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都市报怎样打造公信力Word下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538364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晚报都市报怎样打造公信力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晚报都市报怎样打造公信力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晚报都市报怎样打造公信力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晚报都市报怎样打造公信力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晚报都市报怎样打造公信力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晚报都市报怎样打造公信力Word下载.doc

《晚报都市报怎样打造公信力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晚报都市报怎样打造公信力Word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晚报都市报怎样打造公信力Word下载.doc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公信力可以说是报纸的核心竞争力。

长期以来,晚报都市报在办报过程中追求新闻娱乐化,大量刊发可读性强的的社会新闻和娱乐性新闻。

此举正迎合了不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的确曾使大多数晚报都市报在20世纪最后十年一路高歌猛进,发行量上升,广告收入上扬,在报业竞争中,尤其是在与日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但对可读性的过分追求,往往造成晚报都市报只顾市场,不顾立场;

只讲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对读者热切关心的重大题材关注不够,对于有普遍意义的新闻报道关注不够,对于从个别到一般、具有指导性和教育性的新闻题材体现较少。

晚报都市报也由此被冠以“小报”、“野路子”的名头,报纸的公信力更是在读者心中大打折扣。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精神需求在不断提高,读者的品位也在不断提高。

有调查表明,读者一方面需要消遣,另一方面更关注国家发展大势、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对自己的影响。

也正因为此,许多晚报都市报都认识到,新闻娱乐化与市场经济的主流精神是相悖离的,它只能在某个特定时期内为报纸争得一时的经济利益,因而不应当成为晚报都市报必然的、最重要的取向,相反,只有与时代主流精神相一致才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于是,华西都市报都在1998年3月率先提出了由大众传媒“迈向主流媒体”的观点,并积极付诸办报实践。

近几年,虽然大众化报纸能否成为真正的主流媒体目前学界尚有争论,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晚报都市报选择“主流媒体”、至少是“主流化”作为自身发展的方向。

事实上,在我国,“主流媒体”的标准至今并无定论,但有两点共识是:

主流媒体首先必然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强大的影响力,对于社会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其次,主流媒体必然具有较强公信力,其报道和评论被社会大多数人群广泛关注并引以为思想和行动的依据。

——既然公信力是通向“主流”的必由之路,那么,意欲在“主流化”上有所作为的晚报都市报,必然要着力解决“公信力缺失”的问题。

晚报都市报打造公信力应坚守的原则

晚报都市报提升公信力,应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新闻传播导向规律、坚持以新闻真实性为原则的信息传播规律、坚持“三贴近”为主要内容的受众接受规律。

既要发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高扬主旋律、倡导社会和谐这些与党报一脉相承的优势,同时也要结合自身特点,进一步在确立新闻本位意识和强调市民视角上进行提升,在贴近读者,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上下工夫,从而在满足读者的需求中影响法读者,做读者的良师益友。

一、社会责任感

处于市场经济下的晚报都市报为了生存,必然要遵循效益原则,最大限度的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但这绝不能成为晚报都市报忽视自己社会责任的借口,实质上晚报都市报只有履行好社会责任,才能树立媒体的品牌、权威形象,提升公心里,扩大影响力,从而争取到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利益。

媒体的社会责任感要求晚报都市报牢固树立以及时、客观、公正、求实的态度对社会负责的精神,这种“负责”,就是晚报都市报公信力的“源”。

首先,我们要对报道新闻的真实性负责,一定要树立起责任意识,把真实作为选择新闻的第一标准,严格把好事实关。

构成新闻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必须真实可靠;

新闻反映的客观事实,包括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言语和动作、原因和结果必须准确;

新闻引用的资料如背景材料,引用的数字、史实、语录必须确切。

进一步说,新闻的思想、观点、认识以及事物发展的程度,都要实际、有分寸,杜绝绝对化。

此外,社会责任感不仅要求晚报都市报提供真实客观的新闻,还要求晚报都市报能理性的剖析这些新闻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传播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因此,晚报都市报要学会理性观察,不冲动、不媚俗、不偏激、不盲从,以务实、开放、求真的心态冷静观察社会走势,以建设性的视角来报道、剖析所有的新闻事实和背景。

二,正面报道为主

在报道内容的选择上能够充分体现一家报纸的社会责任。

一家对社会与公众负责的报纸,一定会十分注意多选择那些能够鼓舞和激励广大群众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东西,能够陶冶他们的精神情操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的东西。

以正面报道为主,是报纸形成公信力的基础。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我国新闻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

但强调以正面宣传为主,并不是不搞批评性的负面报道,只是要求在比例上要适当控制,不要颠倒两者之间的关系。

近些年来,有些晚报都市报热衷于暴力和社会丑恶现象的报道,给人一种恐慌和压抑的感觉。

报道此类内容要注意控制数量,同时在报道方式上,也要注意不要用煽情的方式去渲染,去制造紧张气氛,而是重在发出警示,让人们警惕并防止这些丑恶现象的发生。

三,“三贴近”的原则

贴近读者,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无疑应该成为媒体打造公信力的基本原则。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

贴近读者,不是巴结迎合读者,而是要深入研究读者,把握满足读者需求,强化读者意识,具有读者视角,引领读者而不是强加读者。

所谓贴近生活,就是我们的编辑记者准确及时地反映生活,全心全意地服务生活。

置身于生活不为生活所累,进而俯视生活;

走进生活不为生活所蔽,进而研究生活。

所谓贴近实际,就是紧跟时代的步伐,紧贴时代脉搏,紧随时代潮声,树立为时代把脉、为人民造福的责任意识。

除此,晚报都市报还要有好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进一步调整采编理念、完善运行机制。

如通过建立新闻事实核实制度、问责制度等等,从制度上保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实施;

通过建立奖惩机制激发报人创新思维,鼓励报人严于自律,严守职业道德,拒绝“有偿新闻”,杜绝“新闻寻租”等。

打造晚报都市报公信力的实践路径

从2003年起,笔者供职的皖江晚报,以新一轮改扩版为契机,在提升报纸公信力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我们总的目标是:

以权威的新闻打造报纸公信力,奠定报纸的主流地位,以实用的新闻为读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具体到要闻版的运作上,我们坚持重要性、权威性原则。

首先做好领导活动及会议报道,做好指令性报道及成就报道,创造性地完成上级的报道任务。

要闻选择的标准,是这些重大事件与读者之间的影响力的大小。

其次,强调政策性报道和解释性报道,及时、准确地向市民通报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布的重要政策、法规、条例、公告,为百姓提供权威信息,并从老百姓的角度对于这些新闻进行换位思考,在报道中强调这些变化对老百姓的生活方面的改变,强调这些变化将给人们或已经给人们什么样的影响。

其他本地新闻版,基本以本区域(皖江九城市)城市的进步为主线,以消息为主,简洁、快速、大信息量地连续向市民报道城市生活的变化。

为百姓的工作、学习和衣食住行提供参考。

同时,报道大众喜闻乐见的科技新闻,教育领域的新闻,并针对城市生活的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在策划方面,我们强调贴近实际热点问题,力求创造性地进行领导活动及会议报道,做好指令性报道及成就报道,创造性地完成上级的报道任务。

同时,自觉与读者的价取向相一致、相贴近、与群众的关注点相贴近。

通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我们觉得,晚报快速提升公信力完成自身主流化转身,只要把以下问题解决好,是完全有可能的:

一,创新会议及领导活动报道模式

不可否认,在我国,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的议程、重要的事件大多是在会议上或领导活动中达成的,领导人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会议、活动往往关系民生大事,这样的新闻老百姓并不反感。

因此,改进会议报道、领导活动报道的关键不是减少这些报道,而是在于更新观念、改变报道模式,从贴近百姓生活、提供有效信息上来进行报道。

因此,本报采编人员在采写编辑会议及活动新闻时都是本着对受众有用、让受众省力的观念,在吃透会议精神的前提下,挑选会议中的重要信息加以报道。

2003年5月22日,马鞍山就住房公积金管理召开专门会议,我们在编发这条新闻时,注意到公积金贷款将由7万元增加到10万元的信息,第二天在头版头条推出《7月起公积金可贷10万》一稿,为读者提供了有效的服务。

此外,对于一些重大会议,我们突出包装性,组织“集装箱式”的报道,大致模式如下:

会议新闻+会议背景+政策解读+人物专访+新闻链接,有些还配发评论。

自2004年以来,马鞍山两会期间,本报都是投入大量精力,大胆创新,以民生为主线,对“两会”作全方位、立体化、大容量的报道。

在会议和代表委员的活动中截取与百姓生活相关的信息进行了全面解读,受到读者好评。

在报道领导活动时,我们同样关注的是其中的有效实用信息。

2003年5月15日,马鞍山市府领导与外商签署新源市场改造的有关协议,次日,本报在头版头条刊发《马鞍山欲建城市客厅》一稿,撇开领导活动,大篇幅介绍这个“客厅”的布局及功能。

稿子见报后,不少市民和商家表示,此稿提供的信息为他们作出有关决策提供了依据。

二、指令性报道、时政报道等硬新闻“软着陆”

最有价值的新闻,是与公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新闻,包括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社会治安、生活保障、养老、教育等,而制定这些与公众利益相关的政策、决定公众命运的是政府。

对晚报都市报而言,与政府有关的报道往往被归入硬新闻一类,但是,如果我们在报道过程中注意到了新闻本位与市民视角,考虑到了读者需要什么、想看什么,努力寻求宣传价值与新闻价值的平衡,时政新闻就会变得具有亲和力。

也只有这样,报纸的才会具有公信力。

硬新闻“软着陆”的关键是要改变板着面孔说话的方式,与读者进行朋友式的平等交流,为读者提供有效实用的信息。

现代社会,读者不仅希望媒体能及时准确地提供给他们所需要的多元信息,而且希望在愉悦中接受信息。

因此,对硬新闻的处理,不仅要在选材上从读者的兴趣和需求出发,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读者,在表达方式上也必须照顾读者的阅读心理。

2003年9月22日,我省17地市有关人员途经马鞍山赴长三角考察,上级要求我们当天刊发反映马鞍山为融入长三角的报道,为此,本报当天在头版转2版编发深度报道《马鞍山角逐长三角第17城》,采用平民视角,用具体、平实的话语,向读者交代了马鞍山为融入长三角所做的努力,分析了融入长三角将会给马鞍山经济发展、市民生活带来的变化及影响。

我们接到的对这篇稿件的反馈是:

既受到了上级的认可,也获得了读者的关注。

三、新闻策划紧扣热点

由于中国的新闻媒体进入了激烈竞争的时期,所以经常有一些为了迎合受众的所谓假新闻或者说炒作新闻的现象。

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叫“策划”,“策划”作为一个工艺流程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作为一种倒置过来的新闻采写手段,就不可取了,它必然会导致公信力的缺失。

本报自改扩版以来,一直把新闻报道的策划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对一些涉及重要人物、重要工程、重要事件、社会热点新闻的采访进行全程策划。

通过策划,可以使报道形成丰富的层面,而一些本该为社会所关注的事件会获得更大关注。

需要注意的是,新闻媒介的作用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条件、有限度的,尽管媒体可以通过议程设置来影响受众,但议程设置的最终决定权是在受众手中。

因此,新闻媒体的策划要自觉与读者的价值观念取向相一致、相贴近,与生活实际相贴近,与群众的关注相贴近。

2005年4月,安徽省教育厅出台文件,改革课程改革试验区中考及中招制度,改变以往只看分数的做法,学业成绩以等级方式体现,同时引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在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