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形考任务三四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498198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法制史形考任务三四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法制史形考任务三四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法制史形考任务三四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法制史形考任务三四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法制史形考任务三四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法制史形考任务三四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中国法制史形考任务三四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法制史形考任务三四答案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法制史形考任务三四答案文档格式.docx

4.西周有一种法律形式,是指商代法律规定有利周朝统治的那些内容即(D  )

A.诰  B.礼  C.遗训  D.殷彝

5.西周初期,为了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秩序,巩固宗法等级制度,将夏商原有的礼加以补充、厘定使之成为法定的典章制度的那个人是( C )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公  D.周康王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以下关于西周的礼与刑的说法正确的是( ACD B)

A.礼盒刑共同构成西周的法

B.西周的礼与刑相比,居于主导地位

C.西周的礼不能脱离刑而发挥职能作用

D.西周的法要通过礼盒刑的相互作用完成阶级统治

2.西周的主要立法有( CD )

A.《工律》  B.《誓命》  C.《吕刑》  D.《九刑》

3.以下属于西周的法律形式的有( ABCD )

A.誓  B.礼  C.遗训  D.殷彝

4.以下属于西周时期定罪量刑原则的有( AB )

A.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  B.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

C.关于责任年龄     D.自首减刑

5.“悼执念有罪不加刑”是西周定罪量刑原则之一,其中“”、“悼”分别指( AC )

A.7岁以下  B.70、80岁以上

C.80、90岁以上  D.10岁以下

四.简答题(共25分)

1.简述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

(1)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

意即7岁以下,80岁、90岁以上的人犯罪,不处以刑罚。

 

这一原则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刑法中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原则已初步确立。

(2)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

即故意或一贯犯罪从重处罚,过失或偶然犯罪从轻处罚的原则。

(3)"

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

依据罪行轻重,对社会危害性大小量刑。

(4)罪疑从赦:

即对于定罪有一定根据,不定罪也有一定理由的案件,从轻处罚或赦免的原则。

这一原则在西周以前已产生,周朝使疑罪从轻从赦原则定型化。

2.简述西周的“六礼”。

六礼是中国古代结婚的六道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1)纳采指男家请媒人去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之后,男家用一只大雁并备上其他礼物前去求婚。

(2)问名指男家请媒人问女家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3)纳吉指男家卜得吉兆之后,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婚姻。

(4)纳徵指男家向女家送聘礼。

(5)请期指男家选定婚期,备礼告诉女家,求得同意。

(6)亲迎指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

3.简述西周的司法机关。

西周的司法机关有:

(1)大司寇,全国最高司法机关。

(2)小司寇,中央直辖地区的司法机关。

(3)士师,国都之内的司法官吏。

(4)乡士,国都之外百里之内的司法官吏。

(5)遂士,国都百里之外、三百里之内的司法官吏。

4.田里不鬻。

周初,周王对土地和依附在土地上的奴隶拥有最高所有权,周王有权把土地和奴隶封赏给诸侯和臣属,也有权把土地收回。

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有、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即所谓的"

田里不鬻"

5.质剂。

质剂是把两份买卖的内容写在竹简上,然后一分为二,买卖双方各执一半 

这种竹简分为长短两种,长(券)叫质,用来买卖奴隶或牛马等;

短(券)叫剂,用来买卖兵器或珍异物品。

6.五听。

五听是指审判官在审判活动中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五种方法,即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这种察言观色的审讯方法,是奴隶主阶级在长期的司法审判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也是最早对犯罪心理分析的的尝试,虽然是形而上学的,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国法制史形考任务四答案

1.礼制的原则是 亲亲 和 尊尊 。

2.春秋时期,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郡县制取代了 分封制 。

3.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 刑书 于鼎,以为国之常法”。

4.春秋时期邓析作 竹刑,是郑国第二次公布成文法。

5.春秋以前,奴隶主贵族不公布成文法的目的是“ 刑不可知 ”,威不测,则民畏上也。

1.晋国赵鞅公布成文法时遭到( A )的反对。

A.孔子  B.叔向  C.商鞅  D.子产

2.子产是春秋时期( A )的贵族。

A.郑国  B.晋国  C.楚国  D.魏国

3.我国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人是春秋郑过得( D )

4.春秋时期最早公布成文法的是( B )

A.晋国  B.郑国  C.楚国  D.齐国

5.竹刑的作者是春秋郑国的( A )

A.邓析  B.叔向  C.商鞅  D.子产

1.楚国在楚文王和楚庄王时两次指定法律,分别称作( AC )

A.仆区法  B.刑书  C.茆门法  D.竹刑

2.战国时期法制指导思想是( BCD )

A.明德慎罚  B.“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C.“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D.行刑,“重其轻者”

3.商鞅两次变法的重点分别是( BD )

A.指定法经  B.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势力

C.善平籴

D.废除奴隶制的土建制度

4.郑国两次公布法律,公布者分别是(AD  )

A.子产  B.赵鞅  C.商鞅  D.邓析

5.春秋时期基本特点是( ABCD )

A.井田制被破坏  B.王权旁落

C.宗法制松弛   D.法制取代礼治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郑、晋两国公布成文法的措施及所引起的论争。

(1)公布成文法的措施 

郑国公元前536年,郑国的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典。

公元前501年,郑国公布由邓析私造并写在竹简上的竹刑。

晋国曾制定“被庐之法’、”常法“,但未公布于众。

直至公元前513年,晋国将范宣子的刑书铸在鼎上,正式公布成文法。

(2)公布成文法所引起的论争郑国子产公布刑书时,遭到晋国以叔向为代表的旧贵族的反对。

晋国铸刑鼎,遭到孔丘的反对。

叔向和孔子都认为公布成文法,百姓就会引征法条为自己辩护,这样便破坏了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

但他们的反对未能阻挡成文法公布的历史潮流。

2.公布成文法的意义。

成文法的制定和公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标志着奴隶制的瓦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为封建法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但由于其锋芒仍然是指向劳动人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统治。

3.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第一次变法的重点是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势力。

具体内容是:

整顿户籍,立连坐法防止隐匿坏人;

奖励告奸;

奖励农业生产;

奖励军功。

第二次变法的重点是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

重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的禁令;

取消分封制,普遍建立郡县制;

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统一度量衡制度。

通过变法改革,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 

使得秦国国势日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4.战国时期立法指导思想的主要内容。

(1)“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不论是谁,只要违法犯罪,都要按法律论罪处刑,以打破奴隶制“刑不上大夫”的壁垒。

(2)“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制定成文法,向百姓公布,使人人皆知法而又有法可依。

否定“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

(3)“重其轻者”--定罪量刑时,加重对轻罪的处罚。

5.《法经》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法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的法典,由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悝制定。

《法经》 

共有盗、贼、囚、捕、杂、具六篇。

其阶级本质是:

锋芒指向劳动人民,《法经》开宗明义规定盗、贼两篇,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表明镇压盗贼是地主阶级专政的主要任务;

维护君主专制;

维护封建等级制。

《法经》在我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法经》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是后世封建法典的蓝本;

其次,《法经》对当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