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医疗大专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PBL教学法在医疗大专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BL教学法在医疗大专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BL教学法不仅是一条有效的医学教育途径,也代表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值得化学教改借鉴。
PBL教学法教学模式的原理是以问题为基础,以病例为先导,采用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为主、教师评教为导,两者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
问题就是学习内容,每一个问题是一个学习单元,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编排而成的,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课程内容被严谨地安排在这些问题之中。
学习材料包括:
①基本概念表,即要求学生掌握的学科内容的提纲。
②参考资料表,包括与概念有关的书目,文章的参考资料。
③若干临床模拟病例,这是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的基础。
通过这些模拟病例提出一系列问题供学生自学、讨论,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学习有关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描述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罗杰斯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理论,突出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功能,重视创造力的培养。
人的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是人的本质属性。
PBL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能从多种角度更全面地认识同一事物,并善于把它们综合为整体性认识,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适应新情况,使自己的创造力不断提高。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他提倡使用的发现学习法强调学习过程、直觉思维、内在动机和信息的加工、贮存、提取,也为PBL教学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
从建构主义的教学论来看,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
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PBL教学正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特定的情境,提供丰富的信息,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
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新的教育思想,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方法,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反思基础上积极探索教学设计的策略。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1、PBL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理论。
包括:
PBL教学法的基本原理、PBL教学法的主要教学原则、PBL教学法的主要教学手段。
2、PBL教学的多样化设计模式。
化学PBL教学,人们想到的往往就是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交流等步骤。
尽管可以强调说不一定包括上述所有环节,但PBL教学就只能是发现式的吗,PBL教学就只有这样一种问题解决的模式吗?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本课题组成员将通过案例对多样化的医用化学PBL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3、问题预设与答案生成的关系。
本课题将重点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答案的生成性资源,调整问题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教学活动,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再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从而再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达到促进教师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4、通过教学实践,寻找问题预设与答案生成的最佳交融点。
(1)通过教学实践,开展多种课型的研究,创设多种情景,找到学生真正关注的“热点”;
(2)设计半开放的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寻找到“问题预设”与“答案生成”之间内隐的“相通点”;
(3)收集分析具体的教学案例,摸索出“问题预设”与“答案生成”之间相互促进的着力点。
(二)研究思路
现状调查,把握情况——查阅文献,组织学习——确定课题,设计方案——认真计划,组织实施——搜集资料,总结成果——成果鉴定与推广。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
1、文献研究方法。
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特别是个性化教育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有关理论;
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
2、调查研究方法。
(1)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个性以及原有化学基础情况,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
(2)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PBL教育方面创造的成功的新经验、新方法;
(3)调查PBL教育实施后的学生个性状况,为PBL教育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个PBL教育的实际操作。
3、实验观察方法。
通过操作变量的实施,观察变化,前后测定对比,分析因果关系,使认识上升到理性,再指导教育实践。
4、行动研究方法。
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PBL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这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四)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4月—2008年8月)
(1)收集近期有关理论资料。
学习有关的理论,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为实验提供依据和指导。
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掌握教育研究方法。
(2)分析实验班级情况,制定实施计划,提出具体的研究方向与方法。
2、第二阶段(探索阶段,2008年9月—2009年7月):
课题组在08级的实验班课堂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尝试中通过不断反馈学生意见和积累教学心得,不断加强交流和研讨,不断研究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经验总结。
得出PBL教学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的可行性尝试及结论。
3、第三阶段(评价阶段,2009年7月—2009年8月):
课题组认真整理课题结题资料,包括课题理论框架、课题实施计划及阶段小结、教师课题实施心得及论文、课题研究成果(教师教案、学生成绩分析、各种荣誉奖励等)等,做出本课题结题总结。
接受有关部门对课题的调研评估及验收。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界定题目使课题具化和细化
我们在对PBL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对课题的题目进行了再界定:
预设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反映教师的教。
答案探寻是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答案与想法等细节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问题的设计,遵循学生的学习答案展开教学而获得成功。
在找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后,我们将“如何处理问题预设与答案探寻,把握好二者间最佳的交融点”为切入口,并把课题细分为八个问题:
①教师要预设哪些问题?
②影响预设完成的因素有哪些?
③合理及时的“探寻”是如何产生的?
④学生产生这些“探寻途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⑤医疗大专学生的“问题探寻”有什么特点?
⑥分辨、选择、扬弃生成性资源的原则是什么?
⑦调整“预设问题”的主要策略有哪些?
⑧预设问题与答案探寻二者间的相通点和相互促进的支撑点是什么?
其中的①⑥⑦三个问题通过课题组成员集体反复讨论,先拟定了讨论稿(见附表1、2),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效果不断修正。
而其余的五个问题作为每次课的观察任务和反思作业详细记录,试图通过实践来找到答案。
附表1:
南阳医专化学PBL教学方法课题组教学设计要求(讨论稿)
三维目标
具体方面
设计要求
知识与能力
课程和教材的要求
参照专业计划和教学大纲,并使其具体化。
学生已有的基础
联系学生的旧知和医疗大专学生的认知特点。
可引用或延伸的背景资料
学生的旧知、学生的生活体验及其它媒体信息。
过程与方法
教学情境
简捷、激趣又接近学生实际。
教学手段
以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为最佳。
问题设计
按难易、深浅、先后、主次、大小等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并按一定逻辑顺序排列。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尽可能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实验活动时一定要顾及实验失败的或还没有做完的学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关系
营造平等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注学生情感变化
随时注意每一位学生。
学生的学习评价
评价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附表2:
南阳医专化学PBL教学方法课题组选择“问题探寻”的原则和策略(讨论稿)
按三维目标归类
选择原则
参考的调整策略
从科学性和规律性考虑
可让某学生分析,让其他学生评价,再教师小结。
从思想的严谨性和操作的可行性考虑
让学生设计方案,指出要用的实验材料和资料,然后师生一起分析方案是否可行。
从道德情操的高尚性和科学态度价值观的正确性考虑
教育学生做什么样的人,介绍科学家的事迹,向学生宣传学习科学的意义。
2、确定实验对象
医用化学课程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因为学生的入学分数接近,各班学生平均成绩接近,在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上没有较大的差别,教师的预设问题和学生的答案的探寻不会有太大差异。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确定课题的观察对象是我校08级的医疗专业学生,1~3班级是实验班,同专业的4~6班是对照班。
3、预设问题的结构化和合理化
提高了“预设问题”的水平,再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智慧,也就提高了课堂“探寻答案”的能力,为了“探寻答案”的精彩瞬间,预设问题必须细腻。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怎样科学有效地合理化预设问题,以促进更精彩的课堂“答案探寻”,最终为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呢?
我们课题组经过集体讨论是这样来进行预设的:
①参考附表1要求预设。
这个问题预设有些是写在教师的教案上的,有些是记在教师的心中的。
②问题预设要有弹性和开放性,给答案的生成腾出时空。
每一篇教学设计中凡是提出教学任务时、提出问题时、设计实验方案时、实验操作时、学生合作探究答案时、得出实验结论时等等,都应留足学生自主思考和主动发言的时间。
③对问题的答案从学生理解的层面作多种问题预设,并确定由学生层面答案向教师层面答案转化的多种途径。
④预设本次课上哪些时候哪些地方可能是“答案产生”的生长点,并知道产生“答案”的原因。
⑤如是学生自主探究答案,应预设教师介入的时机和次数。
4、把握答案生成的有效性和随机性
①教学内容结构重组。
有意识地拓宽学生的视野,联系生活实际和专业知识;
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有意识地将来自学生的问题作为探究的主要问题。
从下列两点研究:
A、拓宽教学空间的视野;
B、拓宽收集信息渠道的视野。
②教学环节弹性控制。
从以下两方面研究:
A、提出弹性问题;
B、留下弹性时空。
③运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