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作理论与实务案例库x.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54961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6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作理论与实务案例库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国际经济作理论与实务案例库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国际经济作理论与实务案例库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国际经济作理论与实务案例库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国际经济作理论与实务案例库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作理论与实务案例库x.docx

《国际经济作理论与实务案例库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作理论与实务案例库x.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经济作理论与实务案例库x.docx

高等学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课程教材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

卢进勇杜奇华赵囡囡编著

案例库

第一章国际经济合作概述

案例一: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及发展状况

2011年,全国进出口总值为36420.6亿美元,同比增长22.5%,其中:

出口18986.0亿美元,增长20.3%;进口17434.6亿美元,增长24.9%。

2011年,中国进出口差额1551.4亿美元(即对外贸易顺差),较上年下降14.5%。

2011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712家,同比增长1.1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60.11亿美元,同比增长9.72%。

当年,亚洲十国/地区(香港、澳门、台湾省、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韩国)对华

投资新设立企业22302家,同比增长1.11%,实际投入外资金额1005.17亿美元,同比增长13.99%。

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497家,同比下降5.01%,实际投

入外资金额29.95亿美元,同比下降26.07%。

欧盟27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

1743家,同比增长3.26%,实际投入外资金额63.48亿美元,同比下降3.65%。

当年,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依次为:

香港

(770.11亿美元)、台湾省(67.27亿美元)、日本(63.48亿美元)、新加坡

(63.28亿美元)、美国(29.95亿美元)、韩国(25.51亿美元)、英国(16.1亿美元)、德国(11.36亿美元)、法国(8.02亿美元)和荷兰(7.67亿美元),前十位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91.61%(上述国家/地区对华投资数据包括这些国家/地区通过英属维尔京、开曼群岛、萨摩亚、毛里求斯和巴巴多斯等自由港对华进行的投资)。

2011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的3391家境外企业

进行了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实现直接投资685.8亿美元,同比增长14%。

其中股本投资和其他投资456.7亿美元,占76%;利润再投资144亿美元,占

24%。

中国对外援助基本情况:

自1950年以来,中国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大洋洲和东欧等地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经济和技术援助。

中国对外援助的宗旨是帮助受援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切实改善民生,促进受援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对外援助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帮助,遵循平等互利、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原则。

中国对外援助主要集中在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文教卫生、民生服务等领域,尽量满足受援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急需。

援助方式主要包括成套项目建设、提供一般物资、技术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援外医疗队、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援外志愿者和债务减免。

援助资金主要包括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

截至2011年底,中国政府帮助受援

国建成了2200多个与当地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项目,改善了受援国基础设施状况,增加了税收和就业,繁荣了城乡经济,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受援国要求,中国还派遣技术人员赴当地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实施项目建成后的技术援助和单项技术援助。

中国还向受援国提供了大批物资和少量现汇援助。

中国政府为帮助受援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长期以来一直重视援外培训工作,近年来更加大了工作力度。

截至目前,已有14万多名官员及管理和技术人员来华参加了培训和研修。

培训内容涵盖经济、外交、农业、医疗卫生、环保等20多个领域。

为减轻受援国负担,推动国际社会履行减免发展中国家债务的承诺,中国政府在提供对外援助的同时,还减免了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对华到期政府债务。

截至2011年底,已累计免除50个重债穷国和最

不发达国家到期债务391笔。

中国还对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国家及时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参加了印度洋海啸、马达加斯加飓风、海地地震、巴基斯坦洪灾、非洲之角饥荒等重大国际救灾行动。

近5年来,中国对外共提供近200次的人道主义救灾援助。

自1963年以来,中国先后向69个发展中国家派遣了援

外医疗队,派出医务人员约21,000人次。

目前共有60支医疗队约1300多名医

务人员在57个发展中国家工作。

自2005年起,中国开始对外派遣青年志愿者

工作。

迄今,已向泰国、埃塞俄比亚、老挝、缅甸、津巴布韦、塞舌尔等19个

发展中国家派遣了470多名援外青年志愿者,开展汉语教学、中医治疗、农业科技、体育教学、计算机培训、国际救援等方面的志愿服务。

中国对外援助促进了受援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加深了双边友好关系,树立了“南南合作”的典范。

自从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改变了以往只对外提供援助不接受外部援助的政策,在对外提供援助的同时也利用国际双边(外国政府)和多

边(联合国发展系统与世界银行)渠道接受援助。

外国政府向中国提供的援助分为有偿和无偿援助两部分。

有偿援助主要是通过政府贷款来进行的,包括项目贷款和商品贷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国政府贷款总额达500多亿美

元,涉及1700多个项目,其中接受的日本政府贷款最多,总额达2248亿元人

民币(约合270亿美元)。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援助国,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受援国,中国的外来援助中有66.9%来自于日本,项目总数高达200多个。

利用日本政

府开发援助(OfficialDevelopmentAssistance,缩写为ODA)始于1979年。

本对华的ODA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对华日元贷款占80%,技术合作占10%,无偿援助占10%。

从2008年3月开始,日本对华贷款终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

日本对华援助就消失了,还有技术合作和无偿援助的两个部分存在。

中国利用国际双边无偿援助始于1982年,约有近20个国家或地区向中国提供过无偿援

助,其中项目援助最多,涉及金额约合23亿美元,完成项目达300多个。

中国

接受的国际多边援助主要来自联合国发展系统和世界银行。

截止2006年底,联

合国发展系统的各机构共向中国提供了超过30亿美元的援助。

自2007年以后,中国接受的国际援助逐步减少。

2011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5.2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

4.1万人,其中承包工程项下派出劳务24.3万人,劳务合作项下派出20.9万人。

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81.2万人,同比减少3.5万人。

当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034.2亿美元,同比增长12.2%,新签合同额1423.3亿美元,同比增长5.9%。

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服务进出口总额首破4000亿

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出口和进口继续稳居世界前列。

当年,服务出口1820.9亿美元,服务进口2370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549.2亿美元。

2011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继续位居世界第四位(前三位依次为美国、德国、英国),出口居世界第四位(前三位依次为美国、英国、德国),进口居世界第三位(前二位依次为美国、德国)。

案例思考与讨论:

1.中国对外经贸业务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本案例中提到了哪些国际经济合作方式?

答:

中国对外经贸业务的主要方式包括:

(1)国际工程承包。

(2)国际劳务合作。

(3)国际技术合作。

(4)国际发展援助。

(5)国际直接投资。

(6)国际间接投资。

(7)其他方式。

本案例中提到了

(1)国际直接投资。

(2)国际发展援助。

(3)国际工程承

包。

(4)国际劳务合作。

2.在国际经济合作业务中会涉及哪些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

答:

国际经济合作业务会涉及到劳动(人力资本)、资本、技术、自然资源、研究与开发、规模经济等要素的国际流动。

由于各国(地区)间生产要素禀赋

的差异、各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以及各国(地区)政府的干预,导致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

案例二: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集团)公司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业务案例

在1998年初,中国石油工程建设(集团)公司通过参与国际公开招标,总承包了苏丹油田生产设施项目。

该项目设计年原油生产能力近1000万吨,工程主要包括一个中心处理厂、5个集油站、90公里长20英寸原油集输管线、108公里33kv高压输电线路,66套井口设施及144公里井口管线,合同总金额1.9亿美元,工期18个月。

由于自然环境差、工期紧及当地配套设施落后,该项目可谓困难重重。

不过中国石油工程建设(集团)公司通过科学组织、严格管理、精心施工和顽强拼搏,最终按时保质地完成了该工程。

苏丹油田生产设施项目的成功,为公司更好地扩展国际市场,进行广泛的国际经济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案例思考与讨论:

1.上述经济活动属于那种方式的国际经济合作?

该种方式的国际经济合作主要涉及哪些生产要素的国际转移?

答:

国际工程承包。

涉及劳动(人力资本)、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转移。

2.中国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业务的主要优势是什么?

请结合本案例加以说明。

答:

可以从中国的廉价劳动和适用性技术入手。

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

案例一:

美国宝洁公司在中国的投资

宝洁公司(Procter&Gamble)始创于1837年,是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总部设在美国辛辛那提州,全球雇员超过11万,在全球70多个国

家设有工厂及分公司,所经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洗发、护发、护肤用品、化妆品、婴儿护理产品、妇女卫生用品、医药、食品、饮料、织物、家居护理及个人清洁用品。

在2012年美国《财富》杂

志公布年度“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榜单,宝洁位居第9名,并在日化行业中位居榜首,同时在2012年世界500强排名第86名。

宝洁公司在中国的投资进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进入中国市场阶段,即从1987年~1989年。

1987年宝洁公司到广州肥皂厂调研,然后选择李嘉诚为合作伙伴。

宝洁公司与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分别以69.25%和30.75%的股权比例在香港注册P&G-HutchisonLtd.(宝洁和记黄埔有限公司,简称“宝洁和黄”)。

1988年8月,宝洁和黄与广州肥皂厂及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进出口贸易公司在中国广州组建成立了第一家合资企业——广州宝洁有限公司。

这是宝洁公司在中国成立的第一家合资企业,真正开始进入了中国市场。

第二个阶段是“增资集权”阶段,即从1990年~1998年。

1990年,宝洁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宣布对广州宝洁增资900万美元,而广州肥皂厂没有经济实力增资,导致其所持有的股份缩减至20%。

1994年,宝洁和记黄埔公司又进行了两次合资,其目的既是为了扩大规模也是为了减少竞争对手。

先是与广州浪奇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成广州浪奇宝洁有限公司;后来与北京日化二厂合资成立北京熊猫宝洁洗涤用品有限公司。

宝洁以65%的股份控股合资公司,同时宝洁公司支付给“熊猫”品牌50年的使用费1.4亿元人民币。

在两次合资以后,

“熊猫”和“浪奇”两个品牌在市场的份额逐步萎缩,品牌价值逐步减低,而

“宝洁”品牌的地位逐步上升。

第三阶段是宝洁公司独资化阶段,即从1999年~2004年。

在1999年,广

州浪奇股份有限公司与广州浪奇宝洁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以人民币4749万元购

回浪奇宝洁全部股权,利用该厂房继续生产洗衣粉;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