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 X 线摄影检查和诊断共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8690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乳腺 X 线摄影检查和诊断共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乳腺 X 线摄影检查和诊断共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乳腺 X 线摄影检查和诊断共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乳腺 X 线摄影检查和诊断共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乳腺 X 线摄影检查和诊断共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乳腺 X 线摄影检查和诊断共识文档格式.docx

《乳腺 X 线摄影检查和诊断共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腺 X 线摄影检查和诊断共识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乳腺 X 线摄影检查和诊断共识文档格式.docx

4.正常人群普查:

36-40岁及55岁以上妇女每1.5-2.0年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1次,高危人群检查周期可缩短为每年1次;

41-54岁妇女每年建议行乳腺X线摄影1次。

三、最佳检查时间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检查尽量避开经前期。

最佳检查时间是月经来潮后7-10d。

绝经期妇女检查时间不做特殊要求。

四、一般禁忌证除非因为怀疑恶性钙化等特殊情形,且不能采用其他检查方式替代,孕妇通常不进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

6个月内准备妊娠的妇女也不宜行此检查。

乳腺X线摄影技术一、投照方位命名原则根据X线自X线管到成像物质的方向,结合人体解剖方位来确定。

应避免使用不规范的译名或概念含混的名称。

二、常规投照投照技师站位应在被检测乳腺的对侧。

常规投照体位包括头尾位和内外斜位,酌情可用侧位替代内外斜位。

1.头尾位:

确定局限性病变的内外空间位置。

(1)摄影体位:

受检者面对乳腺机,身体外转5°

-10°

,被检乳腺下缘置于检查台上。

检查台高度应调节至乳腺下缘转角处平面。

乳腺放置在检查台中央后用压迫板压迫。

(2)中心线:

X线自头端投射向尾端。

中心线在乳头的正后方(乳头与胸壁的垂直连线上)。

(3)机架C臂角度:

(4)标准图像显示:

内外侧乳腺组织均大部分显示(通常外侧乳腺组织可能有少部分不能包括在图像中)。

胸壁肌前缘尽可能有少部分显示在乳后区域。

乳头居中且位于乳腺前缘切线前方。

双乳图像配对放置时,乳腺在图像中央.内外剩余空间宽度双侧应基本一致。

2.内外斜位:

大致确定局限性病变的上下空间位置。

除能观察乳腺大部分区域外,还能观察外上方的乳腺腋尾部、胸大肌、腋前淋巴结等。

受检者面对乳腺机,稍微外转,被检乳腺和同侧腋前皱襞(包括胸大肌外上部分)置于检查台上。

检查台外上转角顶点正对受检者被检侧腋窝尖,使检查台边缘贴近被检侧腋中线,保持乳腺外缘及腋前皱襞(胸大肌外缘)与检查台边缘平行,压迫固定投照。

X线自内上向外下投射,中心线在乳头稍上平面。

30°

-60°

原则上使同时旋转的检查台与受检者的胸大肌平行。

为保证图像解剖位置评判的一致性,推荐内外斜位投照机架旋转角度为45°

乳腺被推向前上,乳腺实质充分展开,乳后脂肪间隙和绝大部分乳腺实质显示在图像中。

乳头在乳腺前缘切线前方。

胸大肌上宽下窄投影于图像内,胸大肌下端引出与胸大肌前缘垂直的直线,该线向前能与乳头重叠或在乳头下水平。

乳腺下缘应包人图像内,图像后下部并能显示1-2cm下胸壁。

双乳图像配对放置时,乳腺上下高度双侧应对称。

3.侧位:

为了结合头尾位精准定位,在乳腺二维穿刺定位、导管造影需要确定病变准确位置时,可采用侧位代替内外斜位。

侧位分为内外位和外内位,机架转角为±

90°

侧位的局限性在于腋前胸大肌区域显示不足。

三、补充投照对于内外斜位及头尾位未能满意显示乳腺解剖结构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以下投照体位。

1.扩展头尾位:

常规头尾位不能完全将乳腺内份或外份投射入图像内,根据需要可以加做内侧扩展头尾位或外侧扩展头尾位,分别显示乳腺内侧份或乳腺外侧份的结构及病变。

2.腋尾位:

乳腺实质组织可延伸至腋前下区域,该处可有副乳或腋前组淋巴结,为了使X线中心线接近该区域,更好地显示腋前下区域,可采用专门的小压迫板拍摄腋尾位,投照时机架转角与内外斜位相似。

3.乳沟位:

如果乳腺局限性病变极端靠近乳腺内侧份深面,且受检者乳腺较大,其双侧乳腺内侧缘较近,形成明显乳沟,可作乳沟区投照。

乳沟位投照方位与头尾位相似,但X线中心线移至乳腺内侧乳沟区。

4.尾头位:

当怀疑为乳腺上份病变时,为了避免物片距过长,图像失真模糊,或避免常规头尾位压迫板下降过程中乳腺上部病变滑脱,可以采用尾头位。

对胸椎后弓畸形的患者也可以使用尾头位来代替头尾位摄影。

尾头位投照机架旋转角度为180°

5.切线位:

部分乳腺皮肤或皮下组织的钙化、肿块等病变可投影于乳腺内,造成误诊,可采用切线位鉴别。

切线位投照机架旋转角度可以灵活掌握。

6.旋转位投照:

常规摄影后,需要排除投射路径上致密乳腺组织重叠掩盖病变时,可加摄旋转头尾位或旋转内外斜位,即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乳房,改变乳房内部乳腺组织的投射角度,保持旋转状态进行压迫后摄影。

旋转方向应标记在图像上。

四、点压放大摄影为了评价在常规乳腺X线摄影中显示出的一些局灶性微小改变,可进一步行点压放大摄影。

采用点压迫板和放大台。

投照方位取内外斜位和头尾位,也可视情况使用其他任意角度投照。

阳极靶面焦点取0.1mm,以便清晰显示病灶细节。

五、假体植入后的乳腺X线摄影隆乳术后假体植入的乳腺X线摄影,除常规投照头尾位和内外斜位外,还需采用Eklund方法。

将假体尽量向胸壁方向挤推,同时向外牵拉乳腺,使乳腺实质组织尽量充分显示于曝光野内,有利于显示其中的病灶。

如果检查目的是为了观察假体本身,则假体植入后的乳腺不必采用Eklund方法摄影,但乳腺加压应适当降低压力。

六、导管造影用于诊断病理性乳头溢液。

了解溢液导管管径、腔内占位及管壁破损侵蚀情况,帮助确定导管病变及其位置、范围等,并规范检查程序。

七、乳腺摄影引导定位及活检1.乳腺术前穿刺定位:

用于在2个投照方位图像上确定乳腺内有临床需切除,且不能用手触及的病灶。

在二维手动定位穿刺或三维立体自动定位穿刺下,放置内芯为可弹开金属钩丝的穿刺针。

常用的钩丝根据其尖端形态分为单钩型和双分叉型2种。

规范检查程序。

2.乳腺核心钻取组织活检:

对于在乳腺2个不同投照方位图像上怀疑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可采用乳腺组织钻取活检。

由于精度的关系,不推荐使用乳腺摄影机二维定位方式进行核心钻取组织活检。

除非对较大乳房活检,截取组织区域远离其下方的乳腺机台板,应禁用垂直方向扳机式活检枪穿刺活检,以避免击穿乳房下方的数字化成像板。

检查程序需规范。

对于微小病灶,为避免活检去除了钙化或小肿块等病灶标志,在活检结束穿刺套针拔出前,应放入专用的钛合金标记物,便于在活检病理报告为乳腺癌时,进一步行乳腺摄影引导下的术前穿刺定位切除病灶。

八、乳腺加压技术乳腺加压的目的是固定乳腺,使乳腺的前后部组织厚度保持一致,以获得优良的图像,还可降低辐射剂量。

常规压迫力约为120N。

对于小乳房、隆乳术后、局部乳腺皮肤溃破或导管碘剂造影,压力应适当降低。

乳腺常规投照压迫时,要注意压迫板边缘应贴着胸壁向下压迫,尽量包全乳腺基底部组织。

九、曝光参数通过曝光参数选择控制阳极靶面和滤波片组合、阳极焦点大小、电压、电流、滤线栅等。

自动曝光控制或自动参数选择参数由设备自动选择。

曝光时注意按钮分2段按压,首先半按为设备留出测试时间,然后根据指示灯提示将按钮按到底进行曝光。

手动调整曝光参数的原则是:

对厚度小的乳腺最好用钼靶,对厚度大的乳腺更适宜使用钨靶;

电压随着厚度增加而增加,相应的滤波片亦从钼、铑,上升到银滤波片等。

具体曝光数值可根据设备操作手册设置。

CR如果使用自动曝光控制,必须由生产厂家更改曝光剂量,避免过度放射剂量照射。

十、图像打印冲印胶片要注意保证影像背景黑化度,乳腺组织影像的层次和对比度,着重关注乳腺内实质的显示。

格式要求:

(1)常规内外斜位和头尾位图像屏幕显示或胶片打印,双乳相同投照体位应配对背靠背摆放,内外斜位乳腺上、下不能倒置。

头尾位要求图像上方为乳腺外侧,下方为乳腺内侧。

(2)每一投照方位图像上显示的字符应与乳腺影像一致正放。

(3)屏片系统摄片在乳腺图片的外上及外下空白处应标识医院名称、投照技师代码、患者姓名、影像号、检查时间、左或右及投照方位。

(4)数字化摄影在每一投照方位乳腺图片的外上空白处标识一般信息,包括医院名称、投照技师代码、患者姓名、出生时间和(或)年龄、性别、影像号、检查时间、左或右及投照方位等。

(5)在每一投照方位乳房图片的外下空白处标识技术参数,包括窗宽、窗位、图像放大率、机架旋转角度、平均腺体曝光剂量、皮肤曝光剂量、电压、电流、阳极靶面和滤波片组合、乳腺压迫压力、乳腺厚度等。

(6)技术操作无划痕、无水迹、无指纹、无漏光和无静电阴影。

数字图像无探测器影像设备原因的伪影。

乳腺X线诊断报告一、阅片步骤胶片观片灯亮度应适宜。

建议使用特制观片镜或放大镜观察图像细节。

对数字化图像建议在医师工作站上使用双屏软阅读方式观察,调节图像的对比度和层次,适时进行数码放大,利用后处理功能对病灶测量大小。

双乳相同投照体位应配对背靠背摆放,便于对比观察。

二、报告术语

(一)乳腺方位1.病灶位置:

面对患者,对乳腺呈钟面观察(1-12点)并记录相应位置的病变。

亦可按乳腺4个象限(外上象限、内上象限、外下象限及内下象限)和1个中央区(乳头正后方区域)来观察。

乳头后方与乳晕相邻区域是乳头后区。

内外斜位或侧位片显示胸大肌上部重叠区域为腋尾区。

再向上即腋前区,该区可见部分腋淋巴结,少数女性还可见发育变异的副乳。

2.病灶深度:

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3.导管造影病灶的测量:

以乳头基底为准向乳腺内测量,报告导管病变的准确位置。

(二)乳腺组织构成分类1.a类(脂肪类):

双乳几乎均为脂肪。

2.b类(散在纤维腺体类):

纤维腺体密度小区域性分散存在。

3.c类(不均匀致密类):

双乳不均匀性致密,可遮掩小肿块,分为弥漫和局限2种情况,局限致密可发生在单侧乳腺。

4.d类(极度致密类):

双乳极度致密,使乳腺X线摄影敏感度降低。

(三)乳腺X线摄影征象1.肿块:

指在2个不同投照位置均可见的占位性病变。

描述以下特征:

(1)形态:

包括圆形、卵圆形、分叶形和不规则形。

(2)边缘:

对于判断肿块的良、恶性最为重要。

边缘清晰指≥75%的肿块边界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晰、锐利,其余边缘被周围纤维腺体组织遮盖,常为良性征象。

边缘模糊指肿块轮廓可见,但边缘无法准确划分,通常为恶性征象,表明病变向周围侵袭,也可能是由邻近致密的纤维腺体组织遮掩原本边缘清楚的肿块所致。

小分叶指病灶边缘呈小波浪状改变。

毛刺边缘是病灶边缘向外发出的放射状线影,长短不一,根部较粗。

小分叶和毛刺边缘为常见的恶性征象。

良、恶性肿块均可出现低密度阴影环绕。

良性肿块环绕低密度弧线影厚度通常约1mm,称为晕圈征。

部分恶性肿块周围出现的低密度环影,完整或不完整.厚度不均匀,超过2mm,最厚可达12mm,称为恶性晕圈征,是恶性病变较为特征的征象之一。

(3)密度:

与周围的乳腺实质相比,分为密度增高、等密度、密度减低3种描述。

多数乳腺癌呈密度增高影或等密度影。

含脂肪的肿块可显示为低密度影,多为良性病变。

肿块可以合并高密度的钙化影。

2.钙化:

钙化表现为高密度影,主要从形态和分布2个方面描述。

钙化形态分为典型的良性钙化和拟似恶性的钙化。

典型良性钙化分为:

(1)皮肤钙化:

典型者呈小环状,中心呈透亮改变;

可多个小环成簇分布。

不典型者可借助切线投照予以鉴别。

(2)血管钙化:

呈断续双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