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机场扩建工程T4航站区软基处理工程1标技术标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468334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X 页数:95 大小:13.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机场扩建工程T4航站区软基处理工程1标技术标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深圳机场扩建工程T4航站区软基处理工程1标技术标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深圳机场扩建工程T4航站区软基处理工程1标技术标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深圳机场扩建工程T4航站区软基处理工程1标技术标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深圳机场扩建工程T4航站区软基处理工程1标技术标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机场扩建工程T4航站区软基处理工程1标技术标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深圳机场扩建工程T4航站区软基处理工程1标技术标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机场扩建工程T4航站区软基处理工程1标技术标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圳机场扩建工程T4航站区软基处理工程1标技术标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5.质量要求:

合格。

6.工程概况:

(1)穗莞深城际轨道穿过T4区的条带土方卸载约150万方;

(2)T4规划区域的填海土石方114万方,转运堆存约30万方,开山石围堰海堤长度约780m;

(3)公用土石运输道路工程及道路下的软基处理;

(4)业主现场管理办公区建设等。

第二节、场地工程条件

一、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珠江口伶仃洋东侧,深圳机场二跑道及T3航站楼的北侧,原始地貌为海域,后部分改造为鱼塘,现已由机场海堤和改道福永河河堤围闭。

围海后经吹填淤泥,堆填砂、土、建筑垃圾等形成现状场地。

现状地面起伏较大,大部分场地为填土区,仍保留了部分鱼塘和河涌,地面标高约为3.5~12.5m。

现状地貌如图3-1所示,可划分为建筑垃圾填埋区、鱼塘及河涌区、固化污泥填埋区、既有建(构)筑物、港池区、弃土区、纳淤区、老海堤及抛石堤等。

建筑垃圾堆填区

主要分布在场地北侧,在鱼塘堆填建筑垃圾形成现状陆域,地面平坦,标高5.0~7.0m。

填料以碎砖、破碎的混凝土、杂土为主,块径一般不大于50cm,部分场地表层有混凝土块,如图3-2所示。

鱼塘及河涌区

主要包括原福永码头港池、孖庙涌,以及分布在孖庙涌以北的鱼塘。

场地内的现有水域已经由海堤、河堤等围闭,失去了与海和河涌水体交换的功能。

仅孖庙涌西侧与机场的调节水池仍有联通。

鱼塘和河涌区,塘埂纵横,水面区域泥面标高约0.5~-1.5m,水深0.5~2.5m;

福永码头废弃港池海底标高约-5.0m,水深约6.0m。

鱼塘及河涌区如图3-3照片所示。

固化污泥填埋区

2010年,为解决深圳污水厂污泥的填埋问题,在现T4航站区场地东北部的鱼塘设置了固化污泥填埋场。

填埋场一期工程,位于老海堤以东,面积约23万㎡,固化污泥回填顶面标高约4.0m,已封场;

填埋场二期工程现正进行固化污泥填埋作业,已封场约30万㎡。

固化污泥填埋区如图3-4、3-5所示。

吹填淤泥区

位于T3站坪的北侧,占地面积约100万平米。

在2008年开展的机场扩建工程中,该区域作为二跑道基槽清淤的纳淤区,共吹填淤泥约500万方。

之后该区域成为了机场堆载预压卸土区,共接纳了扩建工程软基处理卸载土方(海砂)约800万方。

现状地面标高7.00~12.0m。

由于吹填淤泥性质软弱,卸载弃土是无序施工,该区域挤淤现象严重。

淤泥等软弱土层的空间分布非常复杂。

吹淤时的场地与现状场地如图3-6和图3-7所示。

(5)既有建(构)筑区

拟建场地内的既有建(构)筑物主要有地铁11号线及其停车场、穗莞深城际铁路、深茂铁路、旧福永码头、砼预制厂等。

图3-1场地现状地貌

图3-2建筑垃圾填埋区图3-3鱼塘及河涌区

图3-4固化污泥填埋区(一期已封场)图3-5固化污泥填埋区(二期未封场)

图3-6吹填淤泥时的照片图3-7吹填区堆土后的现状

第二节、主要岩土层

根据详勘阶段的钻探揭露,场地内分布的地层主要有人工填土层、第四系海积层、冲洪积层及残积层,下伏基岩为长城系混合花岗岩。

其野外特征按自上而下的顺序描述详见地质勘查报告。

第三节、主要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主要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压缩性和强度指标如表3-1、3-2所列。

表3-1淤泥及其它土层物理性质和压缩性指标

土层

孔隙比

e0

含水率

ω0(%)

压缩指数

Cc

压缩模量

Es(MPa)

①1杂填土层(Qml)

0.722

23.5

/

①2素填土层(Qml)

0.788

23.7

3.50

①4填污泥层(Qml)

1.969

53.4

0.500

2.00

①5填淤泥层

1.583

66.0

0.550

1.10

②1淤泥层(Q4m)

1.845

73.9

0.600

1.50

③1粉质黏土层(Q3al+pl)

0.692

23.6

5.00

表3-2场地淤泥强度指标建议值

地层

三轴CU试验

三轴UU试验

十字板剪切强度

凝聚力

C

内摩擦角

φ

有效黏聚力C’

有效内摩擦角Φ’

黏聚力c

内摩擦角φ

原状土Cu

重塑土Cu'

灵敏度

kPa

°

填污泥①4

15

10

21

8

2

20.7

13.3

1.57

填淤泥①5

9

12

7

4

1.0

5.6

2.8

1.98

淤泥②1

13

18

5

1.5

16.8

6.9

2.46

第四节、水文、气象条件

(1)流域概况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位于珠江口东岸的滨海平原,地理坐标为东经113°

49’,北纬22°

38’,北面福永镇、南靠西乡镇、西临珠江口。

珠江口地形东高西低,属海湾地貌,以台地和平原为主,滨海地面高程一般在5.0m(黄海高程系)以下,岸边河涌极多,海堤内侧多为鱼塘及浅滩,海堤外侧为海域。

(2)水文条件

1)地表水

本区间地表水系发育,隶属珠江三角洲海口水系。

地表水体主要为分布在诸多水塘、沼泽地、河涌以及原福永码头港池等,受海潮及降雨交替补给,水位受潮汐影响,水质均不同程度受污染。

2)地下水

根据其赋存介质的类型,场地地下水主要有二种类型:

一是第四系地层中的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冲洪积砂土层中,略具承压性;

另一类为基岩裂隙(构造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强、中等风化带及断裂构造裂隙中,具有承压性。

3)第四纪松散地层孔隙潜水

主要分布在第四系冲洪积砂土层中,属松散土层的孔隙潜水,为沿线主要含水层、透水层,全线部分地段有分布。

砂层主要被人工填土层及上层淤泥、淤泥质粉质粘土层覆盖,局部地段被冲洪积粘土、粉质粘土层覆盖,地下水具微承压性,最大承压水头一般为地表。

第四系冲洪积砂层水量较丰富,具有中等~强透水性及中等~强富水性。

地下水位埋深0.30~0.70m,水位高程1.53~6.58m,

(3)气象特征

深圳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雨量丰沛,旱季雨季分明。

夏季雷雨盛行,尤以8月份最多,雷雨多形成在西北部和东南部。

季风明显,春夏季主导风为偏南风,秋冬季多为偏北风,每年5月至11月为台风季。

全年的日照时间长,热量丰富,气候温和,夏长而不酷热,冬季不明显,冷期短,霜日少,甚至全年无霜。

雨季主要集中在4~9月,10~至翌年1月多为晴好天气。

根据深圳水库(1960~2002年)多年雨量的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99.3mm,年最大降雨量2721.9mm(1994年),年最少降雨量849.7mm(1963年),日最大降雨量365.4mm。

其中,汛期4~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水的85.3%。

其它气象特征为:

最高气温:

38.7℃

多年平均气温:

22.4℃

年均最低温度:

0.2℃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

2120小时

年均台风次数:

9次

主风向最大风速:

东南风12~13级

(4)潮汐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位于珠江口伶仃洋东侧,受海洋潮汐作用影响较大。

潮汐属于不正规半日潮,在一个月大部分时间内,每日有两个高潮和两个低潮,小潮期内每日只有一个高潮和低潮。

根据《深圳机场防洪排涝规划》(深圳水利规划设计院,2005年)的意见,深圳机场段海域200年一遇设计高潮位3.25m(黄海高程系,下同),100年一遇设计高潮位3.11m。

20年一遇高潮位:

2.49m(施工最高水位)。

机场扩建一期工程的外海堤分别按100年和200年重现期的标准设计,本次招标场地内施工基本不考虑潮位的影响。

(5)波浪

机场扩建场地所在的海域西南向有大铲岛、小铲岛和其他小岛的掩护,波浪主要从西、西南、北西向影响本工程。

受伶仃洋内浅滩摩阻损耗以及岛屿的阻拦,外海的波浪到达本场地已经很小。

据赤湾水文站多年的观测资料,年平均涌浪的高度仅0.2米。

影响本工程的波浪主要以风浪为主,由台风产生,赤湾实测最大浪高1.92米,波浪的平均周期为3.1S。

大铲湾有关资料显示,经分析研究大铲湾码头建成后,在距离机场南端2公里的位置,50年一遇最大浪高2.75米。

机场扩建一期工程的外海堤已建成,T4场地内施工不考虑波浪的影响。

第二章、施工管理组织机构配置情况(项目经理资质、业绩以及人员配置情况)

第三章、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第一节施工总则

根据本项目工程的地形特点及各分部工程的特点,拟采取分区、分时段结合流水作业的方法进行施工。

平行作业和交叉作业同时进行,施工中保证交通流畅及施工面,减少交叉干扰。

本工程分部分项施工方法根据清单分项及图纸制定。

一、施工布置与方法

根据项目区软基处理制度及工程本身的特性,开展各项工程建设。

首先,完成土地平整和道路、沟渠工作,使项目区渠道通畅,场地平整,临时建筑物配套。

其次,完成项目区内的土方挖填及围堰。

最后,对项目区内所有场地整备区整平,实施综合治理,彻底改变项目区面貌。

在正式进入施工现场前,应做好施工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实地考察建设工程现场,落实施工占地及表层堆放地点,做好三通一平工作,确定机械设备及各种建材的进场路线等主,由监理单位对确实具备开工条件的施工单位签发开工令。

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程序进行施工。

二、合理安排施工程序与施工顺序:

1、及时完成有关施工准备工作,为正式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施工准备包括施工风、水、电、施工便道及临时办公生活用房、库房的搭设,根据工程施工进场时间的不同分阶段分期完成。

2、对于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既要考虑空间顺序,也要考虑工种之间的顺序。

3、从实际出发,做好人力、物资、机械的综合平衡,组织均衡施工。

4、尽量利用正式工程以减少临时工程和临时占地。

尽量利用当地资源,合理安排运输、装卸与储存作业,减少物资运输量,避免二次或重复搬运。

精心进行场地规划布置,节约施工用地和临时占地。

堆场、临建做到井然有序,不阻碍交通,防止施工事故,做到文明施工。

5、施工技术资料的准备

技术标准和规范遵照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颁发的所有现行技术规范和本卷所规定的技术规范执行。

第二节工程测量

一、工程测量概述

本标段工程施工测量工作包括工程区内所有拟建构筑物及施工交通道路,施工临时营地和设施等。

开工前,与设计、监理单位一道,根据已有的平面高程控制点,采用极坐标及交会法,在工程区内建立平面高程控制网。

并对所有基准点和高程点进行检查和校正,在施工期间注意对原有的控制点和水准点以及增设的控制点加以保护。

二、测量人员与设备配置

根据本工程情况和特性,配备相适应的测量人员和测量设备,配置见下表:

测量人员配置表

职务

专业

工作经验

人数

备注

责任测量工程师

工程

测量

具有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1

负责与监理工程师的来往函件及月报量、测量资料整理等工作,现场测量技术工作,编写测量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