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文本(同济)Word下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498971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文本(同济)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九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文本(同济)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九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文本(同济)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九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文本(同济)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九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文本(同济)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文本(同济)Word下载.doc

《九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文本(同济)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文本(同济)Word下载.doc(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文本(同济)Word下载.doc

其中:

2005年——2010年为近期;

2011年——2020年为远期。

第四条规划总目标

全面调查、研究九江历史文化渊源和各类遗产资源状况,确立明确的重点保护历史地段及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内容和范围,制定可行的保护原则、方式与措施,建立有效的科学保护管理体系及机制,切实维护和展示各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风貌与特色,充分发掘遗产资源重要的传承、启智和教育作用,合理协调城市改造和建设,提升城市品质与形象,为构建和谐社会环境、城市经济发展和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第五条规划总原则

1、历史唯物观原则。

2、突显城市历史文脉和个性特征原则。

3、历史文化与城市建设相存共融原则。

4、文物保护真实性原则。

5、全面体系保护与重点遗产项目保护相结合原则。

6、分类与分级保护相结合原则。

7、合理展示利用原则。

8、规划统筹协调原则。

9、政府政策主导管理原则。

第六条保护规划工作重点

本次规划确定以下内容与保护规划工作重点:

1、名城历史风貌保护。

2、历史地段保护。

3、文物保护单位保护。

4、名城历史文化展示与利用。

第二章历史风貌保护规划

第七条风貌环境构成要素

九江古城历史风貌特征为:

城座水中,水映城垣;

山水相依,湖城共融。

山、江、湖、城与历史人文内涵共构的城市风貌格局。

第八条历史风貌特征

九江名城风貌环境构成要素包括自然环境(江湖水系、山川形胜、古树名木等)和人文环境(历史物质环境以及反映居民社会生产、生活习俗、民情、文化艺术、礼仪风俗等构成的人文内涵)两部分。

第九条城市整体风貌保护

根据九江城市用地布局和空间环境特色,规划重点在中心城区确定五大风貌保护区:

城市滨江风貌带保护、城市滨湖环境整体风貌保护、古寻阳城遗址环境风貌保护、八里湖周边区域规划建设控制、沿庐山山麓风貌带保护和历史风貌视廊保护。

1、滨江风貌带保护

西起货运码头,东至美孚油库,东西长约20公里,北以长江为界,南以内四湖(八里湖、南湖、白水湖、琵琶湖)北岸线为界,纵深约300—500米不等。

该区是展示九江军事要塞之城和商埠重港之城的主要场所,也是古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

2、城市滨湖整体风貌保护

水是城市能活跃起来的重要元素,九江市内的南湖(含甘棠湖)、白水湖、琵琶湖是城市的“血液”,也是古城得以延续的生命源泉,规划除了应加强对湖体自身的净化保护外,对湖区周边的建筑风貌应进行有序控制,沿湖区50米范围内原则上以绿化为主,50—100米建筑控高不应超过18米,100—300米之间建筑控高不超过30米,形成由低到高的梯度空间形态,300米以外的建筑应考虑留出通湖视廊和观湖视线。

3、古寻阳城遗址环境风貌保护

遗址范围内(3平方公里)禁止建任何人工建(构)筑物,加强对遗址水下文物的发掘和保护,所有水下文物都必须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发掘,严格保护遗址环境原貌。

保护范围外50-100米陆地范围只做滨湖绿化,100—3范围限建2—3层低密度建筑,300—500米之间建筑控高不超过18米。

在规划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严禁进行商业性建筑和房地产开发,亦不得安排大型文体娱乐设施。

仅考虑遗址博物馆的合理选址建设。

该地段建筑风格应以古朴、淡雅为主,应与遗址历史环境风貌相协调。

4、八里湖周边区域规划建设控制

八里湖是连接九江市区与沙河镇的重要纽带,湖区控制范围包括七里湖、八里湖和赛湖周边地段,湖中有古寻阳城遗址,目前整个环湖地区基本为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为使整个湖区环境与九江古城风貌相协调,并结合九江城市总体规划对八里湖地区基本发展思路,对湖区进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

规划沿湖岸100米范围内均应以绿化为主,保持湖岸自然曲折式线型,禁止对湖岸做人工式砌筑。

湖区内现有湿地应划为湿地公园,并按湿地公园要求进行规划建设。

5、沿庐山山麓风貌带保护

庐山风景名胜区是九江古城的“靠山”,也是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沿庐山脚下分布大量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古迹,这些文物是九江古城历史演变的重要见证,随着九江城区的不断向南扩张和侵蚀,已对庐山整体环境风貌造成严重威胁。

规划除了要求对文物本体进行保护外,更应对山体风貌进行全面保护,风景区外围1000米范围内禁止新建任何建(构)筑物,保护自然山体轮廓,规划要求留出三条主要观山视廊。

6、历史风貌视廊保护

(1)滨江历史文化景观通廊

美孚油库——锁江楼塔——揖庐亭——美孚洋行——八里湖

(2)通内四“湖”视廊

白水湖——南湖——八里湖

(3)通鄱阳湖视廊

美孚别墅旧址——琵琶湖——鄱阳湖

(4)观庐山山体视廊

①通“江”贯“湖”望“庐”视廊

九江长江大桥——白水湖——庐山

②老龙开河通“庐”视廊

美孚洋行——老龙开河——烟水亭——俞氏山庄——庐山

③通“城”贯“湖”望“庐”视廊

长江——浔阳城遗址——八里湖——东林寺——广济桥——庐山

第十条历史城区保护框架

1、历史城区范围界定

九江历史城区范围的划定以清末九江府城和近代租界为主,适当延伸至南湖周边,总面积为5.2平方公里。

2、保护框架结构

九江古城保护框架为“一面二带三区九点”。

一面——为九江历史城区。

二带——沿长江一岸的滨江历史风貌带和沿南湖周边的滨湖自然风光带。

三区——古城的三个历史地段保护区:

大中路西段、滨江路原租界区历史地段、庾亮南路历史地段。

九点——历史城区内位于历史地段之外的九个文物古迹点:

邓如琢花园旧址、忠烈亭、天花宫、烟水亭、揖庐亭、浪井、二十四师叶挺指挥部、东作门、寻阳楼。

3、保护框架主题

九江古城保护框架主题可以主要归纳为四个方面:

主题之一:

军事要塞之城——长江、鄱阳湖、烟水亭(甘棠湖)等

主题之二:

文化昌盛之城——浪井、揖庐亭等

主题之三:

商埠重港之城——古码头、美孚洋行、台湾银行、锁江楼塔等

主题之四:

佛道宗教之城——能仁寺、天花宫等

4、古城保护框架控制

(1)外部空间轮廓保护控制

历史上的九江古城与其外部环境相互统一、协调,构成了山、江、湖、城、塔五个层次的空间轮廓,在视觉上形成三条特色空间轮廓:

依托长江与南湖构成的水轮廓;

依托以庐山为主体连绵群山构成的山轮廓;

以历史地段和文物古迹构成的城轮廓。

古城轮廓线的保护重点是要保护九江山水城市特色,保证庐山的制高点地位,以及周围山形和江势的优美城市轮廓线,避免新建建筑对山川形胜特征和重要地形地貌造成破坏。

通过控制建筑高度,利用绿化等措施展示城址环境,保护和展示九江古城的格局,通过采取“显山露水”、绿化遮挡等方式整治环境,强化山水城市的结构关系。

沿长江南岸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界面,应重点保护和恢复沿江传统历史建筑和街区,结合古城要求改造现有建筑,体现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与发展。

(2)内部空间保护要求

九江古城内部空间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历史地段和一些标志性景观节点(大胜塔、烟水亭等),对这些构成内部空间的重要元素,规划要求对现状中有特色的城市空间进行保护,对历史上曾经具有鲜明特色而目前已经失去的城市空间酌情恢复,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前提下,对城市空间进一步整理和塑造,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空间结构体系。

(3)建筑高度控制

①保护范围的高度控制——文物古迹本身及其附属建筑的高度控制为原高。

②建设控制地带的高度控制——建设控制高度为6层,总高度控制为18米。

③风貌协调区的高度控制——规划视其保护性质和内容以及周围具体现实情况,建筑控制高度为9层,总高度控制为28米。

在上述控制范围内,对于已经建成的妨碍视廊景观的建筑如农工商超市、九江港务局等,规划建议采取搬迁和降层等方式进行改造;

对已建超过控制高度的建筑,如果对文物古迹影响不大的,原则上予以保留。

考虑历史城区内历史建筑所形成的整体风貌,是城市重要的景观特色,新建或改建的建筑风格在体量、色彩上与邻近的历史建筑应相协调。

(4)视线通廊控制

根据九江历史城区内各文物景观点的具体情况,确定八条视线通廊:

大胜塔——烟水亭;

大胜塔——天花宫;

大胜塔——揖庐亭;

大胜塔——锁江楼塔;

大胜塔——东作门;

烟水亭——天花宫;

烟水亭——长江;

天花宫——忠烈亭。

第十一条历史城区基础工程环境整治

1、道路交通整治

(1)道路规划

形成以滨江路、浔阳路、浔阳东路、庐山北路、庐山路、庐山南路为骨架的网状道路布局形式。

规划九江历史城区道路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步行道四级和传统街道进行规划。

①主干道:

是组织历史城区交通和疏导穿越交通及由历史城区边缘或外围通过的骨架道路。

主干道区内总长8803米、宽20—36米、路网密度1.69公里/平方公里。

②次干道:

是历史城区交通性干道。

次干道区内总长6990米、宽12—24米、路网密度1.34公里/平方公里。

③支路:

是历史城区生活性道路。

支路区内总长4623米、宽8—20米、路网密度0.89公里/平方公里。

④步行道:

是文物景点游览步行道,路宽2—6米。

⑤传统街道:

是具有历史保护价值的道路,有滨江路西段、湓浦路、大中路西段、庚亮北路、庚亮南路、塔岭南路6条,总长5281米、宽8—20米、路网密度1.02公里/平方公里。

规划保护或延续街道原有格局和空间尺度,保护街道两侧建筑界面的特征。

(2)交通设施规划

规划将位于浔阳东路的长途汽车站搬迁至历史城区外。

在区内历史地段主要出入口或文物古迹集中地段设置4个公共停车场。

(3)交通组织

①合理组织滨江路、龙开河路、长虹大道、长虹北路等外环主干道穿越交通;

改善浔阳路、浔阳东路、庐山北路、庐山路、庐山南路等内环主干道区内交通组织。

②建立以公交车为主,出租车、自行车为辅的公共交通方式。

③对传统街道交通实行严格控制管理:

a、禁止机动车辆由大中路西段行驶。

b、定时限制机动车辆由湓浦路、庚亮北路、庚亮南路、塔岭南路行驶或实行单向行驶。

c、由公交客车组织九江港乘客的交通转换,禁止其它车辆在九江港停放。

2、市政工程整治

(1)给水排水

①加强给水资源的保护及统一调配管理。

②对区内老化严重、管径偏小的给水管网进行改造。

③规划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