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苏教版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6596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苏教版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完整版苏教版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完整版苏教版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完整版苏教版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完整版苏教版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苏教版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docx

《完整版苏教版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苏教版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苏教版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docx

完整版苏教版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的概念的理解: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是并不意味着原子不能再分。

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有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化学性质:

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需大量分子的集合体共同体现,单个的分子无法体现该物质的物理性质。

3、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体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注意:

固体物质中的分子不能自由运动,但是在原地振动,液体和气体中的分子自由运动。

4、同种物质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列如:

无论什么地方的水都能解渴,但是油不能解渴。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种物质的分子会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二、分子的内部结构: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成更小的粒子一一原子,可见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

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

三、原子:

1、原子的概念: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颗粒叫原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

3、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概念

: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颗粒

构成物质举例

水、氢气

铁、硅、汞

特性

很小但真实存在,不停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同前

主要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相互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分子分开形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

四、宏观现象和微观现象:

宏观现象是指分子、原子、离子等大量粒子的集合体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微观现象是指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一杯水无色无味,当你加入少量的蔗糖用玻璃棒搅拌,会发现固体蔗糖会逐渐减少,最后完全消失,而“水”变得有甜味了这种用自己的眼睛、舌头能观察、感触的现象叫宏观现象。

而蔗糖又是由许许多多的很小很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粒子”一一蔗糖分子构成,由于水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蔗糖分子全部消失,这种不能

被我们的感觉器官直接感觉出来的现象叫微观现象

五、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和联系:

纯净物

混合物

宏观区别

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微观区别

由同种分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性质、特征

具有固定的组成,有相应的固定的性质。

没有固定的组成,各自成分保持各自的性质。

实例

水、氧气、红磷、氯化钾

空气、海水、各种天然矿石

所含元素

含有一种元素如:

氧气,

多种元素如:

HH3CH20H

含多种元素如:

合金

含一种元素,多种单质如:

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

联系

纯净物混合可以成为混合物,混合物分离可以成为纯净物

近年中考经典练习题:

1、王安石有一首《咏梅》古诗: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请说出诗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并设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一化学知识。

(包括实验名称、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

答案:

诗中蕴含的化学知识是: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实验名称:

品红在水中扩散。

操作步骤:

1、在50ml的烧杯中放入25ml的水

2、烧杯静置,取3/1钥匙品红放入烧杯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开始品红周围的水变红,不久品红逐渐扩散,最后烧杯内的水完全变为红色。

实验结论: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一个甲烷分子和一个氧气分子的不同点是:

氧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的相同点是

答案:

1、分子构成不同或原子总数不同。

2、都含有氧原子。

3、20世纪20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04),但是一直没有得到证实。

最近,意大利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

子制造出了这种新型氧气。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D)

A:

O4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

1个04分子含有2个02分子

C:

04和02的性质完全相同

D:

04和02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

4、材料一、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个水分子,如果10个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要数3万年才能完成。

材料二、大多数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1)材料一说明:

分子很小。

(2)材料二说明:

分子运动速度、分子间的空隙与能量有关。

5、小明见邻家的5岁小孩在西红柿上挖个洞,用勺子搅了半天,突然哭了起来,小明问“怎么哭了”小孩回答说:

“你们说西红柿里含有维生素,可我怎么也找不到。

请你用所学知识给小明一个合理的解释:

答:

维生素以分子以分子形式溶解在水中或结合于植物组织中,肉眼无法直接观

祭到。

6小明在家做蔗糖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图中的现象,请填空:

 

(1)从图中可知分子和原子有何区别?

有何联系?

答: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分子和原子的联系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

(2)物质汞和氧气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答:

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

(3)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变化。

2、原子的结构

、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

由于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的电量与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对且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构成原子的粒子有3种:

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3种粒子构成的,如普通的氢原子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3、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正电荷

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又由于原子核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原子不显电性

二、相对原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

国际上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由此可见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三、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认识

(1)电子层:

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有的电子的能量较低,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有的电子能量较高,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为了形象说明,通常用电子层来表示。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核外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现在发现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只有1层的原子,最外层不超过2个)。

(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元素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

8个(氦为2个)

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稳定

金属兀素

一般少于4个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

非金属兀素

一般多于4个

易得到电子

不稳定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是相对稳定结构(8

个,第一层是2个)的,该元素性质稳定。

通常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

个的,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

个的,在化学反应中易获得电子,来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所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可决定元素的类别、金属性、非金属性、最高正、负化合价等性质。

四、离子

定义: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带正电荷的原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

的原子叫阴离子。

1、离子符号的意义:

2Mg2+:

前面的2表示:

两个镁离子

后面的2表示:

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1)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离子个数。

(2)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

在元素(或原子团)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

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时“T省略不写。

(3)原子团:

在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

(4)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

原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二核外电子数阳离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五、相对原子质量的推算:

Ar=质子质量x质子数+中子质量x中子数+电子质量x电子数

碳-12质量的1/12

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略等于质子数+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的实际质量(kg)

标准碳原子的质量的1/12

六、常见易形成离子元素:

(1)易失去电子的元素:

K、Ca、Na、Mg、Fe、Zn等。

(2)易得电子的元素:

F、Cl、Br、O等。

(3)常见原子团形成的离子:

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铵根离子、

氢氧根离子、氯酸根离子

七、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

2(n)的平方。

即K层(n=1)为2x1的平方=2个。

(2)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

近年中考经典题型:

1、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但分子质量不一定比原子质量大。

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和分子都可以再分。

2、核能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氘、氚都是未来生产核能的燃料,氘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氘原子的核电荷数是(A)

A、1B、2C、3D、4

解析:

氘和氚都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同种元素核电荷数相同,故氘的核电荷

数与普通的氢原子一样,都是1.

3、元素

1、元素概念:

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叫元素。

2、理解元素概念的标准:

(1)一类原子的标准是什么?

答:

核电荷数(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如:

氧气中的氧原子,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水中的氧原子。

无论哪一种物质中的氧原子,其核电荷数都为8.

(2)核电荷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是否属于同种元素?

答:

核电荷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都属于同一种元素,如:

氢元素有三种原子:

一个质子,没有中子【】一个质子,一个中子【氘】一个质子,两个中子【氚】

3、地壳中含量前9位元素: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

4、生物细胞中前四位元素:

氧、碳、氢、氮

5、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N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二、

1、元素符号的写法:

(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

N、O、H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

H:

a、表示氢兀素b、表示一个氢原子。

3、对单质是由单原子构成,还表示一种单质。

如:

Fe:

a、表示铁兀素b、表示一个铁原子c、表示铁单质。

4、元素的分类:

(1)金属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红色区元素,汉字用“金”字旁表示。

(汞除外,

汞是金属,常温下是液态,由汞原子构成)

(2)非金属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黄色区元素(除稀有气体外)汉字用“气”字头,

“三点水”“石”字旁,如:

氧元素、溴元素、硫元素等。

A、“气”字头元素组成的单质在常温下都是气体,如:

氢气、氧气、氮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