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历史变革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的变化Word格式.docx
《近代历史变革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的变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历史变革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的变化Word格式.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时候包括现在,也是经常听大人说着,以前吃的粮食只有玉米面粗粮,吃红薯干儿、红薯粉儿、红薯叶,当时要想吃上一回白面,那得等到过年,还不一定吃得上。
农村呢,除了过年,没有过其他节假的习惯,一是没钱没物过,二是都要出工做活,也没时间过。
那时,农民最大的奢望与梦想,就是能天天吃大白米饭。
至于菜,就只有天天开水煮蔬菜了,油肉这些平常是没有的,也只能是过年时能吃几天。
古代晋惠帝曾问老百姓何不食肉糜?
那么要问那时候的农村有肉吃吗?
当然有,只不过吃肉的机会也是很少。
听父亲说,当时生产队里养猪,遇到特殊的日子,就会选一头猪杀掉,全队人吃肉。
那个时候吃肉叫打牙祭。
父亲还说,80年代中后期,农村里吃肉的机会已经开始多了起来。
这时农村也通电了,一开始出现了收音机,慢慢黑白电视开始出现,不过那时停电是经常的事。
对于农村的住房变化,这个算是最直观、最明显可以看到的变化了。
当年的建筑,土墙,灰瓦,屋顶竹结构,易腐朽,由此也导致了下雨天屋里漏水的现象。
在奶奶去世之前一直住的是这种房子,我也在里面住过很多次。
冬天可以挡得住风,但是下雨的时候就没有办法了。
住土墙茅草房,最凄惶的时候是下大雨时,房顶漏水,家中盆桶罐之类的容器得全部用上,晚上直接无法安睡。
但漏水还不是最令人担忧的事,最让人恼火的事墙脚浸水进水。
老土墙房,通常没做什么基础,经年累月,墙脚被老鼠打了好多洞,雨水会从洞中浸进来,浸湿家中还是小事,最主要的是担心土墙会被泡松垮塌。
所以,每当下大雨,我们小孩在屋内用盆桶罐接漏水,大人得冒雨在屋外掏檐沟,使雨水尽可能地流走不形成积水,保护墙脚。
这种住房现在还存在的原因是不舍得拆,基本上所有的新建住房都变成了砖瓦结构,结构比较科学合理,屋顶也不再漏水。
更有许多的人盖起小楼,买上了小车,脱离了贫困生活。
当时买布要凭布票,每人每年的购买量都是有记录的。
买布用来做衣服,但是当时好几年都不会有新衣服穿,基本上都是打补丁,一件衣服打满了大大小小的补丁。
鞋,男人一般穿解放鞋,女人多是自己做的鞋。
小孩一年可能有大半年是打光脚板,冬天天冷才穿鞋,袜子基本没有。
慢慢地,时代在变,生活在变。
我们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
农村改革开放,不但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变化,更主要是彻底改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
农民已经不是只会捏泥巴的"
农二哥"
了,农民在改革发展的洪流中学会了经商办企业,许多农民成了企业家大老板。
农民自己改变了自己"
面朝黄土、背朝天"
的命运,知道走出去务工做生意赚钱,相当部分农民由此成为"
城里人"
。
农民已不墨守成规,守着"
一亩二分田"
过日子,农民利用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发展农业经济,也是土地流转的运作,让很多农民离乡不弃土,放手务工经商。
农民不再愚昧无知,懂得了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在农业生产上,大力推广和运用新科技、新品种。
在劳务上,积极主动参加实用技能培训,争当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在培养下一代上更加重视教育和投入。
改革开放即将四十年,农村发展变化巨大,农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党中央非常重视农村的发展,把"
三农"
工作列入各级党政重中之重工作,进一步制定了农村发展和惠民政策。
统筹城乡发展,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辅农业,农民权益保护,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和谐社会构建,新农村建设,这些政策的实施必将使农村更好更快地发展,农民的收入将会增多,生活水平更加提高。
改革开放即将三十八年,虽然农民不断增收,但是与城镇居民还存在很大差距。
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或者社会福利政策在农村还没有得到全面实施,很多农民对自身未来生活还存在很大顾虑,农民的收入都为了教育和养老两方面,很多农村当中出现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农村占全国的近70%,并且农业为国家的工业化付出了很大牺牲,所以,在国家工业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家政策应该进一步向三农方向倾斜。
毕竟农业富则国家富,农业稳则国家稳!
所以农村发展进程依然需要关注,更多的人才应当涌入农村建设当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