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课堂互助式教学法.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55532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互助式教学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互助式教学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互助式教学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互助式教学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互助式教学法.docx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互助式教学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中生物课堂互助式教学法.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互助式教学法.docx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互助式教学法

【摘要】“互助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为了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利用互助式学习教学,让学生在一起学习和探讨,通过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互助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还可以从同伴身上获取知识,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最佳化。

下面本人浅谈一下互助式学习在优化生物课堂教学方面的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生物;互助式教学法

1.互助式学习的生物教学模式“互助式学习”教学方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实施需要借助和应用一定的具体方法和载体,本人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采用了以下模式:

1.1互助式学习分组的方法。

根据南县六中为普通高中的实际情况,生物互助式学习的分组方法一般采用差异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要有性别、学习成绩和能力方面的差异,并兼顾家庭、性格、脾气等差异,使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每个小组都是全班的缩影。

组内差异为互助合作提供了可能,而组间相同的起点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互助小组的人数为6至8人(据每班学生人数而定),教师可以从2人或4人相邻同学互助学习开始,循序渐进,取得经验后再深化发展。

1.2互助式学习的要求。

教师要明确小组互助式学习的程序和规则,如小组内要有分工,人尽其才,安排好组内角色(如:

组长、主持人、记录员等),学生每讨论一次,角色互换一次,让学生都有充当不同角色的机会,实现小组角色的互相依赖,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首先教师全班集中讲授,分配小组任务,然后要求学生在讨论前一定要独立思考,最后学生通过相互探讨和总结来到达最佳学习效果。

如学习“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一课时,可安排互助小组讨论会,来完成免疫学在免疫预防、免疫治疗、器官移植的应用。

1.3互助式学习的步骤。

步骤如下:

教师情景导入----分层次展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小组记录、汇报和补充----教师点评。

如我讲“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时,针对艾滋病这一知识点,互助式学习的步骤如下:

⑴分组、组内角色定位和任务范围。

⑵组长引导小组活动,激励所有小组成员参与活动,主持人确保学生相互探讨完成的艾滋病形成原因、症状、传播途径、如何预防。

⑶小组检验,主持人可用提问方式如“某某,你对艾滋病形成原因谈谈你的认识?

”“艾滋病有何症状、传播途径?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预防?

”⑷记录员进行必要的记录和总结。

(5)互助式学习结束后,小组选出代表发言,组内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其他组的成员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问。

并且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互相争论,以激发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对互助学习过程的观察,选择比较有特色的小组发言。

本节课上没有机会展示的小组,可以课下与教师交流汇报,也可将其成果在教室里展出,以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积极性。

1.4教师指导。

互助交流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互助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如果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教师要给予及时表扬;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查他们是否真正正确完成了任务:

发现小组内角色分工不清、讨论混乱无序时,教师要耐心讲解,帮助学生明确角色和互助程序,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讨论偏离主题或声音过大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将学生引到任务中来;讨论受阻时,老师要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和途径;有的问题教师也可提供给各小组思考讨论、解决,教师进行适当总结。

2.互助式学习对生物教学的影响通过一年多教学运用,我发现借用“互助式学习”教学模式,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2.1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增强生物教学的生命力。

由于师生获取生物信息的途径和数量不同,师生角色的变化,师生的沟通交流增加,师生之间在知识和情感层面就会产生碰撞与共鸣,教师也能了解学生讨论交流的结果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学生也能及时地了解教师行为的意图,并转化为自己和小组的学习行动,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业成绩。

2.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加强团队精神。

鉴于学生将来进入社会从事的大多是团队性很强的工作,而在我国独生子女占相当比例的今天,学生大都缺乏互助意识,缺乏与他人相处和有效交往及处理人事关系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而互助学习强调在互助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互助,强调人际交往技能的培。

同时,认识到如果自己不成功,其他组员也不会成功,“同舟共济”地完成目标任务,也增强了学生完成功课的个人责任感,增强维护小组声誉的意识。

2.3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

以往课堂上由教师唱独角戏,改成师生互动,学生互助完成。

如生物实验的材料准备、器具使用、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总结等工作现在就可以由学生小组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好学、会学和乐学的境地。

师生负担也可以由此减轻,教学的良性循环也会因此而建立起来。

2.4有利于学生形成愉快式竞争。

传统高中教育教学带有浓厚的竞争色彩,这种竞争教育,是把一个人的成功建立在其他人失败的基础之上。

在这样一种学习氛围中,学生们养成的是一种被扭曲了的竞争意识和相应的利己行为。

互助式学习提出在互助的基础上,为趣味和快乐而竞争。

比如在学习“种群和生物群落”时,对于种群的概念、研究种群的意义、种群的特征可采用互助式小组学习竞答的方式,增强竞争意识和学习效率。

总之,“互助式学习”作为新课改的一种新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这也符合新时代的课改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