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心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要有后进生辅导、转化措施和后进生名单。
对后进生的辅导,要从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辅导及转化措施。
4、学校要对教师学科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审阅。
每一年级每一学科都要有教学计划,对于身兼多年级多学科的教师,学校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整体安排,确定详写和简写。
(二)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预测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制定应对措施,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
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
5、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
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后记等。
——关于备课管理的意见:
(1)因人而异,分层要求
教案是为教学服务的,要充分体现实用性、可信度和可操作性。
要力求改变照抄照搬教案、与上课相脱节的现象。
为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提高备课的质量,可根据学校、教师、学科等实际情况,有所区别,分层要求。
基础层的教师(新教师及新任学科)要做到备课规范化,教案要写得详细些,达到备课、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成熟层的教师(任教本学科本教材三年以上)可以在规范化上放宽要求,在备课时,把主要精力和侧重点放在对教材的深入理解上,放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上,放在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上。
在教案编写时可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某些重点环节,精备每个序列或单元中具有典型性的内容,形成并展示个人的教学特色。
对身兼多年级、多学科的教师,学校可根据总体工作安排和教师主攻方向,有侧重点地选择某些学科和年级备详案,其它可备简案,但备简案的年级或学科中要求有一定数量的详案。
(2)提倡教案形式多样化
教案的形式应取决于学科特点,取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教学经验与个性,不必整齐划一。
教师还可以把教案与教材结合使用,提倡教师在教材上圈点批注。
教案模式多样化应有利于教案的实际应用与创新。
(三)课堂教学
1、课堂教学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人为本,体现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观念,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关系,积极推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2、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教师不得挪用其他学科课时,不得擅自缺课,不得自己调课。
课程表调度权属于教导处。
3、教师要提前2分钟到教室,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同时督促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
4、教师的教学行为要规范。
要站立讲课,做到仪表端庄、精神饱满、教态自然;
不在上课中随便出入教室、会客、与室外人交谈;
严禁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
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
不拖堂,不早退。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5、教师要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准确、简练;
板书规范、条理清晰;
正确熟练地使用教学仪器和设备,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运用教学评价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6、课堂教学要努力处理好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要从课堂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案。
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与学生彼此沟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教师要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
要改革教学方式,营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自主评价提供空间;
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关注个别差异,认真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和知识生成状况,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四)听课评课
1、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
2、校领导要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全面听课,力求每学年对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都有所掌握,尤其要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偏弱教师进行重点听课、跟踪听课,体现一定的计划性与针对性。
3、认真做好听课记录,项目填写齐全。
记录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简记主要教学环节,重点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情况,对所发现的闪光之处或问题的思考,做好旁评。
4、课后务必要与授课教师及时交换意见,充分发挥听课对改进教学、指导培养教师的作用。
(五)教学研究
学校要建立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要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从改革实践中提出教研课题。
校长是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要真正确立教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要整合学校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等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
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研员等各方面的作用;
要形成对话机制,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展示成果、提高自我提供平台。
1、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学习教育法规政策;
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学习、研究学科课程标准;
开发当地教育资源,建设校本课程;
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
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生学习方式。
2、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
教研组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精心制定本组教研活动计划。
3、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可以是集体备课、专题讲座、研讨交流、技能竞赛等等。
让每位教师真正参与活动全过程,成为活动的主体,使教研组活动更具活力与吸引力,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研活动要依据年级或学科的师情、学情、教情,针对存在的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确定若干研究重点,并围绕研究重点确定活动内容,组织相关活动。
教研活动可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坚持统一管理。
每学期教研组活动不少于5次,每次活动时间根据活动内容可长、可短,具体要求由学校统一安排。
4、扎实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各校要成立集体备课活动领导小组,同时要分学科成立集体备课活动小组,构建“集体备课网络”。
同时学校要制订科学、高效、具体的集体备课方案,明确备课组长的责任,设置活动安排表,将活动时间、活动地点、中心发言人、活动专题等细化,责任到人,确保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5、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课题组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开题、过程管理和结题工作。
研究人员要注重实验过程,做好材料、数据的积累与分析,及时做好总结,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6、做好活动记录。
活动记录要规范,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内容、与会对象、主持人等。
要详细记录每次活动的中心议题,每个发言人发言的具体内容,活动后达成的共识或得出的结论,取得的效果等。
7、及时总结、交流。
每学期各教研组要对活动开展情况、教研工作重点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总结成绩、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在此基础上,学校要组织开展一次总结交流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达到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布置作业的原则
(1)在内容上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
除保留部分传统型作业外,大部分作业的内容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也就是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的答案要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
作业要精心选择和设计,要重视布置课外阅读、调查、实验等实践性、生活化的作业。
(2)在容量上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
作业布置要着眼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的差异,体现开放性和选择性。
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潜能。
作业数量和难度要适度,有弹性,可分必做题与选做题,按学生实际分层次提出要求。
对学有余力或有特别兴趣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
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要切实保证学生每天能有8-10小时的睡眠时间。
学校要对各科作业的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
(3)在形式上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
要改变单一的文字式作业形式,可以布置一些操作、实验、口头完成的作业;
作业可以在课堂内完成,也可以在课外完成;
可以由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4)在评判上重视过程性和激励性。
教师可以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来。
在评判结果上,要尽量使用激励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2、作业的基本要求:
课外作业内容可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类,因人而异,分为选做题和必做题。
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不仅布置读、写、算的作业,还可布置画、唱、操作、实验、实践、调查、考察、观察等方面的作业。
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随意性作业、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
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初中生课外作业量每天不超过1.5小时。
语文的大作文,每学期不少于八篇,小作文两周一次;
数学原则上每课一次作业,每周不少于四次;
外语每周不少于三次;
物理、化学每周不少于两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科目每周不少于一次;
其它学科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布置课外作业。
小学生课外作业量:
三至六年级每天不超过1小时;
一、二年级原则上不布置课外作业。
作业批阅要及时、认真,尽可能让学生及时获得作业的反馈信息,要重视作业批改后的评语,发挥作业批阅的激励功能。
提倡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