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时代下的应急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510517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博时代下的应急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微博时代下的应急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微博时代下的应急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微博时代下的应急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微博时代下的应急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博时代下的应急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微博时代下的应急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博时代下的应急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博时代下的应急管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在这一过程中,精英和草根,官方和民间,意见和趣味.参与和围观,一起构筑了一个强大的网络交互平台。

公共部门对于微博的青睐方兴未艾,诸如公安部门的缉凶打拐、交通部门的春运路况等都通过微博加以传播,在网上“织围脖”渐渐成为公共部门与公众互动的新时尚。

但是,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在应急管理中对于微博的运用是否还会像之前一些政府网站仅仅成为信息的“布告栏”而摒弃了网络产品的实质性功能呢?

这一现象究竟是政府部门在新技术环境下处理公共关系的实质性飞跃,还仅仅应一时之景而赶时髦?

微博这一工具是否真能切实推进政府对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置?

这些问题都需要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加以研究。

一、微博的发展及其传播特征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特别是移动客户端)进入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是自媒体时代来临的标志性产品之一,①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

2009年8月28日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正式开始对外公测,由此新浪成为国内最早涉足微博的门户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并得到飞速发展。

截至2010年10月底,新浪微博用户数达5000万,平均每天发布微博内容超过2500万条。

此外,其他一些大型网站如“搜狐网”、“人民网”、“腾迅网”等也开通了自己的微博平台。

(一)微博的传播路径

微博的出现,从技术上而言,使得个人可以作为一个物理终端,成为信息发布与社交网络的个体终端。

较之传统网络产品(特别是博客),化繁为简的微博保留与发展了“发布”、“转发”、“关注”、“评论”等功能。

有这些功能做支撑,微博一经推出就引发了用户和业内的极大关注,影响力和平台价值急遽放大。

这些功能成就了微博的两大传播路径:

1.粉丝路径

微博的用户可以自由地对其他客户端“加关注”,或是“被关注”——也就是所谓的拥有“粉丝”,粉丝数量越多,说明这个用户被公众关注的程度越高。

同时,互为“粉丝”的用户间建立了对等的网络关系,每一个用户既是“服务器”,也是“受众”,可以共享各自社区空间内的资源,也就是说,理论意义上进行跨空及时、完整影音呈现的现实“P2P”社会,在微博的推波助澜下将具备雏形。

②在这种社区网络模式下,个体资源(包括技术、信息、观点等)将不再像传统科层社会一样沉淀在生态链的低层,个体对于资源的获取和被获取变得极为便利。

有人说“只要你是一颗被需要的种子,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找到并共享你”,就是这一传播路径的生动写照,俗语所说“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预言在这一路径下更容易成为现实。

2.转发路径

微博中互为粉丝的用户之间对于信息的共享通过“转发”的功能集中体现。

这种转发功能将个体用户的资源(包括信息、观点)在网络社区中自由传播,同时这种功能使得对于事件的实时传播更为快速。

传统网站对于事件的实时传播在实质上并没有脱离传统媒体的传播路径,仅仅是将电视台变成了网站,广大受众也仅仅是将目光从电视屏幕转向电脑屏幕,对于事件的实时评论也只能局限在身边小范围内。

微博的转发功能将受众也变成了媒体,实时信息可以通过更多的受众(也就是粉丝)像加速器一样二度、三度转播开去,而且受众在转发过程中还可以添加实时评论以吸引更多粉丝关注,使得这种传播更具主动性。

(二)微博的传播特征

在上述传播路径下,微博的传播衍生出裂变性、主动性、即时性的特征:

1.裂变性

微博“转发”功能既不是传统媒体一对一的线性传播,也不是网络媒体一对多的网络传播,而是一对多、多对多的裂变传播。

这种传播形态的传播速度是呈几何基数的,这是著名的“六度分离”理论的一个实践。

③2010年12月25日发生的“钱会云案”,就是因为微博传播的裂变性在短时间内得到社会各方关注,给当地政府带来了空前的压力。

2.主动性

用户间的资源共享模式和传播路径,使微博用户不仅能够生成内容,还可以对感兴趣的其他用户制作的内容进行主动传播。

这一过程实现了对信息流和人际关系的高度整合,也让微博所在的网站实现了从传统门户网站向互联网平台、从内容平台向用户平台的巨大转变。

这种对资源的共享伴随着主动性,也带来了筛选性,共同偏好的用户形成了一个临时的传播母体,用户群如滚雪球般不断膨胀,直至将具有共同偏好的主体囊括殆尽。

当偏好涉及公共领域时,由此形成的用户群体就对公共事务发挥着围观、参与甚至是渲泄的巨大舆论影响力,影响突发事件的走向。

3.即时性

微博较之传统博客等网络社区平台更大的优势在于,由于容量小,它可以充分借力于个人移动终端的飞速发展。

个人用户利用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能够在第一时间将精炼的信息(事件、图片、观点等)传输到微博社区中,实现信息发布的即时性。

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中,19岁男孩王凯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呈现灾情,被媒体称为“一个人的通讯社”。

2010年中国最受关注的新闻事件之一,“江西省宜黄县拆迁户自焚事件”就是通过微博曝光出来的,在该事件中,22岁的江西女孩钟如九躲进厕所用手机微博发出求救信号,引来广泛关注,从而使中国的主流媒体打破了沉默。

目前,通过移动终端登陆微博的用户比倒已经超过40%,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2015年将超过PC互联网用户,届时,微博的影响将更加巨大。

自公安部布置“微博打拐”深圳解救出第一例被拐卖儿童彭文乐回到父母的身边后,深圳警方深挖扩线,在同一个家庭解救出第二例被拐卖儿童“粤粤”,2011年2月10日晚上被深圳警方、深圳市慈善会顺利安置到了福利中心,开始寻找其父母的阶段。

图为被解救儿童“粤粤”与办案民警在一起。

二、微博对于应急管理的影响

微博改变了信息传播的传统路径与模式,改变着公众生活甚至是个人命运。

微博和移动通信平台的结合更进一步在社会结构上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在商业模式中改变了企业接触消费者的方式,在公共领域改变了公共部门与公众的互动方式。

对于政府来说,这种改变对于应急管理而言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具体体现在:

(一)对于决策的影响

对于突发事件的良性处置源于正确的决策。

微博的兴起使公众对于应急管理决策的参与成本进一步降低。

在传统的决策过程中,大量的“看客”对于决策过程几乎不起作用。

在早期的网络时代,大量“潜水”者也对公共事务产生不了实质性影响。

而在微博时代,大量的关注以及随之带来的“转发”——即使转发用户不表达任何观点——给决策部门也施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这种裂变式、可量化的传播一方面带动了大量公众对某公共事务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决策部门的“几个大脑”和数百万隐形微博用户大脑的一场“设计大比拼”,决策部门的任何偏好、疏漏、差错乃至于本位思想,都在微博用户面前无从遁形。

这种在智慧、力量和“媒体火力”上的悬殊,是决策部门绝没想到的。

如果应急管理部门处理不当,决策过程便成为决策部门与公众在舆论领域的“零和博弈”,导致后续执行的重重阻碍,这种输赢结果,是每个政府都有可能面对的。

(二)对于管理客体的影响

在微博“滚雪球”的传播过程中,应急管理客体不再仅仅是决策指向的某类群体,而俨然是微博上的每一个个体。

个体的价值得到关注,“每条消息都是有尊严的”——通过现实可以这样总结微博在这一方面的影响作用。

在传统社会中原本弱小到可忽略不计的声音,在口口相传中被放大,持续的围观与声援让众人的观点立场迅速集结。

共同的偏好将跨地域的微博用户联系在一起,发表观点、提供佐证、影响舆论,不断积聚的力量甚至能撼动事件本身走向及未来发展趋势,甚至还可以形成跨地域的公民独立调查团,实施“公益”行为。

这使得政府部门在应急管理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成倍增加了,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不能够成为政策执行的依据,言之凿凿的“公共利益”也不能成为牺牲部分人、强制执行的理由。

(三)对应急管理方式方法的影响

微博的实时性特征使政府部门应急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

不用很复杂的直播设备(比如电视直播车、卫星天线、GPS定位系统等),一部可以上网的3G手机,就可以将若干现场照片、音频、视频上传到微博中,与无数用户共享。

这在传统社会中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在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每一个用户终端都成为独立的媒体发布平台,他既是记者、摄影师,也是导演、剪辑师,更是特约评论员,同时也是新闻审查人员——他会选择自己偏好的内容发布。

于是,应急管理者的行动空间变得局促了,还有多少执法者会在闹市收掉摊贩的货品呢?

还会有多少执法人员进行“钓鱼执法”呢?

政府部门必须调整政策执行中的强制执行手段,更要注意“现场”执法的方式方法,谨防在大众中形成恃强凌弱的印象,破坏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

(四)对政策窗口的影响

微博的集聚效应将公众的视野吸引到一些社会问题上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讨论,形成澎湃的公众热情,推动“政策窗口”的出现,并帮助政府部门出谋划策,辅助政策的有效执行。

2011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在新浪微博设立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微博仅仅开设10余天,就吸引57万多名网民。

截至2011年2月8日,已有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儿童6个,并被顺利解救。

微博用户们零碎的、非专业的行动,与公安部门、媒体、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等社会力量结合在一起,迅速形成舆论焦点,推动并帮助政府部门的管理与执法,政策窗口由此打开。

(五)对于应急管理效果评估的影响

将公众意见纳入应急管理效果的评估体系是近年来学术界、实际工作者们一直研究的问题,目前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

但是传统的一些做法如“公民评议”等手段成本较高、获取样本偏少、在社会公信力方面存在一定的质疑。

而微博宽松的自由度、海量的用户、便利的评论功能使大众对于政策执行的评估更为直接和充分,微博用户们从各自的偏好对政策执行效果加以点评,对有关部门的工作进行评价、提供建议。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这些评论了解相当大部分公众对于应急管理的真实看法。

三、应急管理中政府应对微博存在的问题

微博兴起伊始,一些政府部门就注意到这一网络工具的影响及其运用前景。

早在2009年11月2日,湖南常德桃源县就开通了“桃源微博”,赢得“中国第一家政府微博”的称号;

同年11月21日,云南省委宣传部开通“微博云南”,受到网友和媒体关注。

大规模运用微博的是公安系统,首个启用官方微博的公安机关是广东省肇庆市公安局,肇庆市公安局于2010年2月注册了一个新浪微博账户,之后,中国各地方公安机关又开了约500个微博。

此举既是为了与中国那些精于科技的网民加强联络,也是为了以社交媒体为手段侦破刑事案件。

事实上,各地公安机关也确实是通过微博成功破获了一些引人瞩目的案件。

但是也要看到,微博对于政府政策执行而言是双刃之剑,作为新的资讯平台,个人微博以及对于政府微博的评论本身缺乏权威性,如果利用不当很容易变成谣言的温床;

另外“脏”的问题也影响微博正面作用的发挥,有人说微博已沦为“骂场”,语言暴力借助微博已呈泛滥之势,虽说这种观点以偏概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