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考古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657261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教考古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佛教考古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佛教考古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佛教考古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佛教考古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佛教考古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佛教考古PPT课件下载推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教考古PPT课件下载推荐.ppt(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佛教考古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斗栱往往具有结构和装饰的双层作用。

穿斗式木构架也是沿着房屋进深方向立柱,但柱的间距较密,柱直接承受檩的重量,不用架空的抬梁,而以数层“穿”贯通各柱,组成一组组的构架。

它的主要特点是用较小的柱与“穿”,做成相当大的构架。

中国传统屋顶有以下七种,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

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

歇山顶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

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

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

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攒尖顶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

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卷棚顶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建筑1)佛寺及塔东汉初在洛阳创建的白马寺是印度形式,以塔为主体。

到西晋时,洛阳已建有寺庙四十二所。

佛寺最初以塔为中心,佛像设在塔中。

到南北朝时,佛殿在寺中逐渐取得和佛塔并重的地位。

重要佛寺的大殿宛如宫殿,一些由国家建的大型佛寺就逐渐宫殿化了。

到南北朝后期,北魏和梁崇佛达到极点。

寺的发展过程是:

先把外来形式的天竺堵波变为中国楼阁式塔,再由寺庙以塔为中心变为中轴线上前塔后殿,最后变到以殿为主采取中国宫殿的布局,这个过程大约到北朝末和隋初完成。

山西大同云岗石窟第10窟内的塔柱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第4窟七佛阁立面图北朝景明寺和永宁寺景明寺有七层塔,永宁寺有九层木塔,是北魏皇家在洛阳所建最大的寺院。

史载永宁寺平面矩形,四面开门,南门三层,高20丈,形制似魏宫端门,东西门形式与南门极近,但高只二层。

寺内中间有方14丈的台基,上建九层木塔。

塔面阔九间,各开三门六窗,门皆朱漆金钉,塔各层四角悬铃,是此期间北魏所建最高大豪华的木塔。

塔北建有大佛殿,形式似魏宫正殿太极殿,殿内供奉高一丈八尺的金佛。

此外,寺中还建有僧房楼观一千余间。

从该寺设南门似魏宫端门、建佛殿如太极殿看,它是典型的宫殿化寺庙。

河南洛阳的北魏永宁寺九层木塔复原图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建于公元523年的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塔为砖砌成,平面十二边形,高39.5米,内部上下贯通,加木楼板。

塔外观一层四角砌出壁柱,南面开门,东西面开窗,余八面砌出塔形龛。

一层塔身之下为基座,上为密叠的十五层塔檐,最上收顶,上建覆莲座及石雕塔刹。

全塔实际是一用砖砌的空筒,向外叠涩挑出十五层檐,上用叠涩砌法封顶。

塔身砌砖包括壁柱、塔形龛、叠涩屋檐等都使用泥浆,不加白灰等胶结材。

各层塔檐叠涩和素平的基座都用一顺一丁砌成,转角交搭处两面都用顺砖。

塔门为二券二伏的正圆券,小塔门用一券一伏,北魏阁楼式木塔形象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平、立面图2)石窟寺:

中国佛教寺庙建筑的一种。

在开凿的洞窟中陈示佛教雕刻、彩塑或壁画。

石窟本身及窟外的建筑处理和石窟中的艺术品所表现的古代建筑都是中国历史上各时代建筑艺术面貌的反映。

佛教石窟寺首见于印度,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也进行建造。

中国最早凿建石窟寺的是今新疆地区,有可能始于东汉,十六国和南北朝时经由甘肃到达中原,形成高潮。

南朝较少,只有南京栖霞山石窟和浙江新昌大佛等;

北朝石窟大盛,有凉州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邯郸响堂山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等。

开凿石窟源于印度,自西域传入中国,经敦煌、武威传至北魏首都平城,再传到洛阳、邯郸等地。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北魏古阳洞内在崖壁上开凿石窟至迟汉代已有,都用为墓室,如西汉之满城汉墓、铜山小龟山汉墓和四川彭山诸东汉崖墓。

佛教开石窟之风传入中国后,由于有这传统技术为基础,得到迅速发展。

南北朝石窟最著名的是大同云冈和洛阳龙门的北魏石窟。

云冈、龙门大型石窟都是椭圆形平面穹窿顶,仿草庐形式。

以后石窟逐渐建筑化和中国化,或在石窟中心雕塔形中柱,象征以塔为中心的寺庙,或凿作前有空廊后有正室的佛殿形式。

至北齐、北周时,天龙山石窟、南响堂山石窟和麦积山石窟都凿有外观、内部作佛殿式样的石窟,宛如嵌在崖壁中的殿宇。

石窟内所雕佛像早期直接传自印度、西域,多是梵僧像貌,图案和纹饰也多外来样式。

北魏南迁洛阳以后,龙门、巩县等石窟的佛像逐渐变为汉僧形象,窟内陈设也改为汉族传统的床、帐,外来图案也经过改造,具有中国风貌,云冈石窟主要为北魏皇家所建,大体分三期:

第一期建于公元460466年间,有五大窟,仿草庐内部形式,作穹顶,内凿大佛,最高者近17米;

第二期多仿佛殿,前有三间面阔的敞廊,廊后壁正中开门,通入矩形后室,室内修佛像,廊及后室顶上雕天花藻井,表现的是一座有前廊的佛殿的形象;

第三期为矩形平面,中心雕一塔形中柱,四壁雕佛龛、佛殿,表现的是以塔为中心的佛寺庭院内的景观。

到北齐、北周时,所雕响堂山石窟、麦积山石窟有的外形也雕作佛殿。

这些变化也反映出石窟中国化的进程。

南北朝的佛寺、塔殿都已不存,但从这些石窟形象中还可以大致看到它的概貌。

云冈石窟第12窟中的平棋藻井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中的庑殿顶饰云冈石窟第39窟中的塔柱,柱的四壁雕有佛龛、佛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