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总结大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680951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总结大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总结大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总结大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总结大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总结大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总结大全Word格式.docx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总结大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总结大全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总结大全Word格式.docx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总体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

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二、《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性质是什么?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基本性质定义为:

它是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

这就要求我们任教者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体会道德的力量,去感悟法治精神。

  三、德育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

  提升道德认知(道德觉识、价值认知、道德判断、道德决定、道德反省等)

  增强关系理解(人生认知、关系觉察、价值体悟、道德敏感、道德对话等)

  培养生活技能(日常生活、学习、交往、处事、休闲娱乐等)

  提高公民意识(国家意识、责权意识、规则意识、公共意识、独立人格意识、对话协作意识等)

  激发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热情(志愿者服务、公益劳动等)

  丰富媒介素养(媒介识别、媒介选用、媒介批判、媒介责任、媒介法规等)

  四: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侧重点是什么?

  A、道德教育

  

(一)人与自我

  卫生之道——卫生、整洁、运动、规律作息等。

  修学之道——立志、勤奋、好学、专心、讲理、问难、毅力、进取、惜时等。

  谋生之道——进取、自立自营、勤劳、节俭、技能、创造等。

  修德之道——正直、诚实、谦虚、自信、豁达、勇敢、坚毅、理智、求真、爱美、自尊、自省、自制、廉洁、不贪心等。

  

(二)人与社会

  个人与家庭——孝敬、男女平等、和睦等。

  个人与社会——

  

(1)与熟人(同学、朋友、邻居等):

真诚、友爱、理解、信任、体谅、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睦邻、合作、守信等;

  

(2)人与陌生人:

礼让、友善、同情心、关爱、守信、善群、公正、宽恕、尊重、帮助他人等;

  (3)人与社群:

讲卫生、守纪律、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美化公共环境、珍视社会进步、乐于社会参与等;

  (4)对职业或工作:

责任、敬业、创新、信用、公平等。

  •个人与国家——爱国、守法、平等、民主、国民的权利和义务等。

  •个人与国际——正义、和平、国际交往与合作等。

  (三)人与自然贵生、博爱、和谐、探究心等。

  B、法治教育:

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

  五、《道德与法治》的编写指导思想是什么?

  1、加强法治教育就是加强道德教育,二者不能分割。

  2、规则教育是小学阶段法治教育的重点。

  3、学生是法治教育的主体。

  4.遵循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点是什么?

  1.编写思路:

明暗结合、纵横衔接

  明线:

儿童的生活时空顺序,体现生活逻辑;

  暗线:

小学低年级儿童品德发展的关系、内容范畴,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儿童的日常起居、人际交往、知识学习,体现品德发展的逻辑……

  2.编排结构:

三位一体

  本教材在编排结构上,充分体现法治意识、法治知识与法治行为的三位一体。

  3.取材:

时代气息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

  4.呈现方式:

体现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想象力

  5.独有特色:

正确对待儿童成长中的问题,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为儿童成长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

  七、《道德与法治》教材体例说明

  教材主体:

单元+主题+“放大镜”(我发现、我知道、我会做)

  栏目设计:

  小词条:

法规小词条、传统文化小词条、谚语小词条

  小脚印:

自我评价和行为指引

  知识卡:

掌握相关知识点

  小游戏:

培养活动能力和创新思维

  小制作:

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八、《道德与法治》教学建议是什么?

  1.积极体验,发展学生的道德感知力(私人逻辑)

  2.尊重儿童的权利,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

  3、聚焦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会技能

  4、关注社会生活,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第二块内容。

  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刘秋燕这位美女教师给我们带来的讲座是:

粤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微课的制作与使用。

其实是针对任何学科的微课制作与使用的专业培训。

  她的讲座跟前面的王清平教授的讲座的结构方式一样,都是先抛出问题,然后围绕着问题进行阐述,这样让人感觉非常有条理。

  三个小时的讲座,让我们对以下四个问题有了粗浅的认识:

  一、什么是微课?

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

  任何新鲜事物的产生都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

首先我们处于信息化大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而我们越来越走向国际化的融合之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们的教育环境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云计算技术的充分开发与利用,让我们进入了微时代。

微电影、微信、微博、微店……教育必须紧抱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腿,微课也就应运而生了。

  什么是微课呢?

定义者众多。

这里选用广东省佛山市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微课创始人胡铁生的定义: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运用于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形成的全部教与学资源。

时长一般在5至8分钟,最长不能超过10分钟。

  微课的特点是1、主题突出,指向明确;

2、资源多样,情境真实;

3、短小精悍,使用方便;

4、半结构化,易于扩充。

  二、如何使用微课?

  微课使用基于以下三种理论:

1、(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

就是在"

所有学生都能学好"

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2、学习金字塔理论(美国学习专家爱德加·

戴尔)普通的听讲只能记住所学知识的5%,而观看现场演示却能够识记30%以上。

2、个性化学习理论:

这种一对一个性化的辅导外加学生自主化学习的模式,其学习效果当然是好的。

  其实微课在课前、课中、课后均可使用。

如课前的学法指导、课中的讨论探究、课后的试卷讲评,教师均可制作微课,发至指定处,让大家观看学习。

  微课的类型有:

精讲型、实验探究型、操作示范性、虚拟面批型、游戏学习型等。

  三、如何开发微课?

  1、设计流程:

知识萃取——教学设计——媒体设计

  2、开发流程:

选题——设计——确定开发路线——开发——检测

  3、微课的录制:

准备步骤1.选择要讲的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2.制作《学习任务单》3.做PPT4.依据PPT内容设计讲稿(类似小讲课)5.准备好麦克风、摄像头6.录制与修改7.上传网络

  4、录制设备:

1、电脑2、摄像头、摄像机等设备用于采集电脑外部的视频;

用录屏软件直接录制电脑屏幕形成视频3、话筒(音频源)

  5、录制方式:

PPT录制使用录屏软件录制用手写板、数位板、电子白板、录课笔录制还有DV录制手机录制

  6、制作微课技巧:

写解说词对着读善用暂停,分步录制操作录像与解说录音分开录制。

  7、微课录制中的细节:

控制好时间、多样化的提问策略、结束语简短有力、PPT简介大方、画面简洁干净、要有完整的信息、关键信息字幕呈现、录制环境安静、生成视频文件格式正确。

  四、什么是好的微课?

  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的评价标准:

叙事性、艺术性、技术性、创新性

  B、江西省中小学微课教师比赛评价指标:

聚焦、简要、清晰、技术、创新

  C、公众标准:

1.微课程功能理解透彻;

2.时间不超过10分钟;

3.知识点够细;

4.受众定位明确;

5.情景定位明确;

6.知识准确无误;

7.知识点讲解不照本宣科;

8.语言通俗易懂;

有视觉美感;

10.视频画质清晰;

11.版式设计好;

12.音乐配合好,节奏感强。

  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称,从XX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这一决定是为了响应和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强化中小学法治教育。

相信教材更名之后,教育部还将推出更多的计划来推动中小学法治课程的建设和落实。

  未成年人犯罪、校园伤害案件频发,早已引发公众对中小学法治教育的质疑和批评,加强法治教育的呼声日益高亢。

但是,中小学校依然痛感无法施展拳脚,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在思想认识和课程意识上不够重视。

二是缺乏法治教育专业教材,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设上只愿意将精力花在考试科目上。

即使学校有心开展法治教育,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因此,中小学法治教育教材更名,为中小学法制教育开了一个好头。

让我们走进学校,听听他们的声音。

  现状:

  法制教育不被重视

  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

那么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如何呢?

让我们跟随昌邑市都昌后伍塔小学的刘来国老师来做一下具体深入的了解:

  首先,教育部门缺乏对学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

  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这一点从现行教材的设置便可看出,在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二年级一门法律基础课,而小学六年和其他阶段的教学几乎没有任何法律课的设置,或者仅仅流于形式,半年上一次法制课。

虽然有些学校领导自己也认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无奈,因为法制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在课程安排上,重视程度上还不够。

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应该认识到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

  其次,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学生积极性不高。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