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监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8520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废水监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工业废水监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工业废水监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工业废水监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工业废水监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废水监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工业废水监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废水监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业废水监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1.1试剂

pH标准缓冲溶液(pH6.865、pH9.18025℃),当被测样品pH过高或过低时,应考虑配制与其pH值相近似的标准溶液校正仪器。

4.1.2仪器

酸度计或离子活度计,玻璃电极与甘汞电极、复合电极。

4.1.3样品保存

最好现场测定。

否则,应在采样后把样品保持在0-4℃,并在采样后6h之内进行测定。

4.1.4仪器校准

操作程序按仪器说明书进行,水样与标准溶液温度必须是同一温度,记录测定温度,并将仪器温度补偿旋钮调至该温度上。

用标准溶液校正仪器,该标准溶液与水样pH值不超过2个pH单位。

从标准溶液中取出电极,彻底冲洗并用滤纸吸干,再将电极浸入第二个标准溶液中,其pH值大约与第一个标准溶液相差3个pH单位,如果仪器响应的示值与第二个标准溶液的pH(S)值之差大于0.1pH单位,就要检查仪器、电极或标准溶液是否存在问题,当三者均正常时,方可用于样品的测定。

4.1.5样品测定

测定样品时,先用蒸馏水认真冲洗电极,再用水样冲洗,然后将电极浸入样品中,小心摇匀,静置,待读数稳定后记录pH值,填写《水质分析原始记录》。

4.1.6玻璃电极在使用前事先放入蒸馏水中浸泡24h以上。

必须注意玻璃电极的内电极与球泡之间、甘汞电极的内电极和陶瓷之间不得有气泡,以防断路。

甘汞电极中饱和氯化钾溶液的液面必须高出汞体,在室温下应有少许氯化钾晶体存在,以保证氯化钾溶液的饱和,但必须注意氯化钾不可过多,以防止堵塞与被测溶液的通路。

玻璃电极表面受到污染时,需进行处理,如果系附着无机盐结垢,可用温稀盐酸溶解,对钙镁等难溶性结垢,可用EDTA二钠溶液溶解,沾有油污时,可用丙酮清洗。

电极按上述方法处理后,应在蒸馏水中浸泡一昼夜再使用。

注意忌用无水乙醇、脱水性洗涤剂处理电极。

4.1.7测定pH时,玻璃电极的球泡应全部浸入溶液中,并使其稍高于甘汞电极的陶瓷芯,以免搅拌时碰坏。

为减少空气和水样中二氧化碳的溶入或挥发,在测水样时之前,不应提前打开水样瓶。

4.2悬浮物测定 

4.2.1采样

所用聚乙烯瓶或硬质玻璃瓶要用洗涤剂洗净,再依次用自来水和蒸馏水冲洗干净。

在采样之前,再用即将采集的水样清洗三次。

然后,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水样500~1000mL,盖严瓶塞。

4.2.2样品的贮存

采集的水样应尽快分析测定,如需放置,应贮存在4℃冷藏箱中,但最长不得超过七天,不能加入任何保护剂,以防破坏物质在固、液间的分配平衡。

4.2.3滤膜准备

用扁嘴无齿镊子夹取微孔滤膜放于己编号的称量瓶里,移入烘箱中于103~105℃烘干,半小时后取出,置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相邻两次称量的重量差小于0.2mg,填写好《称量记录》。

4.2.4过滤与称量

量取充分混合均匀的试样100ml过滤,使水分全部通过滤膜,再以每次10ml蒸馏水连续洗涤三次。

过滤完成后,仔细取出载有悬浮物的滤膜放在原恒重的称量瓶里,移入烘箱中于103~105℃下烘干,一小时后移入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称其重量,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相邻两次称量的重量差小于0.4mg为止,填写好《称量记录》。

4.2.5结果计算:

式中:

A—悬浮物+滤膜+称量瓶重量(g)

  B—滤膜+称量瓶重量(g)

  V—试样体积(mL)

4.2.6废滤纸的处理:

测定过程中所用完的废滤纸装入垃圾桶,统一处理,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4.3挥发酚的测定

4.3.1采样与样品

  用玻璃器皿采集水样。

水样采集后,应立即检查有无氧化剂的存在,必要时加入过量的硫酸亚铁,并加磷酸至pH约4.0,再加硫酸铜以抑制微生物对酚类的生物氧化作用,同时在5-10℃冷藏,于24h内测定。

4.3.2水样预蒸馏

  量取250mL水样置蒸馏瓶中,加数滴粒小玻璃珠以防暴沸,加二滴甲基橙批示液,用磷酸溶液调节至pH4.0,加5.0mL硫酸铜溶液,再向蒸馏瓶中加入约25mL蒸馏水,连接冷凝器和250mL量瓶,加热蒸馏至馏出液250mL,停止加热,待分析用。

4.3.3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7支50mL比色管分别加入0,0.5,1.0,3.0,5.0,7.0,10.0酚标准溶液(含酚10.0mg/L),加水至50mL标线。

加入0.5mL缓冲溶液,混匀,pH控制在10.0±

0.2,加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1.0mL,混匀,再加入1.0mL铁氰化钾溶液,充分混匀后,放置10min立即于510nm处,以试剂空白为参比,用20mm比色皿比色,记录下吸光度,填写《标准曲线绘制记录》,绘制标准曲线。

4.3.4样品的测定

分取适量馏出液放入50mL比色管中,用绘制标准曲线(4.3.3)的步骤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填写《水质分析原始记录》。

4.3.5结果计算

m—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的酚含量

V—水样体积

4.3.6酚标准溶液由专人配制,包括苯酚的领用和管理遵守化学试剂的管理制度。

缓冲溶液必须在通风良好的通风柜中配制,为防止氨水挥发,所有试剂保存在冰箱中。

4.3.7生活饮用水、地面水等含酚低的水样,测定时要用氯仿作萃取剂,标准曲线的酚含量改为1.00mg/L,萃取后,再比色。

同时应该注意,氯仿是有毒试剂,监测人员要尽量避免呼吸它的蒸汽和喷溅到皮肤,萃取最好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

4.4氰化物的测定

4.4.1采样与样品

用玻璃器皿采集水样,采集后的水样,必须立即加NaOH固定,每升水样加0.5gNaOH,控制样品的pH值大于12。

采集的水样如不即时测定,必须将样品存放在冷暗处,于24h内测定。

4.4.2样品预蒸馏

在100mL接收管中加入10mL2%NaOH溶液,作为吸收液。

量取200mL水样置蒸馏瓶中,加入数粒玻璃珠,加7-8滴甲基橙指示剂,然后加入10mL硝酸锌,迅速加入5mL酒石酸溶液,立即盖好瓶盖,使瓶内溶液保持红色,打开冷却水,以2-4mL/min馏出液速度进行加热蒸馏,当接收瓶内溶液近100mL时停止蒸馏,用少量水洗涤馏出液导管,取出接收瓶,用水稀释至标线,待测定用。

4.4.3标准曲线绘制

分别向8支25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KCN标准溶液0,0.2,0.5,1.0,2.0,3.0,4.0,5.0mL,各加0.1%NaOH溶液至10mL,向各比色管中加入磷酸盐缓冲液5mL,混匀,迅速加入0.2mL氯胺T溶液,立即塞紧塞子,混匀,放置3-5min后,向各管中加入5mL异烟酸-吡唑啉酮溶液,混匀,加水稀释至刻度,在25-35℃的水浴中放置40min后,以零浓度空白为参比,于638nm处比色,记录吸光度,填写好《标准曲线绘制记录》,绘制标准曲线。

4.4.4样品的测定

取10mL(视氰化物含量定)馏出液于25mL具塞比色管中,然后按标准曲线制作(4.4.3)步骤进行操作,测量样品的吸光度,填写《水质分析原始记录》。

 

4.4.5结果计算

m—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的氰化物含量

V—样品体积

V1—馏出液体积

V2—样品显色吸取馏出液的体积

4.4.6HCN属于剧毒物质,在测定过程中的每一步骤要做到迅速,并随时塞好塞子,氰化物标准溶液的配制、包括KCN的领取、标定由专人负责、保管,另外监测用试剂必须保存在冰箱中。

4.5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

4.5.1仪器与试剂

4.5.1.1仪器按操作说明书安装和准备。

4.5.1.2D1、D(100个样):

将一瓶固体粉状D1或D试剂放于100mL烧杯中,加入75mL蒸馏水。

在不断搅拌下加入2mL硫酸直至溶解,如难溶可微热备用。

4.5.1.3小瓶(100个样):

将一瓶固体粉状E试剂放于1000mL烧杯中,加入500mL硫酸(AR,比重为1.84),过夜或微热即可溶解,摇匀后移入500mL棕色细口瓶中。

4.5.1.4反应管的清洗与干燥

反应管第一次使用时先用洗液处理,然后用自来水、蒸馏水冲洗,烘干后备用。

4.5.2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若取样后推迟分析则用浓硫酸酸化至pH小于2保存。

4.5.3测定步骤

检查恒温器指示实际温度在165±

1.5℃后,准确量取2.5mL蒸馏水和试样于反应管中,加入D试剂0.7mL,然后缓慢加入E试剂4.8mL,加完后溶液上下应当颜色均匀,插入加热炉,10分钟后,取出反应管,放置在空气冷却器试管孔内,2分钟后,小心向反应管加入2.5mL蒸馏水,2分钟(当室温高时,可延长至4分钟)后,取出反应管,以蒸馏水处理的溶液为空白,于610nm处比色,记录吸光度,填写《水质分析原始记录》。

4.5.4结果计算:

COD(mg/L)=1505×

测定的吸光度

4.5.5COD测定必须严格控制试剂加入顺序、反应时间和温度。

4.5.6严禁用水往硫酸里倒入,为使溶液均匀,在加入D试剂后,一定沿反应管壁缓缓加入E试剂,若溶液分层,必须重新取样。

4.6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4.6.1仪器与试剂

4.6.1.1红外分光测油仪

4.6.1.220mg/L标准油贮备液

4.6.1.3符合仪器技术要求的分析纯四氯化碳

4.6.1.41:

1盐酸溶液

4.6.2采样和样品保存:

油类物质样品要单独采样,不允许在实验室内再分样。

样品如不能在24h内测定,采样后应加盐酸调节pH≤2,并于2-5℃下冷藏保存。

4.6.3样品测定

4.6.3.1按仪器说明书安装好仪器,接通仪器电源,打开计算机、红外分光测油仪电源,仪器预热30分钟。

4.6.3.2样品萃取:

按萃取比4:

1的比例取水样100mL,四氯化碳25mL加1+1盐酸0.2-0.3mL,放入萃取器中萃取完毕后,静置分层,用脱脂棉过滤,把四氯化碳过滤至石英比色皿中。

4.6.3.3进入“水体中油的测量”界面,鼠标单击“满度调整”,用CCl4调整满度至83%左右。

进入“测量”界面,鼠标单击“建立工作平台”。

4.6.3.4工作平台建立后,换样品萃取液,输入萃取水样体积、萃取剂体积、样品序号及样品地点,鼠标单击“宽范围测量”。

4.6.3.5红外线测油仪进入自动测量程序,一个样品测量结束后。

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多个样品测量,记录样品的测量结果。

关闭计算机、红外分光测油仪总电源。

4.6.4四氯化碳是一种有毒溶剂,在操作分析过程中,使用者应注意,避免皮肤接触或呼吸这种蒸汽。

四氯化碳必须保存在棕色瓶中,放于暗处。

4.6.5操作人员负责废液的收集,集中到一个密闭容器中,每年一次重蒸馏回收利用。

4.7铵的测定

4.7.1采样和样品

实验室样品应收集玻璃瓶内,要尽快分析,否则应在2-5℃下存放,或用硫酸将样品酸化,使其pH<2。

4.7.2水样蒸馏预处理

取10mL硼酸溶液,放入蒸馏器的接收瓶内,确保冷凝管出口在硼酸溶液面下。

量取250mL水样,移入凯氏烧瓶中,加数滴溴百里酚蓝指示液,用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溶液调节至pH=7左右。

加入250mg轻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