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艺术鉴赏.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55591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明上河图》艺术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清明上河图》艺术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清明上河图》艺术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清明上河图》艺术鉴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明上河图》艺术鉴赏.doc

《《清明上河图》艺术鉴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明上河图》艺术鉴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明上河图》艺术鉴赏.doc

开卷睹盛世人在画中游

——《清明上河图》艺术鉴赏

【摘要】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

它以叙事的手法,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以长卷的方式呈现给观者,其内容之复杂,技巧之精湛,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张择端风俗画艺术鉴赏

《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表现了北宋宣和年间,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色。

画中人物超过550人,船只20余艘,车、轿20余乘,房屋店铺,嶙次栉比,人马喧闹,充分反映了宋代京城水陆两运繁忙和商业兴盛的景象,是北宋汴京社会风俗的全面反映。

它不是一般的表面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以各个阶层的人物的活动为中心,深刻地把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动态和人民生活状况展示出来,是一幅有着高度的历史性、真实性的艺术作品,可谓是“风俗画”的宏篇巨制。

《清明上河图》就象一部纪实片,向观者详细真实地讲述了北宋时期都城汴京的时代风貌,是一幅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也是一幅最具传奇色彩的绘画作品,堪称中国美术史上的稀世神品。

它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超越传统题材

传统的人物风俗画题材,多表现帝王将相,神仙佛道,达官贵妇的日常起居,而张择端表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特别是下层人,这源于画家深刻的生活体验和关照,对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状态的深入了解和感受。

普通百姓的寻常生活、平凡小事已经登上了大雅之堂,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突破。

在《清明上河图》中,不仅仅表现了士、农、工、商、僧、道、医、卜、官吏、妇孺、车夫、船夫等形形色色众多的人物面貌,人数多达550人左右,而且安排上疏密有致,聚散有理,同时还表现了他们的各种活动,真可谓洋洋大观,生活百态。

2.人物刻画神形兼备

《清明上河图》中人物始终是整个画面的核心,画家巧妙地将各种人物安排在生活背景中,唇齿相依,自然和谐。

随着画面的不断展开,人物位置的安排也恰如其分。

整幅画卷真实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体态形貌,数百个人物,不同行业,年龄,性格,活动,人物虽高不过寸,但须眉毕现,栩栩如生,并能真实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情趣,或紧张,或闲适,或冷漠,或焦虑等,作者生动逼真的刻画与描绘可以说入木三分,达到了极至。

如虹桥上看热闹的人群在表情刻画上传神生动,姿态不一:

有的静心观望,有的指指点点,有的大声吆喝,有的担心焦虑,还有的高喊助威;桥下面来往船只更是热闹非凡,一条大船正从在激流中通过桥洞,船夫20多人,动态各异,有人在放倒桅杆,有人在船舷用力撑篙,有人在舱顶用竿抵住桥洞,还有人从桥上扔下绳索,以避免船过桥洞时碰撞对方,发生意外,酿成大错,桥上观看的人也表情紧张,画面从不同角度描绘了热心关注和参与这场搏斗的人们,人物刻画生动细腻,表现出他们的互帮互助,我们通过画面似乎听到了船工的呼喊声和喧闹声。

3.高度的艺术真实性

这幅作品为我们留下了社会的、历史的真实画卷,是现实主义的伟大杰作,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画家通过自己对生活深入地观察和研究,分析和揣摩宋都汴梁的社会生活,了解汴梁城内外的各行各业、各色人物的身份、年龄和穿着打扮,客观真实、精细准确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如画面开首处在嫩柳初绿的乡间小道上,一行人扫墓归来,街口遇到了同去扫墓的夫妻俩,丈夫头缠柳枝,赶着一头母驴,妻子则身披斗篷骑在公驴背上。

由于那头母驴发情拼命挣脱主人手牵的缰绳而狂奔向公驴,主人一时没有防备而乱了手脚,惊恐万分。

等他冷静下来以后,一手用力扯着缰绳,一手则慌忙地保护小驴躲避,而那只公驴竟发狂把背上的女主人掀翻倒地,丈夫见妻子危险便惊慌的向四周求救。

刻画的极为生动朴实,没有丝毫造作。

而画面出现的虹桥,则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

因其外形结构新颖独特,宛如飞虹而称之为“虹桥”。

该桥是古代木拱桥的典型代表,完全以木梁相接而成,虽然通体没有一根支柱,却坚固、实用、美观,而“巨木虚架”又解决了急流冲倒桥柱和大船过桥难的问题,从工程学来讲非常符合科学原理。

虹桥外型独特,朴实美观,是古代建造师们的智慧结晶。

据桥梁专家研究,艺术家真实地表现了桥梁的结构和比例,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建筑学资料。

4.全景式的构图

当我们欣赏《清明上河图》时,应当清楚的感觉到,中国画与西方画有一个很大的区别。

打一个比方,画家像一个导游,而看画的人,像一个游客。

西方的导游,可以原地不动,看到什么,就给游客介绍什么。

这是在西方艺术作品中常见的“焦点透视”。

中国的画家与西方的画家不同,采取全景式构图,象是在飞机上俯瞰大地,边走边看,走到哪里,就讲到那里,空间跨度可以无限延展。

中国画的这种表现方式叫做“散点透视”。

《清明上河图》在构图上巧妙灵活地运用了这种传统的透视原理,表现了繁多而连续的场景内容,或是远望,或是近观,画家的视角似乎总在流动变化,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无论视角如何变换,整个画面却有一种气韵贯穿其中,浑然一体,丝毫不显得呆板和突兀。

张择端在这幅画巨作中将“散点透视法”的应用发挥到了极致,展示了他惊人的艺术才华和艺术表现力。

《清明上河图》气势宏大,包罗万象,为观者展现了一个真实而鲜活的北宋京城的全貌,无论从社会价值,历史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它的出现为中国古代美术史抹上了最辉煌的一笔。

参考文献:

[1]《中外美术鉴赏》徐改、刘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8-01

[2]《美术鉴赏》李新平、成文光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07-01

[3]艺术鉴赏[J].西部人2004,(02)

[4]邓也穆.艺术和它的周边世界(下篇)[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94,(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