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项目建设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684615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项目建设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项目建设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项目建设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项目建设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项目建设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项目建设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项目建设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项目建设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项目建设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自主创新特色鲜明,产业基础良好,配套能力较强;

矿产、土地、水、劳动力资源丰富,长江岸线条件优越,承载空间较大;

综合商务成本低,生态环境优良,宜业宜居。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徽着力推进皖江开发开放,加快推进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承接产业转移规模不断扩大,为设立示范区奠定了良好基础。

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位于集中区最南端的沈巷镇区域,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

根据安徽省委省政府确立的“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建设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的发展战略,设立并加快开发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

一方面它是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提出来的客观而迫切的要求,同时也是进一步建设发展江北产业集中区。

推动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项根本性举措。

1.1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提出的客观而迫切的要求

1.1.1国家新一轮经济景气周期的来临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奋斗目标,根据目标要求,到2020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实现翻两番,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20年平均增长速度约为7.18%。

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无论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都呈现出新一轮加速发展的态势。

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和建设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大中心”为契机,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

珠江三角洲地区借助CEPA,加快与香港经济的更紧密联系,并提出建设“大珠三角”或“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发展构想;

环渤海地区以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为引擎,加速京津冀“大北京城市圈”的崛起。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东北三省抓住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机遇,正着力打造中国经济的“第四极”。

与此同时,国家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皖江城市带战略,支持中部地区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发展,支持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发展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东中西互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我国宏观经济已经走出1997年后持续数年的经济波动低谷,迈进全面复苏的经济增长加速期。

这次复苏最重要的特征是由于技术装备更新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带动了重工业复苏,重工业(如钢铁、石油化工、电力、能源、工程机械、汽车等行业)生产增长明显快于轻工业,这也是经济全面复苏的重要标志之一。

国家新一轮经济景气周期的来临,对全国各地区都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处于长三角的安徽省政府更不例外。

安徽省政府加速发展的要求无疑更加迫切,而加速自身发展必须要有新的增长点。

从安徽省政府的地情和资源优势出发,设立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依托江北产业集中区的有利条件,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新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教育、现代服务,就成为未来安徽省政府培育新增长点,带动全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1.1.2国内外重化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机遇

21世纪头10-20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看,工业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正在不断地向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廉、国内市场广阔以及社会政局稳定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已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并在快速形成世界制造业的中心。

而以国际市场为目标的跨国资本在我国国内的区位选择,仍然更多地倾向于投资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条件优越的区域。

从国内看,以钢铁、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为重点的工业制造业,江北产业集中区周围土地较多,且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涉及10个市、59个县(市、区),总面积75730平方公里,2008年底人口3058万、GDP5818.7亿元,分别占全省的54%、45%和66%。

该区域是安徽省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

该区条件得天独厚,为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1.1.3大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对江北产业集中区的压力和动力

从安徽省政府所处的大的区域环境来看,江北产业集中区地处皖东,临长江,依巢湖,与南京、芜湖、马鞍山一江相通,三桥飞架,两岸互动。

这里属南京、某1小时经济圈和上海、杭州3小时都市圈,是安徽东向发展、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这里与长三角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近,产业分工互补,合作基础较好。

通过江北产业集中区工业园的建设,为江北产业集中区实现“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战略;

而且,要借助集中区内拥有23.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岸线资源。

其中,一级岸线4公里、二级岸线8公里,三级岸线11.8公里。

等基础设施的改善,进一步加强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

并注意发挥本地区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江北产业集中区重化工业。

1.1.4长三角经济发展对江北产业集中区提出新的要求

按照省领导的要求,增强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而发挥江北产业集中区港口资源优势,加快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的开发,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步骤。

1.2进一步发展建设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的根本性举措

设立起步区,是顺应江北产业集中区产业转移新趋势,探索建立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的客观需要。

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导向和政府推动的双重作用,构建区域分工合作机制,探索产业合理布局、要素优化配置、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为中西部地区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示范。

设立起步区,是更好地发挥皖江城市带综合优势,推动安徽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

通过大规模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有利于安徽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加速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

设立起步区,是加快江北产业集中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推进产业有序转移,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可以充分发挥中部地区比较优势,集聚发展要素,壮大产业规模,加快发展步伐,同时为长三角等东部地区腾出更大的发展空间,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和竞争力,更好地辐射和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布局调整,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新格局。

设立起步区,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保持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通过有序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可以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稳定扩大就业,激发内需潜能,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夯实全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二章江北产业集中区工业园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

根据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建设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和长三角、安徽省政府未来经济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江北产业集中区的重要指示精神,对江北产业集中区江北产业集中区工业园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可表述如下:

2.1功能定位

结合皖江城市带、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发展和江北产业集中区发展的需求,将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的功能定位表述如下:

●新兴城市和现代产业聚集区”

●承接产业的新高地

●科学发展的示范区

●先行先试的大舞台

●皖江区域的增长极

●宜业宜居的新城市

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重点承接产业

●装备制造

●电子信息

●高新技术

●节能环保

●新能源

●新材料

●文化教育

●现代服务

2.2发展目标

以江北产业集中区工业为主导,以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为支柱,第三产业发达、功能齐全、服务优良、环境优美的新型工业园,成为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巨大引擎和重要增长点,成为皖江城市带重要出口贸易加工区。

到2015年,经济总量大幅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生态环境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在带动安徽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比2008年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城镇化率达到55%。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农业基础地位稳固,非农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汽车、钢铁、有色、机械设备、化工、建材、家电、农产品加工八大优势产业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提升,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体系日趋完善。

开放合作不断加强。

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市场体系、体制机制等与长三角全面对接,形成一批特色化、集约化发展的产业开发园区,外来投资、外贸进出口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

公共服务日趋完善。

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基本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就业更加充分,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人居环境更加良好。

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保持良好,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稳步下降,工业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率达到100%。

巢湖整体水质得到改善,长江干流水质稳定在Ⅱ—Ⅲ类,出境断面水质保持现有水平。

到2020年,示范区整体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居于全国前列,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人民生活富裕,与长三角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带。

表: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要规划指标

指    标

单位

2008年

2015年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5818

13500

财政收入

854

1700

城镇化率

%

46.4

55

非农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88

9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开发区所占比重

53.4

65

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23

2.2

科技进步贡献率

≥6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012

2850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4739

9900

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30

40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217

285

职业教育在校学生规模

50

80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4.5

累计20以上

(原则上优于“十二五”目标)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