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4197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杭州市萧山区义桥实验学校郭杰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沉和浮”:

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

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

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第三单元“热”:

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二.学生情况分析

所任教的501和502班是我四年级的时候就带上来的,对学生的情况比较熟悉。

总体来说,学生们都非常喜欢上科学课,特别是一些实验操作方面的内容,学生尤为感兴趣,但在实验常规方面,502班明显好于501班。

另外在课堂发言、课堂作业等情况反馈来看,也是502班稍微突出一点,本学期在做好课堂常规工作的同时,对501班要更为照顾,使两个班级趋于均衡化。

五年级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面向全体学生,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类竞赛活动。

四.主要材料清单

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应完成的观察实验项目表

课文题目

观察、实验的内容

完成情况

1班

2班

3班

4班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观察一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2

同种材料大小变化后水中的沉浮

3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大小不同的各种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4

重量相同的各种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5

体积相同的各种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

改变小瓶子在水中的沉浮状况

7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的实验

8

比较橡皮泥排水量的实验

9

造一艘小船

造用橡皮泥做的小船

10

比较小船的载物量

11

造用其他材料做的小船

12

浮力

体验浮力的实验

13

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14

测量大小不同的泡沫块受到的浮力

15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测量一种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

16

测量大小不同的3块石头的浮力

1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实验比较两种液体的不同

18

让马铃薯在液体中浮起来

19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20

同体积马铃薯、清水、浓盐水轻重比较

21

热起来了

测量毛衣、书本的温度

22

给冷水加热

塑料袋装水在冷。

热水中的变化实验

23

密闭试管中的水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24

液体的热胀冷缩

水的热胀冷缩实验

25

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26

空气的热胀冷缩

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27

金属热胀冷缩码

铜球的热胀冷缩实验(演示)

28

钢锯条的加热实验

29

热是怎样传递的

铁丝传递热的实验(演示)

30

金属片的传递热的实验

31

传热比赛

三种金属材料的传热本领比较(演示)

32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不同材料杯子的散热比较

33

做一个保温杯

34

测定保温杯的保温性能

35

太阳钟

做一个模拟日晷

36

用水测量时间

滴漏实验

37

我的水钟

做一个水钟

38

机械摆钟

观察钟摆每分钟的摆动次数

39

自制摆的摆动次数观察

40

摆的研究

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

41

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

42

做一个钟摆

改变金属圆片位置的实验

43

做一个每分钟摆动30次的摆

44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观察摆钟齿轮操纵器

45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46

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47

证明地球在自转

傅科摆(演示)

48

谁先迎来黎明

模拟实验感知地球的自转

49

实验感知地球的自转方向

50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模拟地球与北极星的位置关系

51

地球在公转码

模拟实验感知地球的公转(三球仪)

52

一年为什么有四季

模拟实验研究地球的四季成因

53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模拟实验感知极昼、极夜现象

五.各单元概述与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单元概述

   石块放入水中,沉下去了;木块放入水中,浮起来了。

沉和浮是学生见过的十分熟悉的现象。

一方面,学生对于“沉和浮”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

另一方面,对于“沉和浮”他们也有着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例如“在水中,钢铁会沉下去,用钢铁制造的轮船却为什么能浮呢?

”“潜水艇为什么既能潜入水下,又能浮出水面呢?

   人们对浮沉现象的关注已经有几千年了。

表面上看是一些物体在液体中上浮而另一些物体下沉,实际上涉及了许多变量。

这些变量包括物体的体积、重量和液体的密度,归根结底,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有关(阿基米德定律)。

有许多人试图去寻找一个简单的规则来解释这个现象,如他们通常说:

“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这些不精确的概念同样存在于学生的认识中。

   本单元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

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释,而且能够明白物体与被放液体间的相互关系。

当学生开始理解了他们所观察的结果之后,他们将鉴别出导致物体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描述的语言可能和科学家精确的定义不很相同,但通过这些探究可以修正或完善他们的想法,使他们在理解上得以提高。

这个探究过程会使学生认识到他们也可以弄明白事物的规律。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有关物质的密度,它是物质固有的特性之一。

密度是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它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本单元还有一些很重要的具体概念:

当把物体放人一种液体,相同体积下物体与液体重量的不同将决定作用在物体上的浮力的大小。

相同体积下,比液体重的物体会下沉,液体轻的物体会上浮。

   本单元的编写思路是:

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继而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体积大小、重量、液体的密度),最后形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有关沉浮现象的本质解释。

   本单元设计的对物体沉浮的解释有两条途径,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二是用密度的概念解释沉浮现象。

因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也有密切关系,因此,将物体的沉浮原因定位在物体的密度上。

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密度概念要求过高,因此,教科书没有直接出现密度概念,而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用同体积的重量作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密度的前科学概念。

   第1课从学生常见的现象开始。

首先涉及到的是哪些物体在水中下沉,哪些物体在水中上浮,在观察现象的过程中,整理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体积、重量没有关系,只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在这里埋下一个伏笔。

   第2~3课研究沉浮与物体的轻重和体积大小的关系。

相同体积下,重的物体容易沉;相同重量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第4课是沉浮的应用,体现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第5~6课,从另一个角度,即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解释物体沉浮的原因。

   第7~8课,探索液体密度对物体的沉浮影响,最终揭示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物体的密度不同,影响它们的沉浮。

   资料库中的资料,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同时渗透了物体密度的概念。

在相同的体积下,一些物体比水重,一些物体比水轻,它们的沉浮与之相关。

   当然,本单元只是研究了与沉浮现象有关的因素,并不能穷尽沉浮的规律。

关于沉浮的进一步探索、浮力的计算等内容,将在初中的科学课中最终完成。

   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多是以矛盾冲突及产生的问题来引导和驱动的。

如“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同一个马铃薯为什么在第一个杯子里是沉的,而在另一个杯子里却变浮了呢,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了问题再进一步观察、分析,“可能两种液体不一样吧”——提出了推测;让我们来观察比较这两种液体有什么不一样,“可能是水中的白乎乎的东西引起的变化吧”——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就这样使孩子们进人到像科学家那样探究科学的活动过程中。

   在“造一艘小船”的活动中,也是通过“用这几种材料能制作什么样的船”“什么样的船能装更多的货”,以及探究过程中不断产生的“用什么方法保持船的平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船装得更多”等一系列问题来指引学生们设计和制作小船,并不断改进小船的制作的。

   学生们因为有这些不断产生的问题,才会持续进行观察研究活动。

也正是因为他们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继而又产生新的问题,才会使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