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查对制度10月(1)PPT文档格式.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528770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血查对制度10月(1)PPT文档格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输血查对制度10月(1)PPT文档格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输血查对制度10月(1)PPT文档格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输血查对制度10月(1)PPT文档格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输血查对制度10月(1)PPT文档格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输血查对制度10月(1)PPT文档格式.ppt

《输血查对制度10月(1)PPT文档格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血查对制度10月(1)PPT文档格式.ppt(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输血查对制度10月(1)PPT文档格式.ppt

输血装置是否完整;

血液质量(有无凝血块、溶血,血袋包装有无裂痕)。

八对:

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种类、血量、有效期。

输血时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到床旁共同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编码,血型,以确认受血者。

输血前、后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血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继续输注另外血袋。

输血期间,密切巡视病人有无输血反应。

输血开始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年龄调整滴速,应观察3-5分钟再离开。

输血过程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装置,用生理盐水维持通道,按照“输血反应应急预案”进行治疗抢救。

输血完毕输血完毕,再次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签名。

如实填写输血安全记录单,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输血安全护理记录单夹在病历中。

血袋血袋封口,同时填写输血反应回馈卡立即送血库。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过敏反应、过敏反应3、溶血反应溶血反应4、循环负荷过重(急性左心衰)、循环负荷过重(急性左心衰)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原因发生原因1.外来性或内生性致热原:

如蛋白质、细菌的代谢产物或死菌等,污染保存液或输血用具,输血后即可引起发热反应。

2.免疫反应:

病人血内有白细胞凝集素、白细胞抗HLA、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或血小板抗体,输血时对所输入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作用,引起发热。

主要出现在反复输血的病人或经产妇中。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初起发冷或寒颤;

继之体温逐渐上升,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数患者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多于数小时内缓解,少有超过24小时者;

少数反应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

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1.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采用无热原技术配制保养液,严格清洗、消毒采血和输血用具,或用一次性输血器,可去除致热原。

2.输血前进行白细胞交叉配合试验,选用洗涤红细胞或用尼龙滤柱过滤血液移除大多数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可以减少免疫反应所致的发热。

3.一旦发生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所使用过的血液废弃不用。

如病情需要可另行配血输注。

4.遵医嘱予抑制发热反应的药物如阿司匹林,首次剂量1g,然后每小时一次,共3次;

伴寒战者予以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25mg或度冷丁50mg等对症治疗;

严重者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

5.对症处理:

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畏寒、寒战时应保暖,给予热饮料、热水袋,加盖厚被等积极处理。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并记录。

发生原因1.外来性或内生性致热原:

临床表现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初起发冷或寒颤;

继之体温逐渐上升,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数患者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多于数小时内缓解,少有超过24小时者;

预防及处理1.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采用无热原技术配制保养液,严格清洗、消毒采血和输血用具,或用一次性输血器,可去除致热原。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2、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发生原因发生原因1.输入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如献血员在献血前4小时内曾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食物)2.患者呈过敏体质,输入血液中的异体蛋白质同过敏机体组织细胞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而致敏所致。

3.多次输血的病员,可产生过敏性抗体,抗原和抗体相互作用而产生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多数病人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时,也可在输血刚开始时发生。

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出现皮肤局限性或全身性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眼脸、口唇水肿);

严重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腹痛、腹泻、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可危及生命。

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1.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

2.献血员在采血前4小时内不宜吃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宜食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

3.既往有输血过敏史者应尽量避免输血,若确实因病情需要须输血时,应输注洗涤红细胞或冰冻红细胞,输血前半小时口服抗组胺药或使用类固醇类药物。

4.输血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了解患者的过敏原,寻找对该过敏原无接触史的供血者5.病人仅表现为局限性皮肤瘙痒、荨麻疹或红斑时,可减慢输血速度,不必停止输血,口服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25mg,继续观察;

反应重者须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畅,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医嘱给予0.1%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

6.过敏反应严重者,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予以高流量吸氧;

有呼吸困难或喉头水肿时,应及时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防窒息;

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如盐酸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

必要时行心肺功能监护。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3.溶血反应溶血反应发生原因发生原因1.输入异型血输入异型血:

即供血者和受血者血型不符,造成血管内溶血一般输1015ml即可产生症状。

2.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发生溶血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发生溶血:

如血液贮存过久、保存温度不当(血库冰箱应恒温4)、血液震荡过剧、血液内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或影响PH值的药物、血液受到细菌污染等,均可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3.Rh因子所致溶血因子所致溶血:

人类红细胞除含有A、B凝集原外,还有另一种凝集原,称Rh因子。

我国人口99%为阳性,1%为阴性。

Rh阴性者接受Rh阳性血液后,其血清中产生抗Rh阳性抗体,当再次接受Rh阳性血液时可发生溶血反应。

一般在输血后1-2小时发生,也可延迟至6-7天后出现症状。

4.输入未被发现的抗体所致延迟性的溶血反应。

输入未被发现的抗体所致延迟性的溶血反应。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

开始阶段开始阶段,由于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可引起头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剧烈疼痛和胸闷等症状。

中间阶段中间阶段,由于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可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等症状。

最后阶段最后阶段,由于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中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变成结晶体,致使肾小管堵塞;

又因为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使肾小管内皮缺血、缺氧而坏死脱落,也可导致肾小管堵塞。

病人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可迅速死亡。

溶血程度较轻的延迟性溶血反应可发生在输血后714天,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等。

3.还可伴有出血倾向,引起出血.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1.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2.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核对病人和供血者姓名,血袋号和配血报告有无错误,采用同型输血.3.采血时要轻拿轻放,运送血液时不要剧烈震荡;

严格观察储血冰箱温度,并详细记录,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规则,不可采用变质血液。

4.一旦怀疑发生溶血,应立即停止输血,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医生。

5.溶血反应发生后,立即抽取受血者静脉血加肝素抗凝剂,分类血浆,观察血浆色泽,若呈粉红色,可协助诊断,同时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量。

6.核对受血者与供血者姓名和ABO血型、Rh血型。

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做ABO血型、Rh血型、不规则抗体及交叉配血试验。

7.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以排除细菌污染反应。

8.维持静脉输液,以备抢救时静脉给药。

9.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防止和减少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

10.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或双肾超短波透热疗法,以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

1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尿色的变化并记录。

同时做尿血红蛋白测定尿血红蛋白测定。

对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

如出现休克症状,给予抗休克治疗。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4、循环负荷过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