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PPT文件格式下载.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561049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管理学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公共管理学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公共管理学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公共管理学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公共管理学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管理学PPT文件格式下载.ppt

《公共管理学PPT文件格式下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学PPT文件格式下载.ppt(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管理学PPT文件格式下载.ppt

v(3)编制和工资待遇的来源不同行政单位使用行政编制、由国家行政经费负担。

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由国家事业经费负担。

事业单位由全额拨款的,有部分拨款的,还有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

行政单位人员的工资按公务员法由国家负担,而事业单位则根据不同的管理模式实行不同的待遇。

知识拓展2企业单位v企业单位企业单位是以盈利为目的独立核算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

它的特点是自收自支,通过成本核算,进行盈亏配比,通过自身的盈利解决自身的人员供养,社会服务,创造财富价值。

中国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石油、铁路、钢铁、粮油、发电等集团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区分v最主要的区别:

vv企业单位:

经济效益vv事业单位:

非经济效益v3.3.1.3事业单位的基本特征v

(1)事业单位活动的非经济性和政治性v

(2)事业由政府主办并主管v(3)事业单位经费由公共财物供给v(4)整个事业单位系统具有行政性3.3.2事业单位改革知识拓展3我国事业单位现状v事业单位的规模在我国很庞大,有130万个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有3000万人,相当于国企职工人数的2/3,占公共部门就业人数的34%,国家用于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30以上。

事业单位的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农技服务等领域,种类极其繁杂,属于第二大社会法人。

事业单位在GDP中的比重约占5%10%。

规模最大的教育、卫生、科研和文化四个行业,约占GDP的5.1%。

国家对事业单位进行了大量的资源投入,如60%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每年经常性财政开支的约1/3、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大部分、大量国有土地等。

v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现有的体制已经阻碍了事业单位的经营和发展。

主要表现为:

政事不分,职责不清;

管理模式单一,管理机制僵化;

管理自主权不到位;

机构性质行政化;

价值取向偏离;

管理不规范;

人员无法进行合理流动;

分配激励机制不健全;

等等。

v3.3.2.1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v

(1)事业单位规模巨大、增长过快,财政负担过重的困难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缓解。

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改革相适应,对事业单位及其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例如,针对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高度集权所造成的各种弊端,分别采取了不同形式的“简政”、“搞活”等改革措施,逐步扩大了各类事业单位的人权、事权、物权和财权等;

逐渐出现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经费自理事业单位等不同形式。

但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占绝大多数,事业机构和人员的快速增长,使各级财政不堪重负。

v

(2)社会效益不高。

v由于事业单位总体上仍然由公共财政供给,且与行政管理部门的隶属关系没有根本改变。

因而,一方面,国家对事业单位统得过多,管得过死,导致事业单位内部机制不完善、影响活力和效益的情况仍然存在。

在我国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得不到足够的经费,缺少必要的资金,从而使事业单位在从事本职工作时积极性不高,导致了事业单位服务社会的功能不断弱化、萎缩。

另一方面,由于在对事业单位“放权”、“搞活”时对事业单位的根本性质缺乏明确的、符合当代公共管理发展的定位,因而使不少事业单位热衷于通过各种方式甚至利用手中所执掌的行政权力去“营利”、“创收”,弱化了公共服务,使社会对他们缺乏认同。

v(3)与经济建设结合部紧密v由于没有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的非经济领域定位,使科研单位的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或者使科研单位难以有必要的经费支持从事虽不是之间但却是经济建设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事业单位长期游离于经济建设之外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知识拓展4事业单位改革的三个阶段v第一阶段是1979-1986年,这是初步探索改革的阶段v这一阶段改革的背景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中央作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后,事业单位的改革也被提到议事日程。

这一阶段改革主要集中在事业单位机构地和人事制度改革方面,重点是试图改变事业单位一些制度上的弊端。

这期间的工作重点主要有:

对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受破坏的事业管理机构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予以修复;

理清科、教、文、体等事业部门的机构设置,推进相关部门的机构改革;

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恢复职称评审工作,推进机关后勤社会化的试点工作,同时,对事业单位组织内的人事管理权限也做了适当的下放。

v第二阶段是1987-1995年,全面推进改革的阶段v这一阶段的改革重点就是开始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同时还将事业单位的管理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改革的内容:

逐步下放相关权力,扩大事业单位管理自主权;

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行聘任制、辞职辞退制、特殊津贴制;

对事业单位的工资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强化分类管理;

在建立完备的人才市场的同时,启动公共事业社会化、产业化建设;

以社会公共需要为标准,重新确定国家财政中公共事业的财政拨款范围;

同时对国家机关所属单位进行清理、整顿,并实行归口管理。

v第三阶段是1996-2001年,改革深化和各事业领域多元化发展的阶段v这一阶段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遵循政事分开、推进事业单位社会化的方向,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和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

改革的主要内容:

推行多元化得分类管理模式;

聘任制为事业单位的基本用人制度;

以岗位业绩为基本分配依据,打破人才单位所有制,鼓励人才自由流动;

将民办非企业单位作为对国家兴办事业的一个重要补充;

在分配、社会保障、考核等方面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3.3.2.2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目标取向v

(1)事业单位的社会化v事业单位的社会化有两层含义,即社会公共事业社会办和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与服务社会化。

社会公共事业社会办,强调的是社会公共事业兴办的主体多元化,通过国办、民办和社会办等多种形式,建立事业单位参与公共服务提供的新格局。

必然要调整事业单位与国家的关系,对事业单位自身性质重新定位,根据事业单位性质和服务的基本内容,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分清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与事业单位的责、权、利,正确确定和理顺事业单位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关系。

v资源配置和服务的社会化。

由于事业单位是政府的附属物,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的政府管理体制必然造成事业单位管理的分割局面。

各个主管通过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也只是为本部门、本地区、本行业服务,不对其他部门、地区、行业服务,更不对社会服务。

因此,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就必须打破资源的行政分割和部门单位所有制,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v

(2)事业单位运行的法制化和民主化v在原有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下,事业单位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国家和政府领导人的重视程度,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和民主监督。

事业经费要靠争取,事业机构的建立和撤销变化无常,完全缺乏稳定的发展机制。

因此,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在改变对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隶属关系、使其成为独立进行公共事务管理与服务主体的同时,还必须加强立法,建立和完善包括科学技术立法、教育法、文化法、卫生法、体育法等在内的法律法规体系。

事业单位这种民主化得运行还必须向社会公开,接受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社会的监督。

3.3.2.3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原则v基本原则是:

实行政事分开v政事分开是解除政府与各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宏观管理,具体事务则完全由事业单位自主解决。

v

(1)实行职责分开。

是指原来在政事一体化得体制下由事业单位承担和行使的政府职能,应交回政府由政府履行;

而原来各级政府机构承担和行使的一些技术性、服务性的工作,应交给事业单位去完成。

v

(2)实行管理方式及手段的分开。

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实行简政放权,对事业单位在宏观上按有关法律进行行政监督与管理;

而在事业单位的人事、工资、计划、编制、财务、项目、职能等具体事务的运作与安排上,由事业单位自己管理。

在福利制度、单位名称等方面要与行政机关严格区别。

分清在立法、行政授权需要使用非行政手段,在进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时应运用非行政手段。

知识拓展5概念v公共物品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按照公共物品的供给、消费、技术等特征,公共物品可以被划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v纯公共物品是由政府提供的。

纯公共物品一般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

纯公共物品消费上不存在“拥挤效应”,不可能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进行排他性使用,否则代价将非常高昂。

国防、国家安全、法律秩序等属于典型的纯公共物品.。

v准公共物品范围十分广泛,它介于私人物品和纯公共物品之间。

一类准公共物品的使用和消费局限在一定的地域中,其受益的范围是有限的如地方公共物品(并不一定具有排他性);

一类准公共物品是公共的或是可以共用的,一个人的使用不能够排斥其他人的使用。

然而,出于私益,它在消费上却可能存在着竞争。

由于公共的性质,物品使用中可能存在着“拥挤效应”和“过度使用”的问题,这类物品如地下水流域与水体资源、牧区、森林、灌溉渠道等。

另一类准公共物品具有明显的排他性,由于消费“拥挤点”的存在,往往必须通过付费才能消费,它包括俱乐部物品、有线电视频道和高速公路等。

知识拓展5概念v准政府组织是指那些虽不属于政府系统但却承担着某些公共职能的、半自治非政府组织。

v包括两类,一类是属于事业单位性质但又具有某种行政职能的机构,即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一类是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社会事务,即通常所讲的事业单位.。

3.3.2.4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v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范围非常广泛,既包括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也包括纯社性事务和经济事务。

可按如下三类进行改革:

v第一类,具有准政府组织性质的事业单位,包括社会科学联合会、社会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图书馆、博物馆、直接为政府决策和行政管理提供咨询和技术职称的机构、计划生育协会等一类的事业单位,提供的是纯公共物品。

v第二类,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包括养老院、大专院校、中小学校、重要的医疗卫生单位、疗养院、考试管理中心等一类的事业单位,提供的准公共物品。

v第三类,具有生产经营性和能力的事业单位,包括从事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院所,广播电视台、报社、杂志和出版社,城市公用事业方面的市政管理单位、房产管理单位、园林设计单位等一类的事业单位。

这些单位实际上与企业的性质相同,对这些单位的改革应促使其企业化,由于这类单位又从不同的角度涉及公共利益,提供的是准公共物品和服务。

因此,还要纳入公共管理的范围。

补充案例:

深圳事业单位的改革v改革基本思路改革基本思路v深圳事业单位改革普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v在事业单位中普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理事会、管理层、职工大会相互独立、相互制衡取消事业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