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6326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密云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北京市密云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北京市密云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北京市密云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北京市密云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密云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

《北京市密云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密云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密云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

北京市密云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

2020年北京市密云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霍尔

C、高尔登

D、洛克

【答案】C

【解析】“遗传决定论”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遗传决定的,其创始人是英国学者高尔登。

他运用家谱分析

法,在977名英国名人中发现有332人的直系亲属也是名人,而同样977名普通人中,只有1名亲属成名。

他因而得出结论,个人的能力由遗传获得。

故选C。

2、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物质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答案】D

【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其中最

基本的是认知活动;第三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它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指向性和程序性,体现了人的主动选

择。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即是第三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

故选D。

3、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答案】D

【解析】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是由布鲁纳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布鲁纳在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

构,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生根据学科结构再来掌握具体的知

识。

故选D。

4、从公共产品的属性来看,学前教育具有()。

A、牟利性

B、公益性

C、阶段性

D、先进性

【答案】B

【解析】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是指学前教育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法》明确规定“我国教育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任何组织和个

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坚持教育的公益性是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故选B。

5、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层单位是()。

A、班级

B、教研室

C、学科组

D、学习小组

【答案】A

【解析】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层单位是班级。

故选A。

6、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程类型属于()。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答案】B

【解析】经验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活动课程,是为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

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经验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

经验课

程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故选B。

7、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场所

D、教学评价

【答案】C

【解析】教学设计一般包含五个基本要素:

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故选C。

8、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A、立德树人

B、教书育人

C、教育均衡

D、教育平等

【答案】A

【解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故选A。

9、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巩固知识

C、领会知识

D、运用知识

【答案】C

【解析】领会知识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

故选C。

10、以下关于大班教学说法正确是()。

A、有利于尊重个性.发展个性

B、能体现学习中为中心的理念

C、符合现代教育开发的潮流

D、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时间与次数有限

【答案】D

【解析】大班教学是大班额的教学,学员人数较多,所以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时间与次数有限不利于尊重个

性,大多用讲授制,学生的主体性、现代教育开放的潮流体现的并不明显。

故选D。

11、“分层教学”做法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互补性

C、差异性

D、顺序性

【答案】C

【解析】分层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

故选C。

12、某初级中学在初一的六个班级中设了一个重点班,该校做法()。

A、正确,有利于因材施教

B、不正确,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C、正确,有利于提高升学率

D、不正确,应由教育主管部门设立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

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

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

班。

”题目中某中学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违背了《义务教育法》的要求。

故选B。

13、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重点是()。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答案】C

【解析】《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故

选C。

1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由()决定的。

A、教育自身的矛盾特殊性

B、人们的认识活动规律

C、教育自身的性质

D、教育自身的活动

【答案】D

【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培养人这一规定把教育与其他的社会实践活动区别

开来。

故选D。

15、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这三级课程是

()。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

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

C、显性课、隐性课与实践课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答案】D

【解析】新课程改革提出我国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分为国家、地方、学校,并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

程和学校(校本)课程。

故选D。

16、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

A、斯宾塞

B、洛克

C、麦克费尔

D、科波菲尔

【答案】A

【解析】课程指学生要沿着学习的“跑道”进行学习,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

宾塞。

作为教育科学的重要倡导者,他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

故选A。

17、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考试评价

【答案】B

【解析】教学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故选B。

18、我国目前主要由()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

B、中央

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答案】A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

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因此,我国目前主要由地方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

任。

故选A。

19、我国目前主要由()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

B、中央

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答案】A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

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因此,我国目前主要由地方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

任。

故选A。

20、德育的知行统一原则要求()。

A、理论重于实践

B、实践重于理论

C、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答案】D

【解析】德育知行统一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相统一,即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故选D。

21、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教育,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这符合

德育的()原则。

A、知行统一

B、正面说服教育、积极引导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D、通过集体进行教育

【答案】A

【解析】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

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

题干的描述体现了这一原

则。

故选A。

22、下列学习策略中,计划安排每天的自习时间表属于()。

A、组织策略

B、认知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答案】D

【解析】资源管理策略当中包括时同常理策略。

故选D。

23、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主要表现为(),更多,更明显地体现出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的质的特点。

A、直观性

B、自觉性

C、过渡性

D、操作性

【答案】C

【解析】小学教育心理学明确指出:

中年级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关键期。

这一时期学生学

习特点主要表现为过渡性,更多更明显地体现出小学生学习心理的质的转变。

故选C。

24、下面关于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正确的是()。

A、依法治国比以德治国更为重要

B、以德治国比依法治国更重要

C、以德治国是目的,法治是手段

D、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答案】D

【解析】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是党治理国家的重大方略。

依法治国是以德治国的保障,以德治国是依法治

国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故选D。

25、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

【答案】B

【解析】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

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故选B。

26、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主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B

【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

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中第斯多惠的这句名言正

是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故选B。

27、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法律关系为()法律关系。

A、隶属型

B、平权型

C、调整型

D、保护型

【答案】B

【解析】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是两个具有平等法律地位的教育关系主体之间产生的教育法律关系。

故选B。

28、()是影响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主导因素。

A、遗传素质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主观能动性

【答案】B

【解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遗传是个体发展

的物质前提。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

导作用。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故选B。

29、程某经常违反班规,班主任张某让其缴纳“违纪金”充作班费。

班主任张某的做法()。

A、合法,教师有惩戒学生的权利

B、合法,教师有管理班级的权利

C、不合法,教师没有罚款的权利

D、不合法,学校才有罚款的权利

【答案】C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

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

利待遇

30、教育活动要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是指教育要适应()。

A、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C、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D、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