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口渠江特大桥工程概况施组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469828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溪口渠江特大桥工程概况施组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清溪口渠江特大桥工程概况施组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清溪口渠江特大桥工程概况施组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清溪口渠江特大桥工程概况施组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清溪口渠江特大桥工程概况施组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溪口渠江特大桥工程概况施组用Word文档格式.docx

《清溪口渠江特大桥工程概况施组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溪口渠江特大桥工程概况施组用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溪口渠江特大桥工程概况施组用Word文档格式.docx

外包混凝土段设置型钢骨架外包混凝土的钢筋混凝土V撑。

主桥桥面梁采用钢-混组合格子梁。

拉索处设主纵梁,主纵梁为钢管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承托组成的双肋式连续结构,拉索中心处梁肋高2.05米,钢管直径φ1200mm,壁厚20~32mm,管内灌注自密实C60混凝土。

管道底部设锚座用于锚固斜拉;

桥轴线处设次纵梁,梁高0.8米,拉索处设主横梁,梁高1.8米,间距8米,拉索间设次横梁,梁高1.8米,主次横梁均为“工”字形钢板梁。

主梁粱段分为0#粱段、标准梁段、1#节段、高塔边跨标准段与压重段之间的GB17#节段、实心压重段和合拢段六种。

其中高塔边跨包括15个标准节(每节段8米),GB17#节段(8米),粱端压重段9.62米。

高塔中跨侧包括18个标准节(每节段8米),索塔区0#块22.5米,GB1#、GZ1#各8米;

低塔边跨包括9个标准节(每节段8米),粱端压重段13.6米。

低塔中跨侧包括12个标准节(每节段8米),索塔区0#块22.5米,DB1#、DZ1#各8米;

跨中合拢段长1.5米。

引桥上部结构为3*40米预应力简支T梁,桥面结构至上而下为10cm沥青混凝土铺装+防水粘结层+10cmC40混凝土铺装。

2-2-2、下部结构

下部结构为桩基配承台异形墩和轻型扩大基础桥台,具体参数如表2-1表所示。

下部结构参数明细表表2-1

序号

桩基/扩大基础(m)

承台(m)

系梁(m)

墩柱(m)

盖梁(m)

备注

0#台

2.7**3.1*2

1#墩

2*4.15*3.6*15

12.08*2.8*3

14.8异形墩

27*2.7*2.7m

方桩

2#墩

40.8

3#墩

8*φ1.8*28

7.5*7.5*2.5

12.5*2.5*2.5

36.8

4#墩

6*φ1.8*15

7.5*6.9*2.5

15.8*2.5*2.5

56.3

5#墩

13*32

14.2*9.2*4.5

30.279*4.0*4.5

6#墩

13*27

12.8*8.7*4.5

30.622*4.0*4.5

7#台

29*3.85*2.0

三、主要技术标准

主要技术标准如表3-1所示:

主要技术指标表表3-1

序号

项目

技术标准

1

设计基准期

100年

2

道路等级

一级公路

3

行车道数

双向四车道

4

设计车速

60km/h

5

设计荷载

公路一级,人群荷载3.0KN/m2

6

设计安全等级

一级

7

桥面宽度

主桥:

29m=2+1+0.5+2.5+2*3.5+0.5+2+0.5+2*3.5+2.5+0.5+1+2

引桥:

27m=2+0.5+2.5+2*3.5+0.5+2+0.5+2*3.5+2.5+0.5+2

8

桥面纵坡

-1%

9

桥面横坡

2%

10

设计洪水频率

1/300,洪水水位235.38

11

航道等级及标准

内河航道III-(3)级

12

通航水位

最低通航水位213.4米,最高通航水位228.09米

13

风速

27.5m/s

14

地震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地震烈度Ⅵ度

四、施工环境

4.1地形、地貌

拟建桥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东经106°

25′~106°

50′,北纬30°

20′~30°

35′,属河流侵蚀堆积及构造剥蚀丘陵地貌,该地貌以构造剥蚀浸蚀堆积地貌(渠江沿岸),丘陵区地形起伏绵延,区内丘包群立,沟谷迂回、宽缓延伸,以海拔不足500米丘陵为主,丘陵间无组合脉络可寻,丘陵个体大小不一,呈圆形、椭圆形、扁长形相互掺杂出现;

大桥两岸远离渠江的丘陵斜坡一般较缓,多呈折线台阶状,坡角变化8~25°

,局部为陡坎、陡崖。

近渠江边丘陵斜坡较陡,岸坡相对高差40~50m,坡度15~55°

,局部陡坎陡崖基岩裸露,植被较发育。

桥位处两岸皆为砂岩陡坎,渠江呈“C”字形包围广安岸,因该岸为堆积岸,堆积有宽度近100m,厚度3~24.3m的松散层,近水边岸坡杂草丛生,局部有垮塌;

华蓥岸为冲刷岸,砂岩陡坎有崩塌,河床及岸坡覆盖层厚度较薄,植被发育;

渠江水面宽近370m,水深3~10m,水流速度慢,水面平静,渠江河床横剖面上呈宽缓的“U”形。

4.2、气象条件

拟建桥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特点是夏热期长、冬寒期短、潮湿多雨。

历年平均气温17.7℃(5~9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其中7月份最高达28.2℃),历年最冷月份平均气温低于10℃(其中1月份为全年最低6.6℃)。

历年平均降水量960mm,6~9月为丰水期,其中7月降水最多,月均为158mm;

1月份降水最少,月均月17mm。

相对湿度月均值为73~87%,年平均值为81%。

4.3、水文分析

场地内发育的主要地表水体为渠江,亦称渠河,为嘉陵江最大支流,属长江水系。

渠江河水补给主要为自降水和地下水,多年年平均流量730m3/s,该站最大约(7月)水量为最小月(2月或6月)水量的25倍以上,7~10月水量占全年总水量80%以上,7~9月也占70%以上,各月水量相差很大,枯水期延续时间长。

年径流变差系数全流域均在0.30以上,一般为0.33。

渠江特大桥桥址处洪水频率及水位成果如下表所示。

设计洪水频率及水位表表4-1

洪水频率(%)

0.33

50

流量(m3/s)

33270

28300

24900

22200

14000

水位(m)

235.38

231.85

229.30

227.02

220

近年根据水位高度分析,每年渠江的最高水位出现在7~9月份,最高洪水位达到235.38,2014年6月17日渠江实测水位亦达到215.368。

4.4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区内的地层主要为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近代河流冲积层(Q4-2al)、崩坡积层(Q4c+dl)、坡残积层(Q4dl+el)及中生界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国家标准1号修改单,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4.4.1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

4.4.1.1第四系全新统近代河流冲积层(Q4-2al)

由粉砂、细砂、卵石等组成,主要分布于大桥堆积岸渠江河床及漫滩上。

粉砂:

黄灰色,以石英、岩屑的粉细粒为主,含约20~70%的粉砂粒及10~25%的粘粒,且粉粘粒分布不均匀,局部含较多粉粘粒而为粉土,松散~中密,饱和,透水性一般~较差。

ZK11钻孔揭示最大厚度达24.3m。

细砂:

黄灰色,以粉细粒为主,夹草根,松散~稍密,潮湿~饱和,透水性较差~一般。

钻孔揭示厚度4.5m。

卵石:

黄灰色,卵石石质成分以石英类岩石为主,中风化,圆状~亚圆状,一般粒径组成为:

200~20mm的占约55%,20~2mm的占约15~20%,余为砂及粉粘粒充填,松散,饱和,透水性较好。

初勘CZK6钻孔揭示厚度6.7m,但本桥位处因采砂石,ZK12钻孔揭示该层残留厚度2m。

4.4.1.2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4c+dl)

该层主要分布于渠江两岸坡陡坎下方,主要为(含角砾)粉质粘土,厚度0~5m。

该层地表分布有大孤石,调查最大块径达12m。

(含角砾)粉质粘土:

褐红色,以粉粘粒为主,部分含10~35%左右的砂泥岩强风化角砾,整体可塑状。

4.4.1.3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

由粉质粘土组成,分布于缓坡平台或丘顶平台,总厚度<

3m。

粉质粘土:

红褐色,以粉粘粒为主,部分含10~15%的砂泥岩强风化角砾,整体可塑~硬塑状。

4.4.1.4侏罗系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

根据钻探揭露及地面调查,场地出露的岩性为粉砂质泥岩及细砂岩。

粉砂质泥岩:

紫红色,矿物成份以粘土矿物为主,石英、长石次之,粉泥质结构,薄层状~中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含灰绿色砂质条纹与团块,具饱脱水开裂特征。

细砂岩:

浅灰、紫灰、棕灰色,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岩屑、云母次之,中~细粒结构,局部粉细粒结构,钙质胶结,局部泥钙质胶结,薄层状~中厚层状或透镜状构造,结构不均,局部泥质集中或夹泥岩薄层或含较多钙泥质砾石。

根据钻探揭示,在沙溪庙组地层中确存在有结构疏松,胶结差的细砂岩层,俗称泡砂岩,如CZK2钻孔20.4m以下段皆为泡砂岩,其岩质极软,孔隙比高,承载力低,设计应对照柱状图描述中对该类砂岩区别对待,另外,对于层厚较小(<

3m)的细砂岩,一般其结构为粉细粒结构者,强度较低,根据野外剖面分析,该种细砂岩一般夹于粉砂质泥岩中,延伸不远即尖灭,岩体整体强度收粉砂质泥岩控制,设计时应按粉砂质泥岩考虑,详见柱状图。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下伏于第四系松散层下,或出露于陡坎,陡崖等位置,总厚度>

1340m。

岩体工程地质特征表表4-1

地层代号

岩土

名称

状态或风化程度

天然状态

饱和状态

承载力基本容值[fa0](MPa)

钻孔桩桩侧土摩阻力标准值[qik](MPa)

基底摩檫系数

密度(g/cm3)

单轴极限抗压强度(MPa)

Q4-2al

粉砂

稍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