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俞孔坚创建中国景观设计学(二)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517533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漫谈俞孔坚创建中国景观设计学(二)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漫谈俞孔坚创建中国景观设计学(二)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漫谈俞孔坚创建中国景观设计学(二)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漫谈俞孔坚创建中国景观设计学(二)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漫谈俞孔坚创建中国景观设计学(二)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漫谈俞孔坚创建中国景观设计学(二)文档格式.docx

《漫谈俞孔坚创建中国景观设计学(二)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漫谈俞孔坚创建中国景观设计学(二)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漫谈俞孔坚创建中国景观设计学(二)文档格式.docx

即便言辞过激,相信世人最终会理解他、原谅他。

  当代景观设计学  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主席佩里·

霍华德在2007年第1期《城市环境设计》杂志上撰文说,景观设计学这个词是1828年提出来的,整整过了40年才作为专业术语被应用。

从1909年到1920年,美国官方有纪录称景观设计学是一种为人们装饰土地和娱乐的艺术。

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的章程里写明景观设计学的定义是安排土地,并以满足人们的使用和娱乐为目标。

1975年协会章程改得较为宽广而全面:

景观设计学是设计、规划和土地管理的艺术,通过文化和科学知识来安排自然与人口元素,并考虑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反过来环境将创造有利于人们的生活。

到了1983年协会宪章修订定义措辞,称景观设计学是一个通过艺术和科学手段来研究、规划、设计和管理自然与人口的专业。

这个段落中可以明显的看到:

(1)景观设计学是年轻的学科,连定义都在不断修改、完善;

(2)这个学科的包罗范围正在一步步地放大,然后又高度归纳到土地与人口这样一个大命题上。

  在阐述景观设计学的内容时,佩里·

霍华德说,它涵盖了景观的保护、发展和适当的使用、可行性研究、工程的成本计算等等。

20世纪90年代,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申明景观设计学的内容是灵活的设计,追求文化和自然环境的混然相融,构建建成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平衡,并在这样的自然之中,保护文化传统的多样性。

总之一句话,景观设计学的全部努力,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关于这个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实现,佩里·

霍华德进一步解释:

是在科学家和其他相关学科专家的精诚合作帮助之下,解决好土地和水的问题,景观设计学的一切力量要集中在修复千年生态系统。

从这一最基本的、同时也是最关键的景观设计学宗旨去评判,可以说中国的大禹、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

杰弗逊是两位最了不起的景观规划大师。

前者治水拯救土地、拯救百姓,后者用方格网进行大地测量限定居住区边界,他们各为人类景观设计史做出光辉永存的贡献。

反之,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对沙漠地区灌溉用水所作的详细规划和恺撒时期罗马人将自然湿地改造成可耕作的良田等等,则都因为不应该纠正自然“缺陷”,严重违背自然规律,最后以美好想象的失败而告终。

现代景观设计学将告诉人们,不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

  俞孔坚们在《景观设计:

专业学科与教育》(中国建工出版社,2003年9月)一书中对景观设计学写了如下定义:

“景观设计学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

“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科学基础上的应用学科。

”  他说景观设计学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市政工程设计等学科有紧密的联系,但在现代意义上又与城市规划、市政工程、环境艺术存在区别。

景观设计学同时还有别于传统造园师、园丁、风景花园师,因为景观设计要处理的对象是大工业、城市化和社会化背景下的土地综合体的复杂的综合问题,是土地、人类、城市和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其终极目标是为建筑、城市和人的一切活动与生命,求得和谐相处的空间与环境。

就因为是这样的背境这样的重任在肩,所以俞孔坚认为国人对该学科的“造园”、“园林”、“风景园林”、“景观建筑”或“景观”、“地景”的对译都是失妥的,他主张以“景观设计学”正其名。

俞孔坚静观默察,不掩饰这个事关百年大计的学科的最终定位的准确性的异议,所以2000年他曾在一篇文章中提议:

该学科更为贴切的名称可能是“土地的设计”。

为了集中讨论景观设计学,笔者这里不把这个议题游离出去。

  1.纽约中央公园  作为纯粹意义上的美国第一个景观设计作品——纽约中央公园,是不能不在此章节中占一席之地的。

这个公园面积达320ha,在纽约市最繁华的曼哈顿区中心位置。

中央公园南界卡内基,北依哈林区,东毗古根汉姆博物馆,西靠美国自然博物馆和林肯表演艺术中心。

老奥姆斯特德与沃克斯(建筑师,英国浪漫主义风景派的崇拜者)合作设计,1858年4月,他们的方案在三十多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中央公园南北长4km,内部不仅有植物园、动物馆、运动场、美术馆、影剧院和大面积的湖面、花式繁多的喷泉、大草坪、各种游步道等公园所需的功能和景点、设施,而且还有历时90分钟看遍整个公园的无轨电车游览线,有野生动物保护中心,有连绵不断起伏变化多姿的丘峦,很方便、很自然、很生态、很原真。

但是方案中标的更大特点还在于东西向的四条城市干道,设计者把它们统统安排在地下穿过,由而保证了公园空间景观的完整性和公园游览步行的安全性、悠闲性。

自东南去西北斜向穿曼哈顿的框架性道路百老汇大街,在公园西南角形成地上地下交通枢纽,十分合理而巧妙。

然而老奥姆斯特德的高瞻远瞩和作品的震撼力更在于他敏锐地认识到这个公园是城市有机体的一部分,因此,既不能因为公园的出现而增加城市规划难题,同时也不应该因为城市而使如此巨大规模的公园变成一个问题错综复杂、百病缠身的肌体。

中央公园是曼哈顿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市民提供了一处优美而充满自然气息的日常游息场所,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大背境之下市民借以调节生理、心理、精神的一个亲切温馨的去处。

老奥姆斯特德认为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公园,实际上它是一个城市景观设计。

所以他独步天下不说自己是风景园林师,而是一个景观设计师。

于是他被称为美国“景观设计之父”,纽约中央公园被称为美国第一个景观设计之鸿篇佳构。

他与被称为“美国园林之父”的唐宁,是两个领域的巨人。

  2.中山岐江公园  第二例我们来看俞孔坚的中山岐江公园——岐江公园位于广东省中山市主城区,总用地面积11ha(其中水面3.6ha)。

原是粤中造船厂所在地。

公园东南临岐江,西北方是城区。

俞孔坚和庞伟等人在这个公园的设计上,利用老厂的门式桁架、铁轨、龙门吊等等组成新的景点,利用芦苇、水草等野生的植物构筑新的风光,利用一些旧机器作为重温历史文化的硬质雕塑等等,给看惯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城市市民以许多新鲜感、历史感和文化感,同时还有许多原真性和平易性,因此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设计者说他们的真正努力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较好地解决了水位变化时滨水地段的生态性、亲水性;

二是通过挖小河道、留小岛的办法既保住了几十颗大榕树,同时成功地保证了河道过洪断面;

三是发现了野草之美。

但是笔者认为更多更大的效果是没有围墙,因此使公园跟城市融为一个不可分割不可缺失的整体,任何人走进公园都会感到其实是在城市,而任何一个挨近它的人,都会觉得已进了公园。

另一点是整个公园极为平易朴素,普通市民甚至是外来打工者都可以亲近、可以享受、可以“放肆”地来玩赏。

我认为这是岐江公园设计最大的成功之处。

美国景观设计协会2002年年度设计奖之所以授于岐江公园,个中关键原由就在这里;

俞孔坚之所以不承认景观是古老园林的“延续”,道理就在这里。

他们没把粤中老船厂基地作为一个花园去做,而是作为城市一个区块的景观、一个宜人的场所去做,所以成功了。

  3.大地之子  作为景观设计学这么一个大学科而言,纽约中央公园和中山岐江公园充其量只是“中尺度”的设计项目。

“小尺度”的是一个住宅的环境设计,“大尺度”的是新的居民点或者整个城市、一个区域的景观规划和设计。

如果不把研究框架和目标定位跳出微观、中观层面走向宏观空间世界的话,景观设计学就会因此显得缺少现实意义而陷于一般技术性工作层面,就会由此丧失工业化、城市化大背景下一个新兴学科建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会仍然在园林学、景园学的泥坑里翻跟斗。

从美国的景观设计专业发展的轨迹中可以看得明明白白:

他们从花园到景园,从风景区到景观设计,最后从景观设计专业到景观设计学科,此间相伴全过程的是奥姆斯特德父子三人合起来一百年的努力,到了1969年有人举起生态规划大旗,使美国景观事业到达一个新的高峰。

人们因此可以看到一个新学科从诞生到成长、成熟的全过程,可以看到一个学科一次次自我超越、自我革命的艰苦历程和划时代的进展。

俞孔坚因为在美国最早创建景观设计学的哈佛大学就读该专业,并有幸聆听过20世纪最伟大的景观设计师和生态规划创导者麦克哈格的授课,所以他的思想观点一亮出就显得特别的前卫。

他想报效祖国,为自己国家创立这门在中国来说绝对新鲜的学科——景观设计学。

他为此常常借用艾青写的两句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怀:

  为什么我的眼睛经常流着眼泪  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得太深

  俞孔坚回国整十年了,匆匆忙忙地跑了一百多个城市,匆匆忙忙地出版了五百多万字的十多本著作、译作,匆匆忙忙地为各地各级听众做报告,然后又匆匆忙忙地承揽业务想借实例去证明自己的新观念,并且竭尽全力在北京大学先后创立景观规划设计中心、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和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等等。

几乎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真正熟悉他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他是真正彻里、彻外、彻头、彻尾的匆匆忙忙。

匆匆忙忙为什么?

“因为对这块土地爱得太深”!

  生存的艺术  2006年俞孔坚新出炉了当代景观设计学应定位为“生存的艺术”的观点。

面临着环境与生态和民族文化身份缺失两大危机,俞孔坚认为当代景观设计学应承担两大重任:

一是重建“桃花源”,一是重建“天地—人—神”的和谐关系。

  1.重建“桃花源”  俞孔坚把当代景观设计学的目标确定在极为形象、极为诗化、极为喜闻乐见的“桃花源”三个字上面。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几乎是路人皆知的名篇佳作。

陶渊明构筑的“桃花源”,不但山美、水美、人美,而且是十分清幽、十分太平的小世界,甚是让人向往。

俞孔坚不沉迷风水,但他从中国古代风水理论研究当中发现“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是中国古代人的理想景观模式。

他把这种抽象的理想景观模式归纳了五个特点:

(1)围护与屏蔽;

(2)界缘与依靠;

(3)隔离与胎息;

(4)豁口加走廊;

(5)小品与符号。

然后又用很具体的“枕山、环山、面屏”三大地理特征进行转化提炼,最后用“围合加豁口”这样一个“葫芦模式”作高度简约而形象的概括。

这个“葫芦模式”特别可圈可点的例子就是陶渊明的“桃花源”。

俞孔坚说当代景观设计学的伟大使命与战略目标就是“重归”、“重建”、“天地—人—神”和谐的“桃花源”。

因为景观是一个天、地、人、神相互作用的界面,在这个界面上,各种自然和生物的、历史和文化的、社会和精神的过程发生并相互作用着。

他说只有牢牢坚持三个原则:

设计尊重自然、设计尊重人、设计关怀人类的精神需求,景观设计的道路不会走偏,目标一定能达到。

  但是,半世纪之前,景观设计学家佐佐木就说:

“当前,景观设计学正站在紧要的十字路口,一条路通向致力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领域,而另一条道路则通向肤浅装饰的雕虫小技。

”这个话很准确。

以这个为标准来审视我们“城市化妆运动”中的所作所为,那些不要环境只要“艺术”的所作所为,那些痴迷于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的所作所为,包括一切背离人之生理心理精神舒适愉悦的所作所为,都是我们今天需要沉重检讨的。

因为这些作为有悖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都属于“肤浅装饰的雕虫小技”。

景观设计学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目标,我们就不会再在“十字路口”徘徊,就不会因此陷入困惑甚至丢了前程。

  俞孔坚所指出的环境与生态大危机是有目共睹的,另一大危机是民族文化身份危机。

民族文化身份危机一指带着浓重的巴洛克形式的“城市化妆运动”,二指“以大为好”的建筑是“现代西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