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PPTPPT推荐.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542613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PPTPPT推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PPTPPT推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PPTPPT推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PPTPPT推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PPTPPT推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PPTPPT推荐.ppt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PPTPPT推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PPTPPT推荐.ppt(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PPTPPT推荐.ppt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本册教学目标本册教学目标本册教学目标本册教学目标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原有知识背景与安排意图:

通过一年级“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三、教学重点:

三、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四、教学难点:

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估量物体的长度。

五、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4、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六、课例举例:

六、课例举例: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5、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课例)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课例)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

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

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

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

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

最左端是几?

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

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

(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

还有哪段是1厘米?

你发现了什么?

(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

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课例)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课例)2、认识几厘米。

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2个1厘米是几厘米?

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

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

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

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

(介绍各种尺子)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

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

(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

课后小结: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课例)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课例)一、填空:

1、量一量手掌宽厘米;

1拃(zh)长厘米。

2、()厘米()厘米()厘米3、15厘米9厘米()厘米40米6米()米4、填上合适的单位(米、厘米):

a.小华的身高125()b.楼房高约27()c.毛巾长65()d.门高约2()e.一辆冷藏车身大约长6()二、找一找,下面哪些是线段(是线段的在内打V):

三、数一数,下面图形中有几条线段:

()条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习题)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习题)一、知识基础:

一、知识基础:

本单元重点是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知识网络:

二、知识网络:

100以内的加减法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不进位加进位加不退位减退位减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四、教学重点:

四、教学重点:

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五、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六、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

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4、关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5、沟通口算、笔算、估算的联系。

6、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

七、课例举例:

课题: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情境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

退位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前面情景图,观察统计表。

你们能根据这个统计表,提出什么问题?

略。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课题:

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

二、观察实践,探求新知。

1、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5618(教师板书:

5618)第二单元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课例)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课例)2、提出问题:

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

3、动手实践:

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的方法。

4、集体订正并同时板演竖式计算的正确写法。

重点交流退位的过程。

同时提出问题:

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从而进一步强化减法从个位减起的必要性。

5、学生尝试计算6839,并说出计算方法。

6、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计算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2、数学门诊:

8178953549381617423089183、课前搜集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周围长辈的年龄,看看他们和你相互之间差多少岁。

四、归纳总结,评价发展。

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

请你评价一下自己和班内同学的表现。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课例)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课例)1、在里填上“”、“”,“”或“十”、“”:

72864631250763034569655913721834542983743182543183515685863492、下面的计算对吗?

对的在里打“V”:

7236345370444845292834183481532544623、用竖式计算:

82-3318+2960-3759-28+13第二单元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习题)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习题)4、解决问题:

(1)小明有18支铅笔,爸爸又买来了25支,现在小明有多少支?

(2)树上结了74个橘子,已经摘了36个,还剩多少个?

(3)选择适当的条件和问题,口述应用题后,再解答:

a.连环画有50本,b.科技书有40本,c.借出30本,d.又购进故事书10本,e.连环画比科技书多多少本?

f.还剩多少本?

g.两种书共有多少本?

5、动脑筋:

4364第二单元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习题)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习题)一、原有知识基础:

一、原有知识基础: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二、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会画角和直角。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1、注意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正确把握教学要求。

2、在教学中注意科学性。

3、教学时间:

2课时。

教材第3839页。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3、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4、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三角板、活动角、三角形卡片。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课例)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课例)教学过程:

出示主题图,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学们都在做早操,同住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抽出实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