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92020年PPT资料.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454038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92020年PPT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92020年PPT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92020年PPT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92020年PPT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92020年PPT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92020年PPT资料.ppt

《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92020年PPT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92020年PPT资料.ppt(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92020年PPT资料.ppt

编制的重要体现,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公益事业。

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指导各级气象防灾体系建设,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指导各级气象防灾体系建设,强化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对于强化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及国家关于加强气及国家关于加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工作的有关要求,并与象灾害防御规划工作的有关要求,并与国家综合国家综合减灾减灾“十一五十一五”规划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相衔接,特及有关专项规划相衔接,特制定制定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92020年)年)(以下简称(以下简称规划规划)。

规划期为)。

规划期为2009-2020年。

年。

本本规划规划由国务院有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由国务院有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具体组织实施。

具体组织实施。

规划规划中所指的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台风、暴雨中所指的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以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以及由气象因素引发的衍生、次生灾害,包括城市气及由气象因素引发的衍生、次生灾害,包括城市气象灾害、农业气象灾害、林业气象灾害、水文气象象灾害、农业气象灾害、林业气象灾害、水文气象灾害、海洋气象灾害、交通气象灾害、地质气象灾灾害、海洋气象灾害、交通气象灾害、地质气象灾害、航空气象灾害、电力气象灾害等。

害、航空气象灾害、电力气象灾害等。

气象灾害防御战略布局重点气象灾害防御战略布局重点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城市、农村、沿海、重要江河流域的气象灾害防御侧重点各不相同,而交通、水利、电力、农业等国民经济行业和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区为代表的主要战略经济区对气象灾害影响的敏感程度极高。

因此,区分城市、农村、沿海、重要江河流域、重点战略经济区、重要交通干线与输变电线沿线,按照点面结合、全面防御、突出重点的战略布局,组织开展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

(一)城市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内涝、干旱缺水、高温、霾等造成的灾害日益严重,城市热岛效应和其它气象因素导致人居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防御城市气象灾害,需要大力开展城市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并向有关部门提供相应的气象数据和参数,为科学编制城市规划以及研究制定相关基础设施防御标准提供依据,加强城市生命线工程的抗灾能力建设,加强城市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增强早期预警、提前防范的能力。

(二)农村农村是气象灾害防御的薄弱地区,干旱、洪涝、低温、霜冻等灾害对粮食、经济作物、林业、渔业生产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对新农村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然而农村接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不畅,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抗灾能力薄弱,农村防灾意识不强,防灾避灾技能不高,农村减灾工作亟待加强。

防御农村气象灾害,需要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发布能力建设,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覆盖面,保障气象灾害信息能够到村入户;

加强农村防灾科普宣传和农民防灾避灾技能培训,建设农村防灾科普宣传与技术培训基地;

增加气象科技的贡献率,保障粮食等农产品稳产高效;

开展新农村建设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开展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防御气象灾害能力普查,修订完善农村建筑物和农业生产设施防灾标准;

指导地方科学规划农业生产布局和新农村小区,加固和改造现有的农业与农村防灾基础设施和民宅等建(构)筑物。

(三)沿海我国沿海地区气象灾害多、损失重。

每年平均有7个热带气旋(含台风)登陆我国,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海洋大风、海雾、海冰对航运和渔业生产的安全影响很大。

由气象灾害引发的风暴潮和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呈上升势头。

因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日趋严重。

但目前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相对薄弱,海上气象灾害信息发布范围不广,部分渔业和海上运输的船舶难以及时获取台风等预警信息。

沿海许多建(构)筑物防浪、防风暴潮和防风标准偏低,防灾设施特别是民宅建筑防灾能力弱,避难设施不够完善。

沿海地区以防御台风、大风及其产生的风暴潮、地质灾害和海平面上升为重点,加强海洋气象灾害监测网和多部门联合的海洋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立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业务和应急服务系统;

提高预警发布能力,建设由海洋气象预警电台、卫星广播等组成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开展沿海地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海洋气象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综合评估,开展重点工程建设气候可行性论证,加强沿海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建设。

(四)重要江河流域在地理分布上,我国自北向南有嫩江与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七大主要江河流域。

东亚地区独特的季风气候,造成流域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夏季易发生流域性洪涝。

冬春季节,北方河流还易发生凌汛灾害。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强降水和干旱发生概率均呈增大趋势,流域洪涝灾害重现期缩短,流域大面积干旱时有发生,严重威胁流域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区域经济发展。

重要江河流域的气象灾害防御应把防御大范围暴雨和持续性强降水引发的流域性洪涝以及流域大面积干旱、严重的季节性干旱放在首位,实现工程性与非工程性防御措施有机结合,构成完善的流域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流域洪涝干旱联防工作机制,合理布设流域气象、水文监测网,确保及时获取流域面雨量信息,并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

提高流域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开展流域降水过程预报;

建立洪涝、干旱灾害预警机制和应急响应预案;

编制和更新流域洪涝、干旱风险区划,调整流域防洪标准,提高抗御洪水的能力。

(五)重要交通干线与输变电线沿线交通运输和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同时也是易受气象灾害影响的行业。

低温、霜冻、暴雪、大雾等对铁路、公路和输变电线沿线的影响尤为显着,造成道路结冰、交通瘫痪、电力供应中断等严重后果。

随着我国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不同行业、不同经济生产部门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

一个行业受灾后,不利影响会迅速连锁传递到其他行业,灾害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明显放大。

重要交通干线与输变电线沿线的气象灾害防御,重点是建立交通气象观测、电力气象观测等专业专项气象灾害监测网络体系,发展专业专项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和预警服务,实现部门间、行业间的信息与资源共享以及灾害协同防御;

开展铁路、公路和输变电线沿线精细化气象灾害影响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建立气象灾害防御的设计标准;

建立铁路、公路和输变电线沿线工程设计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合理规划和布局,科学防灾避灾。

(六)重点战略经济区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区等为代表的我国重点战略经济区,交通发达,城市化与经济一体化程度高,综合经济实力强,是我国人口稠密区和经济密集区,但同时也是灾害频发区。

这些地区气象灾害的区域性和连带性十分明显,干旱、台风、暴雨、雷电等造成的气象灾害危害程度高,造成的经济损失大,是气象灾害防御的重点区域。

重点战略经济区的气象灾害防御,要突出区域联防、点面结合,统筹规划区域性稠密气象观测网络,加强区域内先进探测技术和移动观测系统的协同建设,提高对突发性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

建立区域一体化的精细化预报预测业务和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警业务,发展气象灾害高影响行业的专项预警技术和服务;

开展区域气象灾害影响风险评估,合理布局重大工程建设项目;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气象灾害防御标准,加强重点战略经济区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提高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主要任务主要任务根据各地气象灾害的特点和防御的重点,统筹制定完善气象灾害防御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全面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一)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立结构合理、布局适当、功能齐备的气象灾害综合探测系统,构建气象灾害综合信息共享平台;

发展精细化气象预报业务和公共气象服务平台;

加强气象灾害预警的发布,显着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1.提高气象灾害综合探测能力2.完善气象灾害信息网络3.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能力4.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

(二)加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按照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的相关要求,国家减灾委统一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全面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开展重大工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在城乡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气象灾害风险因素,为有效防御气象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三)提高气象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制定并实施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完善防灾法规和标准,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科学普及,形成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的气象灾害综合防御体系。

(四)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加强各级气象灾害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响应工作机制,形成科学决策、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气象灾害应急救援体系。

五、气象灾害防御工程根据气象灾害防御战略布局、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的总体要求,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气象灾害防御工程,加强重点战略经济区、城市、农村、沿海及农业、林业、交通等高影响行业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综合防范、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工程,按照国家相关防灾减灾规划所确定的相关工程等执行。

为加强气象灾害立体监测系统,建立气象灾害监测、研究、预警网络体系,推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到2020年,依托已有现代化建设成果,与中央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专业机构已有资源和建设紧密衔接,实施以下八项工程建设。

(一)城市气象灾害防御工程

(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程(三)台风灾害预警工程(四)高影响行业与重点战略经济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评估工程(五)雷电灾害防御工程(六)沙尘暴灾害防御工程(七)气象卫星工程(八)气象防灾科普教育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