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卫生课件)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卫生课件)PPT课件下载推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卫生课件)PPT课件下载推荐.ppt(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际交往是指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感人际交往是指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感情与交流思想的情与交流思想的过程过程。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各种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各种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较为稳定的之间较为稳定的心理关系心理关系。
(反映为心理距离的远近)(反映为心理距离的远近)人际交往是动态表述,人际关系是静态表述。
人际人际交往是动态表述,人际关系是静态表述。
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形成的途径,人际关系是人际交往交往是人际关系形成的途径,人际关系是人际交往的表现和结果。
的表现和结果。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二、人际交往的流程与发展模式人际交往的过程实际上是信息传递和接受的过程,人际交往的过程实际上是信息传递和接受的过程,以及以及由此产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相互作用。
生的一系列相互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有四个在这个过程中有四个要素要素:
(11)发信者(信源)。
使传递的信息符号化并将符号化的信息)发信者(信源)。
使传递的信息符号化并将符号化的信息发送出去的个体或群体。
发送出去的个体或群体。
(22)信息。
传递的具体内容,包括人所发出的指令、观点、情)信息。
传递的具体内容,包括人所发出的指令、观点、情感、态度等。
感、态度等。
(33)信道。
信息由发信者传达到受信者的载体或媒介物,如声)信道。
信息由发信者传达到受信者的载体或媒介物,如声音、电波、报纸等。
音、电波、报纸等。
(44)受信者。
接受信息、理解符号、做出反应的个体或群体。
)受信者。
三、人际交往的功能信息沟通的功能据统计,大学生每天除了8小时左右的睡眠外,其余16个小时中的约70%(10-11小时)的时间都用在进行相互交往、传递信息上。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学记学记感觉剥夺实验身心保健的功能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
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
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
手臂戴上纸筒套袖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
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
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
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
出现错觉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
出现错觉幻觉;
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
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幻觉;
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
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
自我认识的功能完善个性的功能亚里士多德:
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
马克思: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社会化的功能卡耐基曾经说过:
“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靠他的专业能力,而85%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世的能力。
”卡内基理工学院分析了10000个人的记录后得出结论:
15%的成功者是由于技术熟练、头脑聪慧和工作能力强;
85%的成功者是由于个性因素,由于具有成功地与人交往的能力。
反之,在生活中失败的人,90%是因为不善于与人展开有效交往而导致的。
四、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四、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人际吸引人际吸引1邻近吸引邻近吸引2相似吸引相似吸引3需求互补吸引需求互补吸引4外貌吸引外貌吸引5能力才华吸引能力才华吸引多发生在感情深厚的朋友,特别是异性朋友之间。
漂亮的容貌、得体的仪态、开朗的性格研究表明,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如果表现出一些缺点,会更受人喜欢。
6个性特征吸引个性特征吸引即:
人格魅力。
其个性特征包括:
真诚、责任、进取、热情、宽容、幽默、端庄。
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1)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
()
(2)和生人见面感觉不自然。
()(3)过分地羡慕和妒忌别人。
()(4)与异性交往太少。
()(5)对连续不断的会谈感到困难。
()(6)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
()(7)时常伤害别人。
()(8)与异性来往感觉不自然。
()(9)与一大群朋友在一起,常感到孤寂或失落。
()(10)极易受窘。
()(11)与别人不能和睦相处。
()(12)不知道与异性相处如何适可而止。
()指导语:
这是一份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诊断量表,共指导语:
这是一份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诊断量表,共2828个问题,个问题,在每个问题上,选在每个问题上,选“是是”的打的打“”,计,计11分;
选分;
选“非非”的打的打“XX”,计,计00分。
请你认真完成,然后对照后面对测验结果作出分。
请你认真完成,然后对照后面对测验结果作出的解释检查自己的人际关系是否和谐。
的解释检查自己的人际关系是否和谐。
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13)当不熟悉的人对自己倾诉他的生平遭遇以求同情时,自己常感到不自在。
()(14)担心别人对自已有什么坏印象。
()(15)总是尽力使别人赏识自己。
()(16)暗自思慕异性。
()(17)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
()(18)对自己的仪表(容貌)缺乏信心。
()(19)讨厌某人或被某人所讨厌。
()(20)瞧不起异性。
()(21)不能专注地倾听。
()(22)自己的烦恼无人可申诉。
()(23)受别人排斥与冷漠。
()(24)被异性瞧不起。
()(25)不能广泛地听取各种意见、看法。
()(26)自己常因受伤害而暗自伤心。
()(27)常被别人谈论、愚弄。
()(28)与异性交往不知如何更好地相处。
()测试结果测查结果的解释:
28个问题,选“是”的打“”,计1分;
选“非”的打“X”,计0分。
总分在08分之间,说明你在与朋友相处上的困扰较少。
你善于与朋友相处,人缘很好,获得许多人的好感与赞同。
总分在914分之间,你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
你或许需要更主动的创造一些机会与朋友沟通,使你们关系的起伏减小,增进彼此的感情。
总分是在1528分之间,表明你在同朋友相处上的行为困扰较严重。
总分超过20分,则表明你的人际关系的行为困扰程度很严重,你需要更关注自己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并在生活中克服某些不良人际交往方式。
第二节第二节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n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n正确运用人际交往的技巧正确运用人际交往的技巧n矫正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矫正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认认知知情情感感行行为为n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原则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原则原原则则1、把握人际交往的原则真诚原则真诚原则求同存异求同存异原则原则互利原则互利原则尊重原则尊重原则大学生大学生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一般原则一般原则适度原则适度原则2、矫正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忌“以貌取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启示:
注重良好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首因效应(陌生人之间)(陌生人之间)近因效应近因效应(熟悉者之间)(熟悉者之间)忌只看一时一事,要历史地、全面地看问题。
启示:
认真对待每一次交往,有好的开始,也要重视好的结尾;
发生冲突及时道歉,知错就改;
说话的语序也会影响沟通。
2、矫正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忌以偏概全(全盘肯定或否定),要要尽量消除“偏见”,多角度分析取舍启示:
注重塑造突出的正面形象晕轮效应(光环效应)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刻板印象和定势效应刻板印象和定势效应忌带着有色眼镜看人,要就事论事,实事求是的分析。
投射效应投射效应忌片面地以己论人启示:
要顾及他人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自卑心理与闭锁心理自卑心理与闭锁心理自卑心理与闭锁心理自卑心理与闭锁心理自我中心与自负心理自我中心与自负心理自我中心与自负心理自我中心与自负心理嫉妒心理与敌意心理嫉妒心理与敌意心理嫉妒心理与敌意心理嫉妒心理与敌意心理羞怯心理与恐惧心理羞怯心理与恐惧心理敏感心理与猜忌心理敏感心理与猜忌心理敏感心理与猜忌心理敏感心理与猜忌心理羞怯心理与恐惧心理表现:
紧张、胆怯、害怕。
表情羞涩,脸色绯红、神情不自然,行为拘谨、动作忸怩、被动交流、说话声音颤抖、以至于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严重者不敢见人,拒绝与任何人交往,自我孤立,抑郁消沉。
(异性恐惧、聚餐恐惧、会议发言恐惧)原因:
缺乏自信;
患得患失;
理想自我过高追求完美印象;
自我意识敏感;
人际交往挫折。
调节:
放下包袱,树立自信;
循序渐进,主动交往。
自卑心理与闭锁心理表现:
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感到惭愧、畏缩甚至灰心,缺乏独立主见。
为人孤独,不愿与人交往。
原因:
深层的心理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
自我评价过低;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冲突。
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客观评价自我;
修正理想自我;
接纳自己的缺点;
积极自我暗示;
学会自我鼓励与肯定;
扩大自我的“开放区域”;
进行实践锻炼。
嫉妒心理与敌意心理表现:
对他人的长处、成就、荣誉、名望十分不满,抱有不友好、憎恨情绪,冷嘲热讽,恶意诽谤。
对别人的不幸幸灾乐祸。
严重者仇视他人,厌恶他人,产生敌对情绪,甚至有报复和攻击行为。
嫉妒具有同质性。
自我中心,惟我独尊;
争强好胜;
虚荣,不自信。
加强修养,培养达观的人生态度;
自我充实,转移注意;
培养真实的自信心。
敏感心理与猜忌心理表现:
对他人的言行过分警觉,敏感、多疑,总以为别人看不起自己、议论自己。
把无中生有的事强加于人,甚至有时把别人的好心曲解为恶意。
严重者发展为癔病或被害妄想。
做事谨小慎微,生怕引起别人的不满。
经常感到伤感、焦虑。
心理防御过度、不信任他人;
不自信;
自我投射;
挫折经历。
培养理智,以事实唯真避免感情用事。
善于沟通,澄清真相;
纠正认知偏差;
培养自信,放平心态,不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
自我中心与自负心理表现:
只关心自我的需要、兴趣、利益得失,强调自己的感受而忽视他人。
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过于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固执己见,自夸自大;
过分自我欣赏。
乐于自我炫耀,将他人置于尴尬的境地。
易产生嫉妒感。
环境影响(父母、老师的教育);
虚荣;
不自信。
全面认识自我,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