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员工福利的相关理论PPT格式课件下载.ppt
《第2章员工福利的相关理论PPT格式课件下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员工福利的相关理论PPT格式课件下载.ppt(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定量的讲,厂商在利润最大化水平上确定雇佣工人的工资,当工资对效率的弹性为1时,称它为效率工资。
此时工资增加1%,劳动效率也提高1%,在这个水平上,产品的劳动成本最低,即效率工资是单位效率上总劳动成本最小处的工资水平,它保证了总劳动成本最低。
四种效率工资理论第一种解释适用于穷国的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工资影响营养。
多给工人点工资,工人才吃得起营养更丰富的食物,而健康的工人生产效率更高;
第二种适用于发达国家的效率工资认为,高工资减少了劳动的流动性。
工人由于许多原因离职-接受其他企业更好的职位,改变职业,或者迁移到其他地方。
企业向工人支付的工资越高,留在企业的激励越大。
企业通过支付高工资减少了离职的频率,从而减少了雇佣和培训新工人的时间和费用。
第三种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劳动力的平均素质取决于它向雇员所支付的工资。
如果企业降低工资,最好的雇员就会到其他企业工作,而留在企业里的是那些没有其他机会的低素质员工。
第四种效率工资理论认为,高工资提高了工人的努力程度。
这种理论认为,企业不可能完全监督其雇员的努力程度,而且,雇员必定自我决定是否努力工作。
雇员可以选择努力工作,也可以选择偷懒,并有被抓解雇的风险。
这里引起了工人的道德风险。
企业可以通过高工资减少工人的道德风险,提高工人的努力程度,进而提高工人效率。
2.12.1员工福利的理论综述员工福利的理论综述3.分享工资理论分享工资理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马丁威茨曼从企业工资报酬的分配制度入手,对滞胀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分析,寻找对付滞胀的对策,一方面展示了一种对付滞胀的全新的思维,另一方面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经济学的全新工资理论分享工资理论。
分享制度是“工人的工资与某种能够恰当反映厂商经营指数(例如厂商收入或利润)相联系”。
2.12.1员工福利的理论综述员工福利的理论综述4.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所谓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这一资本主要是通过教育、健康等投资所形成的。
西方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萨伊和马歇尔等提出过人力资本的思想。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年会上发表了题为“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系统、深刻地论述了人力资本理论。
2.12.1员工福利的理论综述员工福利的理论综述5.5.委托委托代理理论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是微观-微观组织经济体系中,对组织的薪酬系统设计有最直接影响的一个理论。
所谓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人)委托其他人(代理人)根据委托人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地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的合同关系。
2.12.1员工福利的理论综述员工福利的理论综述管理学理论中的激励理论研究综述管理学理论中的激励理论研究综述1.1.管理激励的人性假设管理激励的人性假设(11)理性)理性经济人性假设经济人性假设(22)社会人性假设)社会人性假设(33)自我实现人性假设)自我实现人性假设(44)复杂人性假设)复杂人性假设激激励励
(一)需要被反映到人脑中,以愿望或意向的形式出现的对客观条件的需求。
行为产生的原动力。
(二)动机激励个人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采取行动(或者说抑制这个行动)以满足一定需要的一种意图、打算或心理上的冲动。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推动人的行为的直接原因。
(三)行为在人的思想、情感、意向等心理活动的影响、调节与支配下,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的总和。
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被管理者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行为过程。
激励过程模型激励过程模型在外界刺激变量的作用下,使内在变量产生持续不断的兴奋,从而引起被管理者积极的行为反应。
诱因:
外部外部刺激刺激驱力:
驱力:
需要需要心理紧心理紧张动机张动机产生产生实现目实现目标的标的行为行为目标实目标实现需要现需要满足满足激励的过程模型内容理论过程理论当代理论工作动机科学管理薪酬激励马斯洛需求层次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奥德弗ERG理论弗洛姆效价期望波特和劳勒绩效满意度劳勒EP和PO期望亚当斯公平1900年现在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社会需要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Maslow,1943)关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几点说明AA五种需要层次非并列关系,而是一个逐级发展的过程五种需要层次非并列关系,而是一个逐级发展的过程BB不同时期和环境下,人的需求有所不同,需求具有一定不同时期和环境下,人的需求有所不同,需求具有一定的主导性的主导性CC多数人的需求,符合上述序列层次,但少数人也存在多数人的需求,符合上述序列层次,但少数人也存在例外的特殊情况例外的特殊情况马斯洛是人本主义者,他认为人的各种需要都处于马斯洛是人本主义者,他认为人的各种需要都处于利己的本能。
这种理论在西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利己的本能。
ERGERG理论模型:
理论模型:
阿尔德弗(Alderfer1969年)生存需要Existence成长需要Relatedness关系需要Relatedness强化循环匮乏循环生存需要受挫成长需要满足满足满足受挫受挫对马斯洛理论的重要补充、修正和发展。
ERG理论与需要层次理论的区别理论与需要层次理论的区别多种需要可以同时存在;
满足前进维度:
对低层次需要的满足程度越高,对高层次需要的期望也越高。
挫折倒退维度:
当一个较高层次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较低层次的需要强度会增加。
教育、家庭背景和文化环境等变量可以改变个体对需要种类的排序。
X理论Y理论D.麦格雷戈:
1957年11月号的美国管理评论杂志企业的人性方面提出的“X理论一Y理论”,1960年以书的形式出版麦格雷戈的麦格雷戈的X、Y理论(理论(1960)X理论:
理论:
Y理论:
员工是经济人使役激励低级主导需要人本管理高级主导需要员工是自我实现人在在马斯洛马斯洛需要层次上:
需要层次上:
XX理论假设较低层次的需要支配着个人的行为;
理论假设较低层次的需要支配着个人的行为;
YY理论则假设较高层次的需要支配着个人的行为。
理论则假设较高层次的需要支配着个人的行为。
x理论理论X理论最核心的观点是要证明人是经济人,对工人的管理可以用强制的和惩罚的方法。
其基本观点如下:
1)一般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
2)多数人缺乏进取心、责任心,不愿对人和事负责。
3)一般人干的工作都是为了物质和安全的需要,人工作是为了钱。
4)人具有欺软怕硬、畏惧强者的弱点。
Y理论理论人在工作中消耗体力与智力,乃是极其自然的事。
一般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工作是一种满足的来源。
1)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2)人具有自我指导、自我控制的愿望。
3)人具有独创性,每个个人的思维都有其独特的合理性。
4)人愿意工作,人愿意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
人是愿意负责的,愿意对工作、对他人负责任。
超超Y理论理论美国约翰莫尔斯(J.Morse)和杰伊洛希(W.Lorsch)根据“复杂人”的假定提出的管理理论。
1974年组织及其他成员:
权变法
(1)人不但复杂,而且变动很大;
(2)人的需求与他所处的组织环境有关系,在不同的组织环境与时间、地点会有不同的需求;
(3)人是否愿意为组织目标作出贡献,决定于他自身需求状况以及他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
(4)人可以依自己的需求、能力,而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作出不同的反映,没有一套适合于任何人、任何时代的万能管理方法。
Z理论理论“文化人”假设。
80年代,美国威廉大内的z理论美国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1)人能够相互信任。
2)人具有微妙性。
微妙性表明人既可能沟通成相互理解,又可能难以沟通而使问题陷入僵局。
微妙性还表明人自身存在许多矛盾,但所有这些矛盾又和谐地统一于人的整体中。
3)人与人有亲密性,人可能会爱他人,并为他人和团体作出牺牲。
“决策人”假设标志着管理理论的一次重要转向:
由提高效率为中心转变为以合理决策为中心。
西蒙的著名命题“管理即制定决策”,正是对这种转向的简明概括。
决策人假设并不对人的动机作干篇一律的设定,而是把经济利益、社会心理需要都看成一种可变的决策前提。
管理理论的一个新着眼点,即不再无休止地争论人的本性问题,而是创造条件调节那些影响个人决策的前提。
激励因素激励因素保健因素保健因素保健因素激励因素缺乏导致不满意与工作环境有关的因素充足导致满意与工作本身有关的因素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Herzberg)影响人的行为的需要有两种因素:
保健因素工资、福利、工作条件、管理制度、安全保障、人际关系等。
这些条件的改善,只能消除职工的不满,不能使其非常满意。
即不满意没有不满意激励因素指工作的挑战性、成就感、上下级的信任、业务的发展和职务上的晋升等,这些因素的满足会使职工非常满意即没有满意非常满意管理策略:
A运用双因素理论改进工作设计B双因素理论进一步引发学者对内在激励问题的重视50%4030201001020304050%频率安全保障地位与下属的关系个人生活同事关系薪金工作条件与主管的关系监督公司政策和行政管理成长晋升责任工作本身认可成就导致极端不满意的因素(这些因素代表了1844个工作事件)导致极端满意的因素(这些因素代表了1753个工作事件)驱动力F效价期望期望结果1结果2结果1a结果1b结果2a结果2b结果2c工具性工具性一级结果二级结果期望理论期望理论基本思想基本思想人们对某项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取决于他对这种工作能满足其需要的程度及实现可能性大小的评价。
即:
激发力量=效价期望值效价:
对某一目标的评价高低和重视程度。
期望值:
达到目标可能性(概率)期望理论的理论模型期望理论的理论模型个人努力组织奖励个人目标个人绩效1231.努力与绩效的关系2.绩效与奖励的关系3.奖励对于个人的吸引力期望值效价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由美国学者亚当斯(Adams)1967年提出,理论主要研究社会收入公平的合理性问题。
社会公正心理与公正分配的三个原则公平分配按劳分配,即根据投入量及其效果进行分配,多用于经济活动,以提高经济效益。
平等分配无差别分配,简便易行,能使群体获得和谐和安定,促进友好。
必要性分配按需分配,有利于促进他人的发展与幸福,符合人道主义原则。
公平理论思想公平理论思想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其相对报酬影响。
相对报酬体现在横向比较(社会比较)与纵向比较(历史比较)。
他人的付出他人的收益自己的收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