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不准雇工),劳动所得收入除向国家交纳一定的工商税外,全部归己,时称个体户。

当时的城镇个体户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民相比(  )

A.都属于私有经济B.都获得经营自主权

C.都属于商品生产D.都获得相同的劳动所得

解析 个体经营户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农民都有一定经营自主权,故B项正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农民承包的土地属于国家,不是私有经济,故A项错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农民不属于商品生产,故C项错误;

个体户收入和农民收入没有可比性,故D项错误。

7.(2016·

安徽皖北五市联考)1984年,经过两年多的物价体制改革试验后,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深圳人率先过上了不用粮本、粮票的日子。

这主要说明(  )

A.改革开放带动深圳经济发展

B.深圳率先搞活了国内的市场经济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D.我国基本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

解析 在深圳取消凭票供应体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成果,故A项正确;

取消票证只是在深圳,不能得出搞活国内市场经济的结论,故B项错误;

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错误;

我国基本解决人民温饱问题是在1987年后,故D项错误。

答案 A

8.(2016·

南京师大附中高三模拟)1992年,中国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发展。

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开放芜湖、九江、黄石、武汉、岳阳、重庆6个沿江城市和三峡库区,实行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政策;

同时,开放哈尔滨、长春等4个边境和沿海地区省会城市,开放珲春等13个沿边城市。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符合中国逐步推进的渐进式开放战略

B.浦东开发直接带动内地经济飞跃

C.这些地区享有较大的政治管理权限

D.标志着我国开放体系初步形成

解析 根据题干中“1992年,中国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发展”这句话可知,其符合中国逐步推进的渐进式开放战略,故A项正确;

浦东开发直接带动内地经济飞跃的说法夸大了其历史作用,故B项错误;

这些地区享有较大的政治管理权限说法有误,故C项错误;

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标志着我国开放体系的初步形成,故D项错误。

9.(2016·

湖北黄冈模拟)20世纪90年代外电评论中共十四大政治报告是中国20世纪末叶发表的、走向21世纪的《共产党宣言》。

其主要依据是中共十四大(  )

A.首次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坚定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 材料强调《共产党宣言》即是强调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在经济方面《共产党宣言》主张以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故B项正确;

中共十三大首次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故A项错误;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材料“走向21世纪的《共产党宣言》”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

中共十五大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10.(2016·

湖北武汉调研)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1982年宪法中“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的说法,这典型说明(  )

A.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

B.中国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C.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法制建设

解析 题干中并未提到民主制度的建设,并未提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B、C两项错误;

1993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取代原有的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现出了经济发展对法制建设的影响,故A项错误,D项正确。

11.(2016·

湖北鄂州调研)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重新界定了经济特区的“特”:

“保持经济特区优势的立足点……主要应通过深化各项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法制规范……”这一定位的时代背景是(  )

A.围绕特区“姓资”“姓社”的争论

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

C.平等竞争的统一国内市场完全形成

D.沿海和内地经济发展差距消失

解析 围绕特区“姓资”“姓社”的争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故A项错误;

C、D两项不符合史实;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是在1992年十四大,符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对经济特区定位的时代背景,故B项正确。

12.(2016·

山东潍坊模拟)下表摘自国家统计局《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典》(1950~2000),其变化趋势反映了(  )

A.产业结构的调整B.发展方式的改变

C.企业性质的变化D.经济体制的变化

解析 图片反映了国家投资比重呈下降趋势,非国家投资比重迅速上升,并成为投资主体。

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样化特点,这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国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和民间资本投资国有企业等有关,反映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故D项正确。

图片无法体现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关系,不能说明产业结构的调整,故A项错误;

图片反映的是固定资产投资金来源的变化,不能说明发展方式的改变,故B项错误;

企业性质没有改变,仍是国有经济,故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认识经过了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6年(经济学家)孙冶方提出“价值规律将始终存在着而且作用着,所不同的只是作用的方式不同而已”。

另一位经济学家顾准提出“让市场的力量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他们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批拓荒者。

但遗憾的是,对这些真知灼见,当时既未能被大多数经济学家所理解和关注,也未能被政府的决策所采纳。

——李照丹《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

市场经济理论认识的深化》

材料二 党对市场经济认识的过程

时间

内容

意义

1982年中共十二大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传统观念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

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1987年中共十三大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的必然性

1992年“南方谈话”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92年中共十四大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1997年中共十五大

③__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真知灼见”在当时未被“关注”和“采纳”的原因。

(2)据材料二表格内容的相关提示,完成表中①②③的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你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

解析 第

(1)问,据时间从国际环境、思想意识以及经济建设的实际等角度组织答案。

(2)问,依据所学分别填写回答即可。

第(3)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回答时抓住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阐述。

答案 

(1)原因:

苏联模式的影响;

“左”倾思想的指导;

意识形态的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