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中外民俗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8070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与中外民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旅游与中外民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旅游与中外民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旅游与中外民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旅游与中外民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与中外民俗Word文档格式.docx

《旅游与中外民俗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与中外民俗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与中外民俗Word文档格式.docx

由于历史上原居平地的台湾原住民(“熟番”、“平埔族”)大量汉化,当前各“平埔”族群并无明确法律地位,借用中华民国早期分类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定义乃将其视为“汉族”;

因此,“高山族”的指涉范围,小于广义的“台湾原住民”(包含各“平埔”族群)或岛上南岛语系族群的实际总和。

值得注意的是,“高山”、“平埔”二分法,是从汉族中心角度出发的政治性泛称,缺乏人类学根据;

此类说法在台湾,被认为含有种族主义与殖民主义的色彩。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还有4462人散居祖国大陆东南沿海。

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无文字。

不同地域的高山族使用不同的语言。

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

“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大陆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

目前该词主要是由大陆所使用,而台湾当局已经停用此名词,在1954年3月14日,台湾当局规定:

高山族包括泰雅、赛夏、布农、邹族、鲁凯、排湾、卑南、阿美、达悟-邵族10个族群。

至2001年7月17日,台湾已确认的高山族族群为13个,新确认的有邵族、噶玛兰族、太鲁阁族、撒奇莱雅族和赛德克族。

另有未被确认的族群,包括:

巴布萨族、巴赛族、洪雅族、凯达格兰族、雷朗族、马卡道族、巴布拉族、巴宰族、猴猴族、西拉雅族和道卡斯族。

历史上,特别是明代以前,并没有高山族这个名称。

高山族民族来源是多源性的,但主要来自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古越人的一支。

自汉族居民移居台湾后,原住民族分化为两部分:

一部分定居平原,与汉族融合,称为平埔人,包括西拉雅族21社,洪安雅族13社,巴布萨族9社,巴则海族4社,拔埔拉族4社,道卡斯族6社,凯达格兰族28社,噶玛兰族34社。

另一部分仍定居于山区,受汉族影响较少,至今保留着原住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特点,现在所说的高山族,一般指这一部分少数民族。

这一部分民族,大多分布在中央山脉和东南部的岛屿上,少数散居在福建、上海、北京、武汉等地。

总人口约40万人,大陆散居有2909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虽然历史语言学者不认为台湾是南岛语言的发祥地。

而就台湾的考古学和民族学研究也还无法将这两者关联在一起,但在大部分原住民族的神话中,可发现他们已把台湾视为其民族的发祥地。

  在与外人发生接触以前,他们以刀耕火种的技术种植粟(小米)、芋头、甘藷等农作物,或饲养猪、鸡、犬等家畜家禽,兼营打猎和捕鱼。

他们没有文字、货币,亦未建立城市,更无类似国家的组织。

但有自己的政治制度、土地制度、经济与宗教体系等。

根据学者的研究,台湾的原住民族可分为两大类∶1.住在西部平原与外界接触较早的平埔诸族,多已融合于台湾汉社会中;

2.住在山区或东部平原的诸族,尚能保持其固有风俗与语言。

后者目前共有泰雅、赛夏、布农、邹、邵、鲁凯、排湾、卑南、阿美、达悟、噶玛兰等11族,总人口约436,131(2003年)。

  高山族地区处于台湾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和兰屿岛上,海拔500至2000米,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

森林宝库"

  高山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

各地区高山语差别较大。

目前起码有15种语言,大致可分为"

泰雅"

、"

曹"

排湾"

三大语群,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等十多个分支。

没有通用的民族文字。

散居于大陆的高族族通用汉语文。

有阿美人、没有自己的文字。

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他们口头文学很丰富,有神话、传说和民歌等。

高山族历史

在台湾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与中国福建的新石器文物关系密切,台湾人主要的应是从中国大陆迁移过去的。

高山族世代相承的传统习俗中,有许多华南古文化的特质,诸如巢居、公廨、舟楫、杵臼、木鼓、生食海产、嗜槟榔、嚼米酿酒、竹筒饮酒、跣足、蹲踞、羽冠、卉服、珠贝、贯头衣、筒裙、断发文身、凿齿、涅齿、穿耳、琴箫挑逗、构屋笄居、崖葬、洗骨葬、歌舞、秋千、木雕、猎头、祭祀、巫术、太阳与蛇和鸟崇拜、祖先崇拜、洪水神话、射日神话、连名制度,等等。

其中巢居、舟楫、断发文身、凿齿、穿耳、生食海产、崖葬、蛇崇拜等都是古越人典型的文化特质,印证了高山族与古越人;

习气共俗,源出一脉。

高山族过去长期处于原始社会发展阶段。

据史载,三国时期,高山族的先民分成若干部落,部落成员称为“弥麟”,公共事务由部落成员共同管理。

他们使用石斧、石锛、石环、用鹿角为矛,用青石为镞,以采集、狩猎为主,畜牧业尚不发达。

盛行男嫁女家的婚姻制度,大约尚处在母系氏族社会阶段。

至7世纪,已有了农耕、畜牧,生产工具仍以石器为主,有少量铁器。

部落有酋长,无赋税,公共事务仍由部落成员管理,有人犯罪,由部落成员根据习惯法共同议决制裁办法,轻者杖责,重则处死。

无文字,不知历法,崇拜山神、海神。

集会时多举行歌舞。

已有雕刻与绘画。

历北宋、南宋、元朝、明、清代各代,台湾与内地的联系日益增多。

据陈第《东番志》等书记载,当时高山族的农业、畜牧业和狩猎,虽较以前有了进一步发展,且已有部分特产与大陆沿海居民进行贸易,大陆人以玛瑙、瓷器、布、盐、铜、簪环之类易高山族的鹿脯、鹿皮、鹿角等,但各部落之间依然“老死不与他夷相往来”,仍过着朴素的生活。

17世纪以后,由于大量汉族迁居台湾,以及郑成功政权采取有利于发展高山族经济文化的一系列措施,加速了高山族社会经济发展。

居住在西南部平原的高山族,有一部分发展进入封建社会。

从16世纪开始,台湾高山族多次遭受外国侵略。

1563年,倭寇侵入北部鸡笼(基隆)一带烧杀抢掠,当地高山族被迫迁居山区。

以后又有荷兰殖民者、西班牙殖民者、美日侵略者侵略台湾,高山族人民给予了坚决抵抗,开展了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斗争,表现出了誓死保卫家园的爱国主义情操。

长期以来高山族和汉族人民共同抵御外国侵略者的侵略,共同开发了台湾。

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台湾50年间,反抗斗争尤为激烈,以1930年的雾社起义规模最大。

1947年又参加了以汉族为主的“二二八”起义。

高山族的生活习俗

高山族在古代以裸为美。

仅以幅布遮阴,毛皮围腰。

但接触汉文化以后,逐步形成男穿长衫女着裙,讲究服饰美。

衣服除兽皮、树皮外,多用自织麻布并加彩纹装饰。

男子衣饰类型,北部常见无袖胴衣、披衣、胸衣、腰带;

中部常见鹿皮背心、胸袋、腰袋、胸衣、黑布裙;

南部常见对襟长袖上衣、腰裙、套裤、黑头巾等。

女子衣饰类型包括短衣长裙和长衣短裳。

雅美人服饰简单,男子以丁字布遮下身,上穿背心;

女子通常上穿背心,下着筒裙,冬天以方布裹身。

  高山族的饮食以谷类和根茎类为主,一般以粟、稻、薯、芋为常吃食物,配以杂粮、野菜、猎物。

山区以粟、旱稻为主粮、平原以水稻为主粮。

除雅美人和布农人之外,其他几个族群都以稻米为日常主食,以薯类和杂粮为主食的补充。

居住在兰屿的雅美人以芋头、小米和鱼为主食,布农人以小米、玉米和薯类(当地称地瓜)为主食。

平埔人还特产香米、喜食“百草膏”(鹿肠内草浆伴上盐即食)。

昔日饮食皆蹲踞生食,现在饮食、烹饪、享用十分考究。

高山族嗜烟酒、食嚼槟榔.。

  高山族蔬菜来源比较广泛,大部分靠种植,少量依靠采集。

常见的有南瓜、韭菜、萝卜、白菜、土豆、豆类、辣椒、姜和各种山笋野菜。

  高山族普遍爱食用姜,有的直接用姜蘸盐当菜;

有的用盐加辣椒腌制。

肉类的来源主要靠饲养的猪、牛、鸡,在很多地区捕鱼和狩猎也是日常肉食的一种补充,特别是居住在山林里的高山族,捕获的猎物几乎是日常肉类的主要来源。

山林里的野生动物很多,如野猪、鹿及猴子等的肉都可入菜。

  高山族的十个族群中各自都有自己独特的食品,其中典型食品有:

腌肉,高山族泰雅人、阿美人储存肉类的方法,其中泰雅人腌猴肉和阿美人腌鹿肉和野猪肉别具一格;

咂酒,高山族排湾人、布农人土法酿制的一种米酒。

  在主食的制作方法上,大部分高山族都喜把稻米煮成饭,或将糯米、玉米面蒸成糕与糍粑。

  布农人在制做主食时,将锅内小米饭打烂成糊食用,排湾人喜用香蕉叶子卷粘小米,掺花生和兽肉,蒸熟作为节日佳肴,外出狩猎时也可带去。

但作为狩猎带去的点小,馅里一般不加盐巴等咸味调料。

  泰雅人上山打猎时,喜用香蕉做馅裹上糯米,再用香蕉叶子包好,蒸熟后带去。

排湾人喜欢将地瓜、木豆、芋头茎等掺合在一块,煮熟后当饭吃。

泰雅人喜用生姜或辣椒泡的凉水做为饮料。

据说此种饮料有治腹痛的功能。

过去在上山狩猎时,还有饮兽血之习。

不论男女,都嗜酒,一般都是饮用自家酿制的米酒,如粟酒、米酒和薯酒。

  雅美人喜欢将饭或粥与芋头、红薯掺在一起煮熟做为主食。

外出劳动或旅行,还常以干芋或煮熟的红薯及类似粽子的糯米制品为干粮。

排湾等族狩猎时,不带锅,只带火柴,先将石块垒起,用干柴禾烧热,再在石块底下放芋头、地瓜等,取沙土盖于石块上,熟后食用。

食用芥菜时先将正在生长中的叶擗下来,用盐揉好,放两三天后才吃,留在地里的芥菜根继续生长。

  排湾人不吃狗、蛇、猫肉等,吃鱼的方法也很独特,一般都是在捞到鱼后,就地取一块石板烧热,把鱼放在石板上烤成八成熟,撒上盐即可食用。

排湾人小孩不许吃鳗鱼,甚至其他鱼的鱼头也不让吃,认为吃了鱼头不吉利。

  高山族过去是依山傍水,巢居穴处,或辟竹编茅,架木为屋。

现在住宅类型有木屋、竹屋、茅屋、板岩石屋、草顶地下房屋等,但十分讲究造型和实用相结合。

大都呈长方形或四方形,有门无窗。

  节日、礼仪、祭祀食俗:

高山族性格豪放,热情好客。

喜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里举行宴请和歌舞集会。

每逢节日,都要杀猪、宰老牛,置酒摆宴。

布农人在年终时,用一种吃“希诺”的植物叶子,包上糯米蒸熟,供本家同宗人享用,以表示庆贺。

高山族节日宴客最富有代表性的食品是用各种糯米制作的糕和糍粑。

不仅可作节日期间的点心,还可作为祭祀的供品。

也将糯米做成饭招待客人。

高山族各族的祭祀活动很多,诸如:

祖灵祭、谷神祭、山神祭、猎神祭、结婚祭、丰收祭等种种,以排湾人的五年祭最为隆重。

届时除摆酒席供品外,还伴以各种文体活动。

婚礼及宴请的场面十分丰盛和壮观,尤其要准备大量的酒,届时参加者都要豪饮,并有不醉不散的习俗。

“丰收祭”这天,族人自带一缸酒到场,围着篝火,边跳舞、边吃边饮酒,庆贺一年的劳动收获,每年举办一次。

排湾人在欢庆的日子里常用一种木质的、雕刻精美的连杯,两人抱肩共饮,以表示亲密无间,如有客至,必定要杀鸡相待。

布农人在宴客时先把鸡腿留下来,待客人离去时带在路上吃,意为吃了鸡大腿,走路更有气力。

鲁凯人善以垒石为灶烤芋头,经烘烤的芋头外脆里软,便于携带,也常带给客人路上食用。

排湾人婚庆时,将小米磨成粉,加水搅糊,包入鱼虾(虾露出尾巴),捏成鸡蛋大小的团,置于沸水锅中烧,熟后捞出食用。

  高山族还有黥面、文身、凿齿、涅齿、穿耳、除毛、束腹等身体装饰习俗、身体装饰一般出于成年、美观、联姻、纪功、尊贵等目的。

  高山族的婚姻行一夫一妻制,禁止近亲结婚。

男女大多自由恋爱结合,如泰雅人以吹口哨表示爱情,有的阿美妇女到男方家赠物表示相思。

丧葬形式,泰雅人、布农人、曹人多行屋内葬,埋尸于死者床下。

排湾人、达悟人行野外墓葬,阿美人将死者埋葬在屋前后空地,对恶死者,一律就地埋葬。

  高山族有许多禁忌:

妇女怀孕后,禁忌用刀斧,不能吃猿、山猫、穿山甲和并蒂果实等,忌生双胞胎;

忌见蛇、山猫、鼠、横死者及其葬地;

忌见动物交尾;

严禁放屁、喷嚏、同族相奸;

禁忌吃动物头尾;

禁忌男人接触女人专用的机织、麻织品、小锄及猪圈;

禁止女性接触男人专用的武器、猎具、会所等等。

  阿美人在做肉菜时,喜把肉切成块,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