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挖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
《明挖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挖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6.2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如矿碴水泥、粉煤灰水泥。
3.6.3降低浇筑层厚度,加快混凝土散热速度。
3.6.4混凝土用料避免日光曝晒,以降低用料的初始温度。
3.6.5混凝土拌合必须严格按试验给定的配合比操作,若需调整必须经试验人员签字同意方可。
3.6.6混凝土运输采用罐车,以保证混凝土不离析,不分层,且和易性好。
四、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
基坑开挖→基坑护壁→基底检验→钢筋施工→模板施工→灌注砼→养生→拆模→基坑回填
4.2工艺流程
五、施工要求
5.1基坑开挖
5.1.1基坑开挖前应做好下列准备:
⑴测量基坑中心线、方向、高程。
⑵按照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决定开挖坡度及支护方案、开挖范围和防、排水措施。
5.1.2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采取直接开挖的方式进行,依靠土体的自然边坡稳定。
开挖前,对基坑的平面位置进行初步放样,并用白石灰撒线,然后利用挖掘机开挖,并安排专人指挥开挖,自卸式汽车运输土方。
开挖放坡系数根据土壤参照下表进行施工。
基坑坑壁坡度表
坑壁土
坑壁坡度
基坑顶缘无载重
基坑顶缘有静载
基坑顶缘有动载
砂类土
1:
1
1.25
1.5
碎石类土
0.75
黏性土、粉土
1:
0.33
0.5
极软岩、软岩
0.25
0.67
较软岩
0.1
极硬岩、硬岩
当开挖至基坑底设计底标高以上50cm时,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开挖,并对基坑底进行找平。
基坑开挖完成后,若对基底承载力有要求的,必须报请监理工程师对基底承载力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明挖础施工工艺流程图
测量放样
机械放坡开挖
人工基底找平
承载力检验
精确放样
支模
绑扎钢筋
浇筑混凝土
拆模养护
基坑排水
钢筋加工
计算开挖尺寸
开挖时,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⑴基坑开挖前应在坑口顶缘采取加固措施,防止土层坍塌。
⑵开挖基坑顶有动荷载时,坑顶缘与动荷载间应留有大于1m的护道。
⑶开挖时应注意弃土堆放,不得妨碍施工。
弃土堆坡脚距坑顶缘的距离不宜小于基坑的深度,且不得堵塞河道,不得影响周围车辆、人群行走及农田。
⑷开挖宽度需要考虑模板安装及拆卸、钢筋的绑扎、施工人员的工作空间等。
无水基坑底面宜按基础设计平面尺寸每边放宽不小于50cm。
适宜垂直开挖且不立模的基坑,基底尺寸应按基坑轮廓确定。
有水基坑底面,因满足四周排水沟与汇水井的设置需要,必须在基坑四周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坡度为1.5%—2%,于四角设置集水井集中排水。
每边放宽不宜小于80cm。
⑸基底应避免超挖,松动部分应清除。
5.1.3基坑护壁:
⑴基坑开挖后可采用护壁加固:
A、较深,土方量较大。
B、基坑坡度受场地限制。
C、基坑地质松软或含水量大,坡度不易保持。
⑵挡板支撑,可采用横竖向挡板与钢框架支撑坑壁。
基坑每层开挖深度应根据地质情况确定,不宜超过1.5m,边挖边支。
⑶对支撑结构应随时检查,发现变形及时加固或更换。
更换时应先撑后换。
支撑顺序应自下而上。
⑷对于基坑深度小于10米,且渗水量少的基坑可采用喷射混凝土护壁。
使用时按地质情况确定。
喷射混凝土护壁的坡度根据土质情况与渗水量确定。
可采用1:
1.07—1:
0.1。
5.1.4基坑回填
⑴基坑应按设计要求及时回填,应分层夯实。
⑵回填时所采用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⑶基础两侧回填时密实、稳定。
若以碎石分层填筑,其压实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⑷基础两侧回填顶面高程允许偏差为±
50mm。
5.1.5基坑排水
⑴明挖基础可采用汇水或井点法排、降水,应保持基坑底不被水淹。
⑵粉、细砂土质的基坑宜用井点法降低水位。
⑶水下开挖基坑时,抽水能力应为渗水量的1.5—2倍。
⑷基坑排除的水应以或水槽远引。
5.1.6基坑处理
⑴岩层基底应清除岩面松碎石块、淤泥等。
凿出新鲜岩面,表面应清洗干净。
倾斜岩层,应将岩面凿平或凿成台阶。
易风化的岩层基底,应按基础尺寸凿除已风化的表面岩层。
在砌筑基础时应边砌边回填封闭。
⑵碎石类及砂土层基底承重面应修理平整,砌筑基础时先铺一层水泥砂浆。
⑶黏性土层基底整修时,应在天然状态下铲平,不得用回填土夯平。
必要时可向基底夯入10cm以上厚度的碎石,碎石顶面不得高于基底设计高程。
5.1.7基底检验
⑴基底应检验下列内容:
A、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大小和基底高程。
B、基底地质情况和承载里是否与设计资料相符。
C、基底处理和排水情况。
D、检查施工记录及有关试验资料。
⑵基坑检验方法:
A、基坑检验方法按地基土质情况及结构对地基有无特殊要求,可采用直观或触探方法,必要时钻探(钻探至少4m)取样做土工试验或按设计的特殊要求进行荷载试验。
B、基底高程容许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土质±
50mm
石质+50mm/-200mm
⑶明挖基础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基坑换填或回填应及时,夯实符合规定。
B、基坑应满足基础轮廓、放坡、排水的需要,特殊情况下并应符合加宽的要求。
C、基础允许偏差:
a、基础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
30mm
b、基础顶面高程±
20mm
5.2钢筋施工
首先根据施工图,对钢筋下料。
钢筋的规格、长度、数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由于钢筋属于隐蔽工程,抽检频率有限,故事先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在加工钢筋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焊接前,必须先将钢筋端部按角度弯折,以保证焊接完成后钢筋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禁止先焊接后弯折。
⑵钢筋安装时,钢筋间距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⑶钢筋保护垫块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无具体要求时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数量不应少于4个/㎡。
⑷综合接地系统钢筋设置。
在基底底面设置一层钢筋网做为水平接地极,水平接地极应满布基底底面,钢筋网格间距宜按照1m×
1m设置,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格节点应施以“L”形焊接,外围钢筋应闭合焊接,其他节点绑扎;
水平接地极钢筋网格的外缘距承台混凝土底面不大于70mm;
桥墩中应有二根接地钢筋,一端与基底水平接地极(钢筋网)中的钢筋相连另一端与墩帽处的接地端子相连,以上接地钢筋均可用基底、桥墩中的结构钢筋代替。
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焊接接头在构件受拉区不得大于50%,绑扎接头在构件受拉区不得大于25%,收受压区不得大于50%。
②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③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
“同一截面”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
5.3模板施工
基坑开挖后,根据测设的边桩和轴线桩挂线立模板。
由于混凝土的结构尺寸较大,模板的加固困难较大,所以一定要经过周密的安排,确保模板的稳固。
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高程、节点联接及横纵向的稳定性进行仔细检查。
模板施工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⑴模板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⑵模板必须置于符合设计的可靠基底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和防排水或防冻措施。
⑶模板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的积水和杂物应清理干净。
⑷在浇注混凝土前应对模板进行验收。
⑸做好施工过程控制,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
⑹施工过程中应对模板进行观察和维护。
发现异常情况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及时处理。
⑺模板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必须符合施工技术方案的规定。
砼强度达到2.5MPa时可以拆除侧模,拆模时注意不能用强扭和敲打等粗暴方式,以免损伤砼表面。
拆模后,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并刷新机油以防止生锈,刷油后将模板放置整齐,以备下次使用。
5.4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必须在无水条件下浇筑,一次性浇筑完成。
在浇筑过程中,采取降温措施防止水化热太大对砼质量产生影响。
砼由拌和站提供,砼运输车将砼运至基础边,通过溜槽和串桶将砼到入模板内。
砼振捣采取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密实,振捣密实的标志是砼表面泛降不再冒气泡,不下沉。
砼分层浇筑,每层厚度30~50cm。
若基础分为两层,则每层砼表面按水平施工缝处理。
由于地形影响混凝土输送车不能到达基础边时采用混凝土输送泵浇筑。
混凝土必须满足泵送要求。
砼浇筑完成后12h内开始覆盖洒水养护,冬季气温低于5℃时,用草袋将砼表面覆盖,不得洒水,养护时间14d以上。
混凝土养护用水应和拌和用水一致。
混凝土拆模后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前且龄期达7d前,新浇筑混凝土不得与流动水接触。
明挖基础混凝土浇注完成时需按要求在下一个结构底周边设置插筋,插筋直径不得小于φ16mm,且插入与予留部分均不小于钢筋直径30d,间距不大于钢筋直径的20d。
六、劳动组织
6.1劳动力组织方式:
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6.2施工人员应结合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每个作业工地人员配备表
施工负责人
1人
技术主管
专兼职安全员
工班长
技术、质检、测量及试验人员
4~6人
钢筋工
混凝土工
4~8人
机械操作司机
1~3人
七、材料要求
原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7.1水泥:
宜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的品种、标号、厂别及牌号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告。
7.2砂:
中砂或粗砂,混凝土低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5%;
高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3%。
7.3石子:
卵石或碎石,粒径5~40mm,混凝土低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2%;
高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1%。
7.4水:
宜采用饮用水。
其它水,其水质必须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一89)的规定。
7.5钢筋:
钢筋的品种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表面无老锈和油污。
7.6外加剂、掺合料:
掺合料采用Ⅰ级粉煤灰,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等的规定。
外加剂品种和掺量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