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电3#炉受热面施工组织设计.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55590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托电3#炉受热面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托电3#炉受热面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托电3#炉受热面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托电3#炉受热面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托电3#炉受热面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托电3#炉受热面施工组织设计.doc

《托电3#炉受热面施工组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托电3#炉受热面施工组织设计.doc(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托电3#炉受热面施工组织设计.doc

3#机锅炉受热面施工组织设计编号:

1.前言:

1.1编制原则:

为了提高锅炉安装的质量工艺水平,尽量缩短工期,保证安全

生产,确保创精品目标的实现,特编制本设计。

本设计力求内容完整、简明易懂、方案切实可行,资料详实准确、页面整洁美观,符合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和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为3#锅炉受热面的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

1.2编制依据:

1.2.1《内蒙古大唐托克托电厂二期(2×600MW机组)施工组织总设计第一册》

1.2.2《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锅炉篇》1996年版

1.2.3《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管道篇》2000年版

1.2.4《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焊接篇》1996年版

1.2.5《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DL/T5047-95

1.2.6《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DL5031-94

1.2.7《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DL/5047-95

1.2.8《火电建设起重机应用册》北京电力建设公司编制

1.2.9《质量保证手册》BPCC-QA-C-2002

1.2.10《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1-2002

1.2.11《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2002-01-21实施

1.2.12《3#锅炉钢架安装措施》III-TD3-GL-01-01-A1

1.2.13施工图纸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责任公司

1.2.14施工图纸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1.3质量方针与目标:

1.3.1质量方针:

以质求信、业主至上、遵守法规、持续改进。

1.3.2质量目标:

1.3.2.1分项工程质量验收优良率100%;

1.3.2.2杜绝重大质量事故,杜绝错用钢材、强力对口;

1.3.2.3消灭脏(设备和管道不洁)、漏(漏风、漏粉、漏烟、漏煤、漏灰、漏水、漏汽、漏油)、差(安装工艺);

1.3.2.4锅炉整体水压试验一次成功;

1.3.2.5锅炉整体风压试验一次成功;

1.4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方针与目标

1.4.1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方针:

安全第一,以人为本,文明施工,防治污染,遵守法规,持续改进。

1.4.2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目标:

1.4.2.1杜绝人身、设备安全事故;

1.4.2.2违章现象发生率低于5‰;

1.4.2.3保持施工场所环境整洁,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1.4.2.4保护环境,防治污染。

2.工程概况:

2.1工程规模:

托克托发电厂二期工程安装两台600MW燃煤发电机组。

由北京大唐发电股公司、北京国际电力开发投资公司、内蒙古电力公司分别出资共同建设。

建设单位为内蒙古大唐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感公司。

经过分开招标,3#机组由北京电力建设公司承建。

3#锅炉是由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制造的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自然循环、煤粉燃烧、汽包锅炉,采用平衡通风、全B&WB-2028/17.5-M,锅炉主要参数如下:

过热蒸汽流量:

2028T/H

过热器出口蒸汽压力:

17.5MPa

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

541℃

再热蒸汽流量:

3.832MPa

再热器出口蒸汽温度:

541℃

省煤器进口给水温度:

282℃

省煤器进口给水压力:

19.26MPa

排烟温度:

120℃

锅炉受热面主要由省煤器、汽包、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等组成。

所有受热面设备均为悬吊结构。

2.2主要设备简介:

2.2.1汽包布置在G、H列之间,中心线标高72330㎜,内径1775㎜,壁厚185㎜,筒身直段长25248㎜,包括圆形封头总长27786㎜,材质SA-299,包括装置总重274531㎏。

2.2.2锅炉采用自然循环方式,炉膛由膜式水冷壁构成,炉膛上部布置屏式过热器,折焰角上方布置二级过热器。

水平烟道由水平烟道侧墙和水平式烟道膜式壁包覆封闭,其中布置了垂直的再热器出口管组。

尾部竖井由膜式包墙过热器构成,并由隔墙分成前、后两个烟道。

前部烟道中从上至下布置了垂直的再热器过渡管组、水平的再热器入口管组和水平的前部省煤器管组;后部烟道中从上至下布置了垂直的一级过热器出口管组、水平的一级过热器入口管组和水平的后部省煤器管组。

顶棚过热器覆盖在炉膛,水平烟道貌岸然和尾部竖井的上方。

2.2.3省煤器:

主给水由给水管道从锅炉单侧引入省煤器入口集箱,省煤器位于尾部竖井前后烟道下部的低烟温区,由与烟气成逆流布置的水平管组和悬吊级过热器水平管组的悬吊管组成。

水平管组由φ51×6㎜,材质SA210C的钢管组成,前部省煤器管组横向节距112.5㎜,二管圈并绕,沿炉宽布置178片;后部省煤器管组横向节距160㎜,三管圈并绕,沿炉宽布置125片。

水平管组向上进入省煤器中间集箱,再经前后二排横向节距为225㎜的悬吊管(φ60×9㎜,12CrMoVG)穿过顶棚分别进入省煤器前、后出口集箱。

然后通过90°弯头和T形接头使两个出口集箱连接到一起,经左右两根φ245×25㎜,材质SA106C的导管引入汽包。

2.2.4水冷壁:

锅炉采用自然循环方式,水循环系统采用集中供水,分散引入、引出方式。

炉膛宽度20100㎜,炉膛深度17400㎜。

根据炉膛热负荷分布规格和结构布置特点,划分为36个回路。

水冷壁光管及内螺纹管管径为φ60×6.5㎜,材质为SA-210C。

在炉膛出口处由后水冷壁弯成折焰角,折焰角由吊杆和拉条支撑。

其上部后水冷壁分成两路。

一路为φ60×8㎜,横向节距225㎜的管子,垂直向上进入后水冷壁上集箱;另一路为φ60×6.5㎜,节距112.5㎜管子组成的水平烟道膜式壁包覆,到尾部烟道入口处,向上延伸成水平烟道后部悬吊管,节距225㎜,最后进入后水冷壁后上集箱。

锅水由2根φ660×60㎜和2根φ558.8×50㎜,材质SA106C的大直径下降管引到水冷壁下集箱位置,经118路φ113×13㎜,材质SA106C的供水管分配到每个水冷壁回路.通过水冷壁受热后的汽水混合物进入水冷壁上集箱,再经168路φ113×12㎜,材质为SA106C的引出管导入汽包内大隔仓,均匀分配到每个旋风分离器。

2.2.5过热器:

过热器由顶棚、包墙、一次过热器、屏式过热器及二级过热器组成。

顶棚管处于炉膛、水平烟道和尾部竖井上部,由φ76×9㎜,材质为12CrMoVG的管子用扁销钉焊成鳍片管组成,节距为150㎜,便于过热器和再热器管子穿过。

整个顶棚管和穿墙管处的密封结构,先是在鳍片上打上耐火可塑料,再置以高冠板结构的金属密封。

包墙管包括前、后、左、右侧包墙和隔墙、水平烟道侧包墙等设备,其中前包墙和隔墙的上部为散管,其余为膜式壁。

饱和蒸汽在包墙内受热后进入与隔墙和后包墙壁管屏相连的两个一级过热器入口集箱。

一级过热器位于尾部竖井后部,由水平的进口管组和悬垂的出口管组组成,水平管组共分为2层,由φ51×6㎜,材质为15CrMoG和12CrMoVG的钢管组成。

横向节距112.5㎜,四管圈并绕,每层沿炉宽布置178片,由省煤器引出管悬殊吊.出口管组由φ51×6㎜,材质为12CrMoVG的钢管组成,横向节距225㎜,六管圈并绕,沿炉宽布置89片。

屏式过热器位于炉膛上部,由外径φ51,壁厚6~8㎜,材质为15CrMoG、12CrMoVG及SA213T91的钢管组成,横向节距1350㎜,36管圈并绕分前后两束,各沿炉宽布置13片。

二级过热器位于折焰角上方,由入口和出口两种管组组成。

入口管组由管径φ51,壁厚6~7.5㎜,材质为、12CrMoVG及SA213T91的钢管组成,18管圈并绕,横向节距600㎜,沿炉宽布置33片.出口管组由外径φ51,壁厚6~8㎜,材质为12CrMoVG及SA213T91的钢管组成,10管圈并绕,横向节距300㎜,沿炉宽布置66片。

过热器蒸汽流程如下:

蒸汽自一级过热器出口集箱经左右两根导管进入一级喷水减温器,然后经两根导管引入屏式过热器进口集箱,经屏式过热器受热面管子汇集到屏式过热器出口集箱,再经两根管道将屏过出口集箱与二级过热泪盈眶器进口集箱相连。

该管道布置上使蒸汽沿炉宽左右交叉,并在管道上设置二级喷水减温器。

经交叉和减温后的蒸汽进入二级过热器进口集箱,经33根分集箱将蒸汽引进二级过热器入口管组,然后再通过33根分集箱导入二级过热器出口管组,最后主蒸汽汇集到过热器出口集箱(材料为SA335-P91),通过三通引出与主蒸汽管道相接。

2.2.6再热器:

再热器蒸汽流程为:

从高压缸排出的蒸汽经由一根再热蒸汽管道引入再热器进口集箱,先通过布置在尾部竖井前部的3层水平管组,然后经过渡管组进入出口管组最后汇集到再热器出口集箱,由两端引出与热段再热蒸汽管道相接。

水平管组由φ60×4.5㎜的钢管组成,横向节距112.5㎜,6管圈并绕,每层沿炉宽布置178片,每个管组的管片下端焊有上支承,架在位于相应的前包墙和隔墙的下支承上.过渡管组由φ51×4.5㎜,材质为15CrMoG的散管组成,沿炉宽有178组,每根12根管子,组间横向节距225㎜.位于水平烟道的垂直管组,由外径φ51,壁厚为4~6.5㎜,材质为15CrMoG、12CrMoVG、SA-213T22的钢管组成,横向节距225㎜,12管圈并绕,沿炉宽布置178组管排。

垂直管组分为入口段和出口段,入口段由吊挂管圈承重,出口段由集箱承重。

2.3主要工程量:

见附表.

3.主要施工项目原则方案和措施:

3.1组合件划分:

3.1.1组合件划分的原则:

3.1.1.1满足起吊机具的吊装能力;

3.1.1.2保持锅炉设备的完整性.锅炉结构设计和供货状态是由北京巴·威统一考虑的,锅炉组件的划分应充分考虑设备的完整性,不宜强行切割分解设备而勉强适应组件的划分要求;

3.1.1.3尽量减少高空作业,尤其是危险环境下的高空施工作业.该原则在折焰角、前侧、左、右侧上部水冷壁、后侧水冷壁排管及悬吊管的组件形成中作了充分考虑;

3.1.1.4组件吊装所经路线和空间的许可尺寸,力求组件由组合场地到安装地点的运输与吊装都比较方便.

3.1.1.5技术经济的原则:

这个原则贯彻在整个施工组织设计全过程中,降低成本和造价,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努力追求的目标。

在方案的设计中,力争少投入,多产出,既要满足质量和工期的要求,又要减少钢材的消耗,少做辅助性的工作,为也是方案的动手术含量所在。

针对特定的工程项目,根据所具备的条件,认真地开展工作,使方案设计尽量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再借鉴类似工程的成功经验,以达到优化的目的。

3.1.2锅炉组合件的划分方案见下表:

序号

组件名称

外形尺寸

组成

重量(㎏)

焊口

组件

1

前侧上部水冷壁组件一

9920×10050

组件Ⅰ、Ⅱ、Ⅲ

16613

1

2

前侧上部水冷壁组件二

9920×10050

组件Ⅳ、Ⅴ、Ⅵ

16488

1

3

后水对流烟道延伸管组件一

4144×10000

组件Ⅰ、Ⅱ、Ⅲ

4529

1

4

后水对流烟道延伸管组件二

4144×10000

组件Ⅳ、Ⅴ、Ⅵ

4529

1

5

后水后屏组件

11189×20000

后水后屏上集箱和178根管

23282

178

1

6

后水前屏组件

11210×20000

后水前屏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