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顶最新新课标高考考纲详细文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卓顶最新新课标高考考纲详细文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卓顶最新新课标高考考纲详细文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
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
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
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
第ⅱ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分。
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必考题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内容。
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
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地理学科选修模块:
“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
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0分。
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
历史学科选修模块: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5分。
4、分值比例:
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5、组卷:
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ⅲ.考试内容
政治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所谓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
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是对信息的理解。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因而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的思维能力。
在知识内容迅速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的当代,这种捕捉新的讯息,感受新变化、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就更凸显出其重要性。
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首先表现为审题的精准,其次是能把握各种信息的性质,回应信息提供的情境。
事实上,对信息的处理将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信息获取的路径教之学习更为宽广,其目的除丰富社会体验、文化内涵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信息传递的内容,准确地分析事物的实质,判断事物的发展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办法。
获取和解读信息,就是考生对试题案例所提供信息的提炼和整理。
高考命题从注重能力考查的角度出发,会不断地引入新材料、构建新情境,从而使试题在内容上蕴涵较多的信息,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要求考生在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解读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中也应具有一定的概括、归纳和演绎能力,这是考生解答问题的起点。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首先,某些问题的答案就自然地隐含在试题的文字表述之中。
其次,试题设计的思路也往往包含在题目的行文之中,通过审题,了解命题的意图,有助于准确把握试题的脉络。
考生回答问题时必须明确试题要求回答的方向与内容。
试题均有一定的要求与指向,考生不能抛开试题的要求而随意回答。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从试题的呈现方式看,主要有文字和图表两类。
图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柱形图、扇形图、统计表,还包括漫画等。
图表的特点有其直观的一面,例如,表格中的数据只需横向或纵向比较就可以得到数据的发展趋势;
图表的特点也有其复杂的一面,例如,表格略去了其他陈述性文字,仅保留抽象的数据,则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就需要考生进一步去发掘。
在当前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图表、数据往往用于表现形势、环境、资源、产业、事物发展的过程等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图表能够得到更为直观、更为系统的体现,能够帮助人们历史地、全面地观察事物的演变,所以现在被人们广泛使用。
在解释这些图表的时候,主要是要学会判断图表所呈现的事物;
其次,要进一步发掘信息价值,找寻图表所列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说到底就是要能够用图表、数据来把握事物的特征、规律或关系,应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多角度、多层次的描述。
3.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在对试题进行通读、理解之后,必须对试题的所有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对不同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整合。
试题围绕某个主题通过一定的背景材料构建新的情境。
背景材料中一般会包括回答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但是背景材料在为主题服务的同时,并不是一次性地、集中地将问题的各个要点全部展现出来,试题的设计由于形式的多样化而使主题的要点分散于各个数据、图表或文字之间,需要从中提炼、整合,形成完整的观点或认识。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所谓调动知识,是指对原有知识资源的支配。
调动和运用知识,即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地联系,并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因而这一能力目标既检测受试者的思维速度与品质以及其所具有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备程度,又是对学习意义的深化。
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目的。
要能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来解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但考生解答问题时所需调动和运用的知识并非是完全可以照搬已有知识储备的。
试题所设置的新的情境、提出的新的问题要求考试从知识储备系统中查找,甄选出已存储的、相关的知识,将它重现和再认,并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将之运用在特殊的要求中。
1、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作出必要的判断
所谓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知识的问题主要是指运用知识的准确性问题。
主要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对于不同的问题用相应的知识来说明。
倘若所调用的知识与试题的情境、要求等不相符合,或者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答非所问,则对问题的回答就是无意义的。
第二,所调用的知识与试题要求相对应时,也应满足知识体系上的科学性。
这能反映考生在日常学习中积累知识和掌握知识是否扎实。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非选择题的部分,政治科考试在涉及问题时由于表述的不同所要求考生回答的内容也是不同的。
例如,设问中的要求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差别,“为什么”、“怎么样”的问法,更多地强调把重点放在如何运用知识上。
这也就要求考生在认识和说明问题的时候,应注意这些差别,有针对性地调动知识,判断并回答问题。
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以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以及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作为情境材料呈现在试题中,是政治高考命题的一种重要形式。
因此,政治科高考除了要求考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课本知识外,还要求考生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来回答问题。
3、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考生不仅要能够调动和运用课本以及重大时事等政治学科的相关知识来解答问题,而且要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积累的各学科各方面的知识,所形成的“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如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等,考生检索知识的能力越强,就越能准确地调动和运用知识。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
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阐释事物即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
“描述和阐释事物”在考试时往往是题目的具体要求和任务。
描述事物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观察的细致、全面,表达的准确、简洁;
而阐释事物的能力则在准确表达的同时,又表现为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指能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政治学科术语予以叙述。
1、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中学政治教学,绝大部分知识是以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的形态呈现。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是中学政治教学的最基本能力要求。
2、能够利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理解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1)所谓历史的观点和方法,就是在考察事物的特征时,加入时间的因素,即着眼于事物发展变化本身与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条件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认识这种变化的规律性及意义等。
所谓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不能孤立地、静止地观察和分析问题。
(2)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现象描述的是事物的外部表现和表面特征。
本质指的是事物的内在联系。
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不仅要学会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现象,更要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3、综合阐述或评论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对于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阐述和评论,不仅局限在某一模块的角度,还要注重政治学科中几个模块知识的综合运用。
通过这种知识的综合,使知识体系本身得到充实和扩展,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四)论证和探究问题
论证在逻辑学中的含义是指引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述过程。
而当这一过程在考试形式中出现,则主要表现为回答问题或完成题目要求的任务时论述和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