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岗坡隧道涌水突泥专项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
《摆岗坡隧道涌水突泥专项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摆岗坡隧道涌水突泥专项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批准:
SYC/ZY/GCB06-2
专项施工方案审批表
SYC/ZXSGFA/2012—05
专项施工方案名称
摆岗坡隧道突泥涌水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
贵阳金清项目部
编制日期
公司工程部意见
签字:
年月日
公司安质部意见
签字:
年月日
公司设备部意见
签字:
公司总工程师意见
签字:
中铁隧道集团贵阳金清联络线道路工程Ⅱ标摆岗坡隧道突泥涌水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1、编制说明 1
2、编制依据 1
3、工程概况 1
3.1设计概况 1
3.2工程地质及水文 1
3.2.1地质特征 2
3.2.2水文特征 2
4、施工组织方案 2
4.1总体原则 2
4.2工艺流程 3
4.3突泥涌水探测 3
4.4施工方法 3
5、前期隧道劳动力组织 5
6、隧道前期施工主要设备配套 6
7、应急救援预案 6
7.1可能发生的场所及部位 7
7.2应急资源 7
7.3应急组织机构 7
7.4工作程序 9
7.5后续处理 10
8、安全、环保措施 10
1、编制说明
为保证摆岗坡隧道工程施工安全,切实履行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根据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的规定,针对摆岗坡隧道可能存在突泥涌水的特点,为避免施工风险,预防隧道施工中突泥涌水事故发生,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与进度,特制定本方案。
2、编制依据
(1)《贵阳市金阳新区金清联络线道路工程第Ⅱ标段施工招标图》第三册
(2)国家及交通部颁发现行的有关设计、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3)工地现场踏勘所获取的资料。
(4)我公司各项资源、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管理文件。
(5)我公司对本标段的投标文件及合同文件。
3、工程概况
3.1设计概况
摆岗坡隧道全长1530m,为三线大跨分离式隧道,双向六车道(左线ZK4+050-ZK4+840,790m;
右线YK4+100-YK4+840,740m);
本隧道起点位于金华镇干井村,隧道终点位于金华镇何官村。
隧道设计为双向纵坡,坡度分别为i=+3.8%、i=-2.5%,隧道右线K4+100-K4+525隧道纵坡i=+3.8%,K4+525-K4+840隧道纵坡i=-2.5%;
隧道左线K4+050-K4+525.667隧道纵坡i=+3.8%,K4+525.667-K4+840隧道纵坡i=-2.5%;
隧道最大埋深95.7m。
隧道设计建筑限界宽14.75m,高5.0m,隧道衬砌内轮廓拱顶高8.10m、净宽15.33m,净空面积102.1m2。
3.2工程地质及水文
3.2.1地质特征
线路通过地段位于黔中山原丘陵中部,长江与珠江分水岭地带,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苗岭横延市境,岗阜起伏,剥蚀丘陵与盆地、谷底、洼地相间。
境内山峦重叠,峡谷幽深。
隧址区穿越煤系地层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下统大冶组、沙堡湾组、三叠系下统大冶组地层,围岩类别属V级,多数为强风化岩体,洞顶、两侧壁受风化、裂隙切割及断层影响较大。
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岩溶较发育,局部可能存在断层破碎带、突泥涌水等,地质灾害风险较大。
3.2.2水文特征
本隧区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
3.2.2.1地表水
隧道区地表水以山间沟水为主,水量较小,雨季时沟内水量增加明显。
隧道穿越区地表水不发育,主要以季节性水流为主。
3.2.2.2地下水
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围岩裂隙中其水量大小主要受岩层分布面积及裂隙率控制。
隧道区域内穿越地层多为灰岩,由于灰岩岩体受构造影响,岩体较破碎,岩体内裂隙形成了良好的地下水含水体,在浅表范围内,地下水较为丰富,但在较完整的弱风化层中,裂隙封闭,储水条件较差,水量较小。
4、施工组织方案
4.1总体原则
坚持“早预报、先治水、强支护、快封闭,早衬砌”的施工原则组织施工。
施工前严格执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通过超前地质预报资料进行分析,确定岩溶或断层破碎带延伸、规模、方向与类型。
对可能存在突泥涌水地段采取全断面超前预注浆结合局部注浆方法,经注浆止水效果达到要求后,方可组织开挖施工。
注浆结束后,进行注浆效果检查。
当地层含水量不大时,浆液填充率须达到70%以上,地层富含水丰富时,浆液填充率须达到80%以上。
按总注浆孔的5~10%设置检查孔,检查孔的布设应在均布的原则下,结合注浆资料的分析做重点检查。
检查孔应无涌泥、涌砂,不塌孔,渗水量应小于0.2L/min·
m。
不取芯钻孔时,应记录钻进速度、钻进压力、排渣成份等,进行认真分析。
注浆效果达到要求后,方可组织开挖施工。
为防止突泥涌水对人员及设备造成危害,隧道施工时,通过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手段探明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以便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避免施工突发灾害的发生。
遇溶隙、裂隙水可以以堵为主;
遇到暗河或管道流,必须以疏、排为主。
4.2工艺流程
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支护——短开挖——强支护——仰拱砼——拱墙二衬
4.3突泥涌水探测
施工时加强超前地质预报,把超前地质预报纳入施工工序管理,建立完善的超前地质预报系统,采用先进可靠的预报方法(TSP203地震波法、红外线探水仪、水平声波反射法、地质雷达和超前钻孔等),采取长短结合、相互验证的综合预报手段,根据预报成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制订施工方案。
4.4施工方法
4.4.1隧道进、出口成立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和围岩监控量测小组,小组需配备1名专职地质工程师及1名隧道工程师和1名测量专业技术人员,专门负责该项工作。
每个开挖工班必须配一名工程师跟班。
随时掌握掌子面地质情况,并指导督促措施、技术标准、技术交底的落实,确保按操作规程标准化作业。
4.4.2施工到设计突泥涌水段前,开挖班打炮眼时,必须用风钻打一长炮眼,长度比一般炮眼长3米,目的用于探测前方是否有涌水流出。
若无涌水流出,则按正常施工方法进行。
4.4.3若探明前方有突泥涌水,则对掌子面采取以下方法处理1、应结合结合三种情况,绘制横断面图和纵断面图,图文配合说明注浆管分布情况、注浆作用的有效范围。
2、注浆施工工艺
:
a.深孔全断面预注浆是否需要施工止浆墙?
适用条件:
当隧道通过厚度较大的软塑状断层破碎带、大型溶洞软塑充填体、2/3探水孔出水,总流量大于10m3/h或水压大于0.5MPa时采用深孔全断面预注浆。
注浆范围为隧道开挖轮廓线以外6m,注浆长度为30m,分三环实施,第一环长12m,第二环长20m,第三环长30m,全断面共布孔不少于155个。
一个注浆段完成后留6m不开挖作为下一注浆段的止浆岩盘。
注浆孔自掌子面沿开挖方向,以隧道中轴为中心呈伞状布置。
浆液扩散半径为2m,孔底间距不大于3m,开孔直径底间距不大于3m,开孔直径115mm,终孔直径75mm。
注浆前在止浆墙或止浆盘内埋Φ108无缝钢管作为孔口管,孔口管长3m,孔口外露2—3m。
注浆结束标准:
单孔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并继续注浆10min以上,可结束本孔注浆。
单孔注浆量与设计量基本相同,结束时的进浆量在20L/min以下时可结束注浆。
b.深孔局部断面预注浆:
当隧道断面内局部涌突水时采用深孔局部断面预注浆施工。
注浆范围为隧道开挖轮廓线以外6m,注浆长度为30m,分三环实施,第一环长12m,第二环长20m,第三环长30m,全断面共布孔不少于37个。
局部帷幕注浆起始工作面应距预测突水点10—15m,以保证足够的止浆盘,其终点应超过预测突水段6m。
c.深孔周边预注浆:
当隧道通过厚度较大的软塑状断层破碎带、大型溶洞软塑充填体,2/3探水孔出水,总流量大于5m3/h时采用深孔周边预注浆。
注浆范围为隧道开挖轮廓线以外6m,注浆长度为30m,分三环实施,第一环长12m,第二环长20m,第三环长30m,全断面共布孔不少于116个。
4.4.4止水措施结束后,进行弱爆破短开挖,开挖一榀钢架距离及时立钢架锚喷支护。
采用什么办法进行开挖支护施工?
4.4.5开挖支护够超前止水段的延米后,及时施作仰拱砼。
4.4.6开挖支护够超前止水段的延米后,仰拱砼施作12延米后,及时施作拱墙二衬。
4.4.7按此方法反复循环施工,直至安全渡过突泥涌水段。
5、前期隧道劳动力组织
工种
人员配备
主要工作内容
副队长
1
配合队长进行隧道现场施工组织
领工员
2
隧道内12小时值班
工班长
3
配合领工员进行施工生产组织
钻爆工
20
隧道拱墙部位的开挖、钢拱架架立、锚杆施作、钢筋网铺设。
支护工
15+8
施作拱墙部位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拌制
文明施工
隧道洞内道路平顺、水沟畅通、日常垃圾清理
电工
隧道掌子面附近照明、小型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