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梁钢筋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下载.doc
《T梁钢筋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梁钢筋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下载.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包括钢筋下料单、定位网检查记录、半成品检查记录、支座板尺寸检查记录、钢筋绑扎检查记录、钢筋保护层检查记录。
3、技术要求
3.1构造筋下料长度允许偏差为±
10mm,切断刀口平齐,两端不应弯曲。
3.2管道定位网片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也可以采用定位网片与轨道筋结合;
端模板处管道不应下垂。
当采用金属螺旋管时,应在管内穿入塑料管等,管道应平顺,定位应准确,绑扎应牢固,并确保浇注混凝土时管道部漏浆、上浮、旁移。
3.3螺纹钢筋连接应采用闪光对焊,其具体要求如下:
3.3.1接头周缘留有适当的镦粗部分,并呈均匀的毛刺外形。
3.3.2钢筋表面无明显的烧伤或裂纹。
3.3.3接头弯折的角度小于4o。
3.3.4接头轴线的偏移小于0.1d,并小于2mm。
3.4钢筋绑扎允许偏差:
3.4.1翼板主筋间距与设计位置允许偏差为±
15mm
3.4.2底板钢筋间距与设计位置允许偏差为±
8mm
3.4.3箍筋间距允许偏差为±
3.4.4箍筋的不垂直度≤1%
3.4.5钢筋保护层允许偏差为0~+5mm
3.4.6其他钢筋偏移允许偏差为±
20mm
钢筋下料及绑扎前按设计要求进行钢筋下料,按照图纸布置进行钢筋的绑扎。
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预应力有冲突的钢筋进行适当调整,
T梁钢筋施工方案:
直接在制梁台座上进行肋板钢筋绑扎完立模板再进行翼板钢筋绑扎,梁场设预制台座20个。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每个作业单元为一个完整的作业区,包括四个区域:
钢筋原材存放区、钢筋加工区、钢筋半成品存放区、钢筋绑扎区。
施工程序为:
原材进厂向监理工程师报验、钢筋下料、钢筋弯制、半成品存放、半成品运输、钢筋绑扎、钢筋吊装、报检验收。
4.2钢筋工程工艺流程图
钢筋解盘
钢筋除锈外观检查
钢筋调直机调直
钢筋下料
安装端模
钢筋弯制
绑扎肋板钢筋
定位网检查
穿抽拔管
安装侧模
绑扎翼板钢筋
5、施工要求
本合同段预制T梁采用φ8、φ10两种II级钢筋,Φ12、Φ16、Φ25、Φ28四种I级钢筋。
其中预应力钢束定位采用Φ12钢筋,主梁负弯矩定位采用φ8钢筋,梁肋采用φ10、Φ12、Φ25钢筋,翼板采用φ10、Φ12钢筋,梁端封锚采用φ10钢筋,梁端锚下采用φ10、Φ12、Φ16钢筋,横隔梁采用φ10、Φ12、Φ25、Φ28钢筋。
5.1钢筋下料
下料时根据施工图中梁体钢筋的编号和下料尺寸的长短,统筹安排以减少钢筋的损耗。
钢筋下料时要先下长料,后下短料,去掉外观有缺陷的地方;
钢筋下料长度误差为±
10mm。
在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裂纹,立即停止工作并及时向主管工艺技术人员反映,妥善处理;
钢筋断口不得有起弯现象。
钢筋下料前的准备工作有:
外观检查、除锈调直、下料长度的确定、钢筋切断。
钢筋下料前首先要检查外观质量,不得使用有裂纹、氧化皮、油污的钢筋。
5.2钢筋弯制
设计图纸所标尺寸为钢筋中心线间距尺寸。
钢筋端部有标准弯钩者,其标注尺寸为自弯钩外皮顶切线与钢筋轴线交点的尺寸,如图1-4所示。
5.2.1所有受拉热轧光圆钢筋的末端应作成180°
的半圆形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dm≥2.5d,钩端应留有≥3d的直线段(图1)。
5.2.2受拉热轧带肋(月牙肋、等高肋)钢筋的末端采用直角形弯钩,钩端的直线段长度≥3d,直钩的弯曲直径dm≥5d(图1)。
5.2.3弯起钢筋弯成平滑的曲线,其曲率半径大于钢筋直径的10倍(光圆钢筋)或12倍(带肋钢筋)(图2)。
5.2.4使用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带有弯钩(半圆形、直角形或斜弯钩)(图4);
弯钩的弯曲内直径要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
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为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图1半圆形弯钩
图2直角形弯钩
图3弯起钢筋图4钢筋末端弯钩
钢筋弯制时先试弯一根,检测其各部尺寸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过程中如发现钢材脆断、过硬、回弹或对焊处开裂等现象应及时停止制作并向主管技术人员反映,查出原因正确处理;
弯制钢筋时,当钢筋直径≥20mm时,每次最多不超过2根;
钢筋直径≤12mm时不超过5根。
箍筋的末端向内弯曲,以避免伸入保护层;
预应力管道定位网片采用电焊机点焊加工,其尺寸误差±
2mm,其中,水平筋的尺寸是对最下一根钢筋中心而言,竖向钢筋的尺寸是对网片中心而言。
网眼尺寸误差≤3mm。
钢筋加工成型后,按编号分类、分批存放整齐,设置标识牌,并做好防锈蚀和污染。
钢筋成型检查标准见下表
序号
项目
标准
1
标准弯钩内径
≥2.5d(180°
),5d(90°
)
2
标准弯钩平直部分
≥3d
3
长度尺寸误差
±
10mm
4
弯起钢筋的弯起位置误差
5
箍筋、蹬筋中心距尺寸
3mm
6
钢筋标准弯钩外型与大样偏差
0.5mm
7
成型筋外观
平直、无损伤,表面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
老锈
5.3钢筋焊接
5.3.1焊接要求
钢筋的连接采用电弧焊,热轧光圆钢筋和热轧带肋钢筋的接头采用搭接、帮条电弧焊时,除应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搭接接头的长度、帮条的长度和焊缝的总长度应符合规定。
(2)搭接接头钢筋的端部应预弯,搭接钢筋的轴线应位于同一直线上。
(3)帮条焊的帮条,宜采用与被焊钢筋同级别同直径的钢筋。
当采用同级别、不同直径的钢筋作帮条,且被焊钢筋与帮条钢筋均为Ⅰ级钢筋时,两帮条钢筋直径应大于或等于0.8d;
当被焊钢筋与帮条钢筋为Ⅱ、Ⅲ级钢筋时,两帮条钢筋直径应大于或等于0.9d。
帮条和被焊钢筋的轴线应在同一平面上。
(4)焊缝高度h应等于或大于0.3d,并不得小于4mm;
焊缝宽度b应等于或大于0.7d,并不得小于8mm
(5)钢筋与钢板进行搭接焊接时,搭接长度应等于或大于钢筋直径的4倍(Ⅰ级)或5倍(Ⅱ级)。
焊缝高度h应等于或大于0.35d,并不得小于4mm;
焊缝宽度b应等于或大于0.5d,并不得小于6mm。
(6)在场地实施电弧焊时,均应采用双面焊缝,只有在脚手架上施焊才可采用单面焊。
(7)焊接地线应与钢筋接触良好,不得因接触不良而烧伤主筋。
(8)帮条与被焊钢筋应采用四点固定。
搭接焊时,应采用2点固定。
定位焊缝应离帮条端部或搭接端部20mm以上。
(9)焊接时,应在帮条或搭接钢筋的一端引弧,并应在帮条或搭接钢筋端头上收弧,弧坑应填满。
钢筋与钢板间进行搭接焊时,引弧应在钢板上进行。
第一层层焊缝应有足够的熔深,主焊缝与定位焊缝应熔合良好。
5.3.2电弧焊接用焊条在设计未作要求时,应符合下表要求:
钢筋级别
搭接焊、帮条焊
Ⅰ
E421
Ⅱ
E502、E506
每次改变钢筋级别、直径、焊条类型或调换焊工时,应预先用相同材料、相同焊接条件和参数,制作两个拉力试件,当试验结果均大于该级别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方可正式施焊。
5.3.3电弧焊接钢筋接头的缺陷和尺寸偏差允许值
名称
单位
允许偏差值
帮条对焊接头中心的纵向偏移
mm
0.5d
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弯折
°
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
0.1d
焊缝高度
0.1d,0
焊缝宽度
焊缝长度
-0.5d
咬肉深度
0.05d
0.5
8
在长2d的焊缝表面上,焊缝气孔及夹渣的数量和大小
个
mm2
5.4钢筋绑扎
在预制台座上绑扎,先绑扎好梁肋钢筋,等立好模板再进行翼板钢筋绑扎。
5.4.1钢筋绑扎
5.4.1.1绑扎流程
绑扎梁肋钢筋→调整好预应力管道及通风孔的位置假→绑扎翼板钢筋。
5.4.1.2绑扎要求
(1)在钢筋的交叉点,用20#铅丝绑扎,按逐点改变绕丝方向(8字形)交错扎结。
箍筋、翼板筋其两端交点都绑扎;
钢筋弯折角与纵向分布筋交点都绑扎;
下缘箍筋弯起部分与蹬筋相交点绑扎;
其余各交点采用梅花型跳绑;
绑扎点拧紧,如有扭断的扎丝必须重绑;
为保证绑扎后的钢筋骨架不变形,骨架所有绑扎点的绑扎方向为“人字形”,对焊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大于50%。
(2)梁体的箍筋与主筋垂直;
箍筋的末端向内弯曲;
箍筋转角与钢筋的交接点均需绑扎牢固。
箍筋的接头(弯钩结合处),在梁中沿纵向方向交叉布置。
(3)当翼板钢筋与梁肋钢筋相碰时,适当移动翼板钢筋。
但偏差控制在15mm以内。
(4)梁肋、翼板钢筋分别在台座上进行绑扎。
在绑扎梁肋钢筋时要注意预应力管道的顺直度;
绑扎翼板钢筋时,要注意泄水管、泄水孔等孔洞的留置。
在绑扎孔洞处钢筋时将其断开,然后用井字形钢筋进行加强。
(5)钢筋绑扎、接头的其他要求按照施工大样图的要求施工。
绑扎钢筋时,配置的钢筋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在绑扎钢筋前,对照施工图核对钢筋直径、规格、数量和编号,备足材料,同时备足砼垫块、绑扎工具及扎丝。
钢筋骨架制作及安装尺寸偏差见表1、表2
表1钢筋骨架制作及安装尺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的净尺寸
弯起钢筋的位置
箍筋内边距离尺寸差
表2钢筋绑扎允许偏差
翼板主筋间距及位置偏差(拼装后检查)
≤15mm
底板钢筋间距及位置偏差
≤8mm
箍筋间距及位置偏差
梁肋箍筋的不垂直度(偏离垂直位置)
钢筋保护层厚度与设计偏差
+5mm、0
其他钢筋偏移量
≤20mm
预留芯管与任何方向偏差
距跨中4m范围≤4mm其余部位≤6mm
钢筋骨架底部的垫块需要承担整个骨架的重量,因此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免发生变形和被压碎。
安装制孔管
预应力孔道,采用橡胶抽拔管成型。
钢筋骨架绑扎的同时安装橡胶制孔管,安装制孔管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采用的橡胶抽拔棒无表面裂口、表面热胶粒、胶层海绵、胶层气泡、表面杂质痕迹长度小于3mm,深度不大于1.5mm,且每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