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设计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
《《青岛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设计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设计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变形缝应设计止水层,封闭盖板的设计应符合变形缝的变形要求。
1.1.7平面设计时应避免外保温遮挡窗框问题。
设计应根据保温材料厚度预留足够窗垛尺寸。
防外保温吃窗框示意图
1.2外窗渗漏防止措施
1.2.1设计单位在设计外窗施工图时,应在施工说明中标明建筑外窗抗风压、气密性和水密性等级标准及相关要求,并标注选用外窗图集型号、规格,对于重要节点应画出大样图。
1.2.2居住建筑的外窗尽可能采用气密性和保温性较好的平开窗。
因推拉窗很难达到规范要求气密性等级要求,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外窗不宜采用推拉窗。
采用推拉窗应设防止脱落装置。
1.2.3玻璃面积不宜过大,否则,容易引发窗在运输、安装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型材强度不足变形。
1.2.4玻璃厚度、面积应经计算确定,并应符合《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规定
1.3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渗漏防治措施
1.3.1厕浴间、厨房等受水或非腐蚀性液体经常浸湿的楼地面应采用防水、防滑类面层,且应低于相邻楼地面,并设排水坡坡向地漏;
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防水隔离层;
楼层结构必须采用现浇混凝土或整体预制混凝土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楼板四周除门洞口外应做混凝土翻边,其高度不应小于200mm。
1.3.2卫生间等有水房间做降板防水处,在门口处防水做法如图示。
卫生间门口防水挡台示意图
1.4屋面渗漏防治措施
1.4.1住宅楼屋面防水等级宜为II级及以上。
简单种植屋面防水等级不应低于II级。
花园式种植屋面的防水等级应不低于Ⅰ级。
1.4.2设计单位防水构造设计内容应包括保护层、防水层、找平层、保温层、隔汽层(隔离层)、架空隔热层及构造层次的设计及防水节点构造。
重要节点应画出大样图。
水泥膨胀珍珠岩等浆料屋面找坡层应设通气孔。
1.4.3应考虑太阳能安装基座及安装在屋面的护栏、旗杆等不能破坏屋面防水。
1.4.4天沟、檐沟纵向坡度不应小于1%,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20mm;
天沟、檐沟排水不得流经变形缝和防火墙。
1.5栏杆扶手施工控制措施
1.5.1设计对临空栏杆造型应选择恰当,防止攀爬,住宅阳台宜采用实心栏板。
施工图应明确栏杆、扶手详图及栏杆固定节点做法。
1.5.2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不应低于1.05m;
七层及七层以上不应低于1.10m。
栏杆应防止攀登,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
栏杆高度应从楼地面完成面或屋面面层至栏杆扶手顶面垂直高度计算,如栏杆底部有距离楼地面或屋面0.45m以下的台面、横栏杆等容易造成无意识攀登的可踏面,应从可踏面起计算,可踏面以下不计入栏杆高度。
栏杆可踏面高度防护示意图
1.5.3住宅工程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
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爬的措施。
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量起不宜小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
应考虑扶手、抹灰、保温等对楼梯梯段净宽的影响。
1.5.4栏杆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并能承受荷载规范规定的水平荷载。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要求,楼梯、看台、阳台和上人屋面等的栏杆顶部水平荷载,住宅取0.5kN/m。
护栏示意图
1.5.5住宅北向的居室不得设置凸窗,其他方向不宜设置凸窗。
凸窗等宽窗台(宽度大于0.22m),且窗台高度低于0.9m的窗台,栏杆防护高度一律从窗台面算起,高度不低于0.9m。
护栏应贴窗设计,且不得影响窗户开启。
凸窗护栏安装示意
1.6安全玻璃施工控制措施
1.6.1施工图纸中应注明安全玻璃的品种规格。
1.6.2以下部位应按规定使用安全玻璃:
(1).七层及七层以上建筑物外开窗;
(2).单块面积大于1.5㎡的窗玻璃;
(3).距离可踏面高度90㎝以下的塑钢窗;
玻璃底边离最终装修面小于0.5m的其他落地窗;
(4).玻璃幕墙;
(5).与水平面夹角不大于75°
的倾斜窗,包括天窗、采光顶等在内的顶棚,以及吊顶和雨棚;
(6).室内隔断、浴室围护及屏风;
(7).门玻璃;
(8).楼梯、阳台、平台、走廊的栏板和内天井中庭的栏板;
(9).易遭受撞击、冲击而造成人体伤害的其他部位。
1.6.3以下部门应按规定使用安全夹层玻璃:
(1).1、屋面玻璃必须使用安全玻璃。
当屋面玻璃最高点离地面高度大于3m时,必须使用夹层玻璃。
用于屋面的夹层玻璃,其胶片厚度不应小于0.76mm。
(2).2、当承受水平荷载的栏板玻璃最低点离一侧楼地面高度在3m或3m以上、5m或5m以下时,钢化夹层玻璃公称厚度不小于16.76mm。
1.6.4当承受水平荷载的栏板玻璃最低点离一侧楼地面高度大于5m时,不允许使用玻璃栏板。
1.6.5安装在易于受到人体或物体碰撞部位的建筑玻璃,如落地窗、玻璃隔断等,应采取保护措施。
对碰撞后可能发生高处人体会玻璃坠落情况的,必须采用可靠的护栏。
1.7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控制措施
1.7.1应考虑扶手、抹灰、保温等对楼梯梯段净宽的影响。
1.7.2设计时住宅公共走廊、室内走廊等净宽应考虑抹灰、保温等对的影响。
走廊和公共部位净宽不应小于1200.
1.7.3楼梯休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00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m,且包括每个梯段下行最后一级踏步的前缘线0.3m的前方范围。
梯段净高示意图
1.7.4框架梁底距休息平台地面高度小于2米时,应采取防碰撞措施。
如设置与框架梁内侧面齐平的平台栏杆(板)等,休息平台净宽从栏杆(板)内侧算起。
1.8其他常见问题防治措施
1.8.1不隔音及噪音问题防治措施
1.8.1.1住宅楼板板、分户墙体隔音问题:
(1).在住宅平面设计时,应使毗连分户墙的房间和分户楼板上下的房间属于同一类型。
住宅分户墙及楼板应做保温隔音处理。
空气声计权隔声量均应不小于40dB。
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不应大于75dB。
(2).为了减少由门窗传入的噪声,外墙的门窗缝必须严密。
外窗的隔声性能:
沿街的住宅或环境噪声较大时,应采用隔声性能好的PVC型材或隔热断桥铝型材和中空玻璃,中空玻璃的空气层厚度不宜小于9mm。
1.8.1.2电梯井道靠住宅侧应做隔声降噪处理,提高电梯井壁的隔声量、在电梯轨道和井壁之间设置减震垫等减低固体传声;
电梯机房不应布置在住宅户内上方。
1.8.1.3布置在住宅楼上的水箱间地面应做防水隔音楼面,且应考虑固体传音,水箱间内水泵设备不应直接放在楼板上,其设备基座及设备底部均应设置减震垫。
水箱间内水泵及其设备不宜放在卧室正上方。
1.8.1.4住宅下部地下室不宜布置平时需使用的风机房、变配电、水泵房等设备用房(人防用房除外)。
1.8.2消防箱暗埋时,消防箱背面应采取防火隔声措施,且靠住户侧不应做墙通透式暗埋设计。
1.9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措施设计要点
1.9.1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产生应力集中。
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如下图填充区域示意)或设置梁(或厚板)封闭凹口,使建筑平面规则。
当楼板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当不能设置梁时应设置暗梁,并在梁或暗梁处配置板顶受力筋,加大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凹口状平面建筑的加强示意图
形状不规则楼板的加强示意图
1.9.2设计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在确保楼板承载力的前提下,应适当提高楼板的刚度。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设计厚度一般不宜小于120mm(短边长度不大于3.6m的开间,可适当降低要求,但不宜小于100mm);
厨房、厕浴、阳台等处板厚不得小于90mm,并宜双层双向配筋。
应注意楼板内置管线对楼板的削弱可能引起板裂缝,当埋设线管较密或线管交叉时,板厚不宜小于120mm。
对过长的单向板,设计时应进行抗裂验算,适当加强板底部的受力钢筋,合理确定加密分布筋的配置。
单向板宜采用如下分布筋:
短边跨度L(m)
板厚h(mm)
分布筋(AS为受力筋面积)
L≤3.6
80≤h≤120
6@150且>
15%AS
3.6<L≤4.5
120<h≤150
8@200且>
4.5<L≤6
150<h≤200
8@150且>
6<L≤7.5
200<h≤250
10@200且>
7.5<L≤9
250<h≤300
10@150且>
1.9.3现浇板配筋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以增加与现浇混凝土的握裹力,不宜采用光圆钢筋,选筋应遵循小直径、小间距的原则。
1.9.4屋面、建筑物两端的开间、变形缝两侧端开间及跨度大于4.2m的现浇板(如下图填充区域示意)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
建筑物两端、变形缝两侧及跨度大于4.2m的现浇板(斜线填充区域)需加强配筋
1.9.5外墙悬挑板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如下图示意),钢筋数量、规格不应少于710,其截断位置应根据弯矩包络图确定。
端开间阳角处容易出现裂缝,宜采取防裂措施。
板悬挑阳角放射筋布置
板悬挑阴角附加筋布置
1.9.6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产生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筋。
板的上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截面积的0.15%,且不小于6@200。
宽度急剧变化的楼板需加强配筋
开大洞口削弱的楼板及其相邻楼板(斜线填充区域)需加强配筋
1.9.7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当大于C30时应采取抗裂措施,如优先采用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水泥;
采用减水率高、对混凝土收缩影响小的外加剂;
采用中、粗砂;
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沿纵横两个方向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
减小钢筋间距、各跨底部钢筋的间距及钢筋规格尽量统一以便将底部钢筋拉通布置等措施。
1.9.8剪力墙结构的住宅,当其长度大于45m且无变形缝时,宜适当加强楼板配筋,并宜在中间位置设置后浇带,后浇带处应设置双层钢筋。
当后浇带是为减少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温度应力时,后浇带混凝土与两侧混凝土浇注的时间间隔不宜小于2个月;
当后浇带是为调整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时,后浇带混凝土还应在两侧结构单元沉降基本稳定后再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