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是儿童对数概念认识的又一次扩展。
本学期所学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
教材在复习分数的意义时,首先通过实例对分数的意义进行了强调:
当一个量不能用整数个计量单位来表示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即分数可以表示一个量;
分数还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例如每段绳子是全长的15。
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也是复习的重点,应注意其概念的复习和三者之间关系的梳理。
教材还通过教科书第138页的第5题对分数大小的比较进行了复习。
此外,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均是学习分数的重要内容,相关的概念和知识复习时也应加以巩固。
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学期所学习的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比三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分数的简单计算内容更多、难度更大,它不仅包括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还包括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总复习将这三类题目集中编排,旨在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另外,分数加减运算的简便算法在复习时也应加以强调。
4.空间与图形。
本册教材“空间与图形”部分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
其中,本学期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的第二学段的内容,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对日常生活中的轴对称、平移、旋转现象有了直观的感知,本学期对图形变换进一步深入学习。
复习时,注意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对图形的旋转有更深入地认识。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中,将体积和表面积对应复习,帮助学生在比较中分清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
为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体积和容积单位,教材在复习时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巩固不同体积、容积单位的表象,并对单位换算进行复习,深化对这些单位的认识。
5.统计。
“统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
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习众数时,需让学生巩固众数概念及其在统计学上意义的认识,并深入理解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在表示一组数据时的不同之处。
复式折线统计图也是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首先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既可看出每组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还能对两组数据差异进行分析、比较,并通过所获得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进行推测。
此外,学生还可以根据统计图提供的大量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促进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可分为4课时进行复习,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教师在组织复习之前要了解本班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概念的理解水平,计算的正确率,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容易混淆,哪些知识出错比较多等,针对本班实际制定出恰当的复习计划。
复习时,一方面注意使学生在掌握各部分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相关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如复习因数与倍数时,既要巩固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的概念,还可以联系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
同时,也要注意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复习效率,尤其是要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复习方式。
如对于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内容,可以采用判断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对于空间与图形部分可通过具体操作理解图形的特征和变换。
总之,复习既要达到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弥补知识缺漏的目的,又能满足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的进一步需要。
下面就每一部分内容复习时需注意的问题作一简要说明。
1.复习“因数与倍数”时,首先需要让学生巩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因为质数、合数等概念很难脱离因数、倍数的概念来单独认识和理解。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老师可引导学生把这些紧密关联的概念系统整理,让他们在比较和区别中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
在学生能够明确区分这些概念后,完成总复习的第1、2题和练习二十七的第1、2题。
2.复习“分数意义和性质”时,教材首先通过教科书第138页第3题的实例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帮助学生弄清用分数表示一个量与表示两个数(或量)的关系有什么不同。
分数的基本性质和约分、通分的知识可结合起来复习,要让学生明确约分、通分虽然都是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但在具体应用上有所不同:
约分是应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的规律;
通分是应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的规律。
约分、通分是分数计算的重要基础,复习时可让学生进行适当练习,提高熟练程度。
在此基础上,可结合总复习第5题,对分数的大小比较进行复习,老师可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3.复习“分数加法和减法”时,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和归纳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弄清这些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在完成总复习的第6题之后可请学生用所学的验算方法对结果进行检验。
4.复习“空间与图形”时,可结合总复习第7题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和旋转。
首先请学生说一说图二是如何通过图一变换而成的,并让学生利用附页的方格纸画一画。
有的学生会利用图一旋转得到图二,也可能有的学生是先得到图一的对称图形,然后将两个图形分别绕旋转点顺时针旋转90°
得到图二,老师对正确的方法都应予以肯定。
完成这项活动后,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二,画出图二的对称轴,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复习长方体、正方体时,除了要掌握它们的形体特征之外,还要根据已有的空间观念分清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并能恰当地使用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单位,熟练地进行相应单位间的换算。
5.复习“统计”时,首先可结合练习二十七第13题复习众数,请学生总结众数和平均数、中位数的区别,特别要结合实例请学生说一说用哪个数描述两个班的成绩更合适。
通过总复习第11题复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引导学生总结该统计图的特点及其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然后让学生分析数据,也可以请学生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6.关于练习二十七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作出判断后,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对或错的理由,以加深认识。
第3题,使学生明确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小数的联系。
第6题,学生解答后,可运用相应的验算方法检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第7题,这道题是求4和6的公倍数,可以是24,48,72,96,…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松花蛋的数量是70多个,由此可判断出是72个。
第10题,在解答时要让学生弄清题意,可以让学生按照书上的图剪一张纸折一折,看一看怎样把它折成一个没有盖的长方体盒子,它的长、宽、高是多少,然后再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它的容积。
第一种解法是用厘米作单位,先求出折成的长方体铁盒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然后求出它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再变换成毫升。
(30-5×
2)×
(25-5×
5
=1500(cm3)
=1500(ml)
第二种解法是先把厘米数换成分米数,求出长方体铁盒的容积是多少升,再变换成毫升。
(3-0.5×
(2.5-0.5×
0.5
=1.5(dm3)
=1.5(L)
第11题,可利用附页中的方格纸完成本题,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第13题,解答前需先让学生复习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明确三者的联系和区别,然后再进行本题的解答。
第143页下面的思考题。
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学生答不出时,也可以实际用四张数字卡片摆一摆。
答案是,这样组成的偶数有6个:
12、32、42、14、24、34。
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指导他们寻找解答这种题目的规律。
根据题目要求,要找的是两位的偶数,因此,根据偶数的概念,只能把2或4这两张卡片放在个位。
当2放在个位上时,组成的两位数有3个:
12、32、42;
当4放在个位上时,组成的两位数有3个:
14、24、34。
第14题,在回答了
(1)、
(2)题之后,老师可请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预测2005年年人均支出和年人均食品支出的趋势。
第一课时
课题
复习内容
复习因数和倍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8页1、2题,第141页1、2题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基本练习
1、做教材138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做教材138页第2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因数和倍数
2、复习2、5、3的倍数
3、复习质数和合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141页第1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完成第141页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略)
板
书
设计
反
思
第二课时
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材第138页3、4、5题,第141页3、4、5题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
1、做教材138页第3题
2、做教材138页第4题
3、做教材138页第5题
1、复习分数的意义
2、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4、复习约分
5、复习通分
6、复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完成141页第3题
2、完成第141页第4题
3、完成第141页第5题
第三课时
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材第139页6题,第141页6、7、8题
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使学生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灵活选择简便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