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海沧区妇女发展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681481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市海沧区妇女发展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厦门市海沧区妇女发展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厦门市海沧区妇女发展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厦门市海沧区妇女发展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厦门市海沧区妇女发展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厦门市海沧区妇女发展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厦门市海沧区妇女发展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市海沧区妇女发展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厦门市海沧区妇女发展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纲要》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以妇女全面发展、男女和谐发展为原则,以优化妇女发展环境,提高妇女社会地位,推动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为目标,从妇女与健康、妇女与教育、妇女与经济、妇女参与决策与管理、妇女与社会保障、妇女与环境、妇女与法律七个领域,提出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妇女发展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优化妇女发展环境,提高妇女社会地位,推动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

  

(二)基本原则

  1.全面发展原则。

从妇女生存发展的需求出发,着力解决关系妇女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努力实现妇女在身心健康、文化教育、经济参与、决策管理、社会保障、环境优化和法律保护等各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2.平等发展原则。

注重社会公平,完善和落实促进男女平等的法规、政策,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提高女性社会地位,促进两性和谐发展。

  3.协调发展原则。

加大对农村妇女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制度建设、资金投入、项目布局等措施,缩小城乡和区域妇女在收入水平、生活质量、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

  4.妇女参与原则。

依法保障妇女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权利,尊重妇女的主体地位,引导和支持妇女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二、总目标

  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地区公共政策,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促进两性和谐发展,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

保障妇女平等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优质服务,妇女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保障妇女平等获得教育资源的权利和机会,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持续提高;

保障妇女平等获得经济资源和参与经济发展,妇女的经济地位明显提升;

保障妇女平等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决策与管理,妇女参政水平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增强;

保障妇女平等享有社会保障,妇女的社会福利水平显著提高;

保障妇女平等参与环境建设的决策和管理,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更为优化;

保障妇女权益的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三、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及策略措施

  

(一)妇女与健康

  主要目标:

  1.妇女在整个生命周期享有良好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妇女的人均预期寿命延长。

  2.保障孕产妇安全分娩。

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10万。

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

  3.降低孕产妇中重度贫血病率。

  4.保障妇女享有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权,减少非意愿妊娠,降低人工流产率。

  5.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提高到90%以上。

提高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

  6.妇女艾滋病感染率与性病感染率得到较好控制。

  7.提高女性的健康意识,妇女经常参加文体活动的人数比例提高。

  8.提供多种形式的妇女心理健康指导和服务,提高妇女心理健康水平。

  9.做好流动人口女性的卫生保健工作,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系统管理率。

  策略措施:

  1.加大妇幼卫生工作力度。

逐步增加妇幼卫生资源供给,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切实改善妇女卫生基础设施和服务资源短缺状况。

坚持妇幼保健机构的公益性质,健全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基层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开展妇幼卫生服务。

加快妇幼卫生人才培养,加强妇幼保健机构人员配备。

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肃查处危害妇女健康的非法行为。

加强基层产科建设和人员培训,提高孕产妇医疗保健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高危孕妇筛查、监测、转诊和抢救能力。

全面落实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规范,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6%。

孕产妇住院率达到100%,落实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制度。

普及自然分娩知识,为孕产妇提供必要的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帮助孕产妇树立正确的生育观,科学选择分娩方式,控制非医学需要的剖宫产率。

加强围产保健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医学干预。

加大妇幼卫生保健人员医疗技术的培训力度,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3.提高妇女营养水平。

大力开展健康和营养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教育,加强合理膳食指导,提倡合理、科学的膳食结构。

为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妇女等重点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营养指导和干预,降低孕产期中重度贫血患病率。

加强对营养食品生产和流通的监管。

  4.提高妇女享有生殖健康服务水平。

加大生殖健康和避孕知识普及力度,提高妇女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提供规范的青春期、育龄期、孕产期、更年期和老年期妇女生殖保健服务,有针对性地解决妇女特殊生理时期的健康问题。

  5.保障妇女享有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研究推广安全、有效的避孕节育新技术、新方法,推行避孕节育的知情选择,提供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强化男女共同承担避孕节育的责任意识,提高男性避孕方法使用比重。

加强对婚前检查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深入开展免费婚前检查,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6.加大妇女常见病防治力度。

普及妇女常见病防治知识,完善妇女常见病筛查、监测、救治管理制度,建立普查档案,提高检查率。

加强基层妇幼卫生人员和计生服务提供者的卫生保健专业知识和服务能力培训,提高预防和治疗水平。

加大预防和治疗宫颈癌、乳腺癌专项资金投入,将妇女“两癌”检查项目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范畴,不断扩大“两癌”检查覆盖范围。

确保城乡低保妇女至少两年享受一次免费妇女病检查。

对贫困、重症患者的治疗按医疗救助体系给予医疗救助或减免。

  7.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的传播,完善艾滋病和性病防治工作机制。

广泛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妇女自我保护意识。

针对妇女重点人群加强宣传教育,推广有效干预措施。

强化对娱乐场所的监管,严厉打击吸毒、嫖娼等社会丑恶行为,有效控制传染途径。

将预防艾滋病、性病母婴传播阻断纳入婚前保健和孕产期保健管理,强化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服务,孕产妇艾滋病和梅毒检测率达到98%以上,感染艾滋病和梅毒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比例均达到90%。

积极实施医疗救治,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

  8.提高妇女健康意识,引导和鼓励妇女经常参加文体活动。

加强对妇女健康意识和生命意识宣传教育,提高妇女健康意识,改善妇女健康状况。

加强对妇女体育健身活动的科学指导,加大体育设施、健身场所建设。

努力为妇女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场所和设施。

积极发展社区文体活动,鼓励妇女参与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

  9.提高妇女心理健康素质。

逐步建立功能完善的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

加强对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

关注妇女心理健康,普及心理疾患防范知识,提供缓解心理压力、预防心理疾患的咨询服务,以及青春期少女危机救助体系。

逐步建立和完善女性心理咨询门诊,开设女性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对女性的心理困扰及时进行疏导。

针对妇女不同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咨询及相关服务。

  10.做好流动妇女的卫生保健工作。

加大对流动妇女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增强流动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完善流动妇女管理机制和保障制度,逐步实现流动妇女享有与流入地妇女同等的卫生保健服务。

将流动孕产妇保健纳入到流入地妇幼保健管理体系,提高流动人口妇女的系统管理率,为流动人口中的贫困妇女提供医疗救助。

  

(二)妇女与教育

  1.教育工作全面贯彻性别平等原则。

性别平等原则和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2.女性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9.9%。

  3.加强对妇女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文化知识的培训,增强妇女的竞争能力。

  4.开展女性学和性别平等讲座与培训。

  5.加大对女性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6.倡导女性终身教育,提高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

  7、提高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

  1.在教育过程中贯彻和实践性别平等。

加大性别平等的宣传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中合理安排性别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

改善教育管理者的性别结构,提高教育管理层的女性比例。

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社会性别意识,加大对教育管理者社会性别理论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性别敏感度。

  2.实施扶贫教育工程,保障女童平等接受较高层次教育。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中女生和残疾女生给予资助,保障女童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和个人生活困难辍学。

逐步推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保障未升入高中女童在就业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

提高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多渠道、多形式为贫困和残疾女大学生提供资助。

  3.满足妇女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需求。

坚持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为妇女接受职业教育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为失学大龄女童提供补偿性教育,增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

加大对农村妇女和城镇失业妇女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增强妇女创业和再就业能力。

关注女干部和女职工等职业妇女的职业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其职业素养和技能。

根据残疾妇女的身心特点,合理设置残疾人职业教育和培训。

  4.提高妇女终身教育水平。

推动建构灵活快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妇女提供多样化的终身教育机会、资源和条件。

鼓励妇女接受多形式的继续教育,提高妇女利用新型媒体接受现代远程教育的能力。

整合、优化社区教育资源,发展多样化社区教育模式,丰富社区教育内容,满足妇女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为老年妇女提供方便、灵活的学习条件。

  5.加大女性技术人才培养力度。

完善科技人才政策,探索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女性科技、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6.开展女性学和性别平等的讲座和培训,提高人们的性别平等意识,培养更多的女性研究人才。

  (三)妇女与经济

  1.保障妇女平等享有劳动权利,消除就业性别歧视和职业隔离,促进妇女就业和创业。

  2.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女性比例达到45%以上,女性就业人数逐步增长。

  3.提高技能劳动者中的女性比例。

  4.保障女职工劳动安全,降低女职工职业病发病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