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程目标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学历史课程目标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历史课程目标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制定历史课程目标的理论依据时,除了传统的历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以外,还包括由此而衍生出来的教学理论、课程理论和学习理论。
与此相关的当然也是直接起作用的则是目标分类理论。
从根本上来说,确定历史课程目标的基本理论依据是历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
关于这三个理论,人人皆知,无须在这里赘述。
我们首先要讨论的是从这些基本理论中衍生出来的一些具体理论。
事实上,没有这些衍生出来的理论,历史学、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与确立实际课程目标之间的距离还是相当遥远的。
(一)关于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研究教学的一般规律,其范围包括教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等等。
从近代以来,教学理论随着学术的发展而发展,到了20世纪末期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学说:
认为教学就是促进发展的过程;
2、知识结构学说:
强调以少胜多,使学习可以迁移,加快学习进程;
3、范例学说:
主张学习知识和掌握方法相结合,使学生获得范例性的知识和经验;
4、程序学说:
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及时反馈的过程以利于个别施教;
5、暗示学说:
认为教学是认识和情感、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教学应该处于轻松愉快的情境之中,以调动学生大脑的潜能;
6、教学关系学说:
认为教服从于学,学习的规律就是教学的规律。
(二)关于课程理论
课程理论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又有自己的特殊领域。
根据教学理论的要求,课程理论研究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课程的功能、内容、布局等等,其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许多发明都产生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的结合点上,因此,要求把各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
2、组织、分析、计划、管理以及教育的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不可或缺,因此,不应该过早地进行分科;
3、优化课程内容,合理布置各科的学习时间;
4、随时补充各学科的新内容,调整课程的范围、水平和深度。
(三)关于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提供给我们关于学习领域的知识,以及分析和研究学习问题的方法。
换句话说,学习理论是对有关学习法则的概括,使其系统化和条理化,以便人们掌握。
其中还包括对学习的发生过程以及影响学习效果的有关因素的研究。
目前主要的学习理论有以下几个学派:
1、联结学派,代表人物有斯金纳等,主要观点是操作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行为的变化,学习与环境有关,主张进行程序化教学;
2、认知学派,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奥苏伯尔、奈瑟—西蒙和加涅等。
其主要理论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认为认知结构是在主体转变客体的过程中形成的结构性活动。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认为人的认识是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形成与发展的心理结构来进行的,学生应该学习的是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认为应该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认为应该通过记忆,把新的知识转换成新的认知结构。
学习条件理论:
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注意外部刺激与外部反映的作用,又要注意内部条件的影响。
3、认知—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班杜拉,主要观点是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环境、个体和行为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上述有关教学、课程和学习的理论对确定课程目标的启示性意义是: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注意教学、课程和学习的特点和应该采取的方法,不仅有助于课程目标的确定,而且有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简略地分析了确定历史课程目标的基本理论以后,让我们进一步讨论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使我们得以具体地研究如何确立历史课程的目标。
目前,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有两大流派,即布卢姆分类理论和加涅分类理论。
布卢姆的分类理论包括6个主要方面:
1、知识:
其层次是对个别事物和共同事物的记忆;
方法和过程的记忆或对形式、结构、背景的记忆。
其目标范围包括知道普通名词、具体事实、方法与过程、基本概念等等。
2、理解:
其层次是知道沟通的内容并可以利用沟通的材料和观念。
其目标范围包括了解事实与原理、解释文字资料、图表,转译资料、估计资料可能获得的成果以及研究方法与过程。
3、应用:
其层次是在特殊和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抽象思维。
其目标范围则包括在新情况中应用学说、定律、概念和原理。
4、分析:
其层次是剖析信息,找到其构成的要素和部分,使观念中的层次更加清晰,并且使观念与观念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白。
其目标范围是认识未说明的假说,认识推理的逻辑错误,区别真正的事实与推论。
5、综合:
其层次是将许多元素或部分加以组合以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
其目标范围包括写出完整的论文纲要和有创意的作品,进行严密的讲演、提出可实验的计划。
6、评价:
其层次是对材料和方法给予价值判断或者给予质和量的判断。
其目标范围则是判定逻辑上的一贯性,判定材料支持结论的正确性,运用内在和外在的标准评价作品的价值。
加涅的分类理论主要包括5个方面:
1、智慧技能:
智慧技能是使人能够顺利工作的能力。
智慧技能使个人对环境的概念化进行反应。
2、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个人支配自己的学习、记忆和思维活动的能力。
3、言语信息:
言语信息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的基本条件,通过观念5的联想,学生才会运用已有的信息,使知识得以迁移。
4、动作技能:
动作与智慧交织在一起,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
5、态度:
正确的态度对学习的影响显然是十分关键的。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对我们确定历史课程目标的启示意义无疑是巨大的。
具体说来,通过教学过程的目标化来改善教学系统,已被证明是一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
而教学目标具体化、系统化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
我国历史课程的目标不仅比较笼统,而且不够系统化。
需要指出的是,改变这种状况,不仅要改变课程目标以一堂课、一个章节为单位的现状,而且要从更广泛的目的需要来对课程目标进行考虑。
不仅要着眼于课程本身,而且要着眼于整个教学过程。
二、历史课程目标特点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参照对象是中外中学语文、数学与外语的课程目标。
在研究中,我们感到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必须认真加以注意:
首先,必须注意历史课程与语文、数学、外语等其他课程目标的区别。
与语文、外语课程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主要目标、数学课程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不同,历史课程的目标除了历史知识的传授以外,还隐藏着一个更深层次的目标:
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特别是作为一个公民甚至是作为一个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即:
思维、判断、行为能力的训练。
1、历史课程所力图形成的思维能力是对历史与现实之间联系的一种思考,所得到的结果是以价值判断为主体的判断能力的加强;
2、这种判断能力有助于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并进一步形成对人类本质的认识和与此相关的良知的发展,其结果是行为能力的完善;
3、这种能力可以概括为以社会行为为核心的交往能力,包括竞争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增强。
需要强调的是:
在任何意义上,这三个目标都是相互关联的。
其次,必须注意中学历史课程中中国历史与外国历史教学目标的区别。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历史有许多特殊之处。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但是,与埃及、两河流域、印度、爱琴海等古老文明相比,中国文明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
这些特点包括:
1、中国文明发展的地理环境可以被概括为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
在中国周围,环绕着高山大海和沙漠草原。
这种地理环境在古代交通工具不发达的情况下,显然妨碍国际间的交流。
更为重要的是,古代中国周边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水平大体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上。
这一点,对古代中国的国际交流也是相当不利的。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封闭的地理环境因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又有利于形成和延续文化传统。
2、中华民族在其发展历史上从来没有丧失汉族的主体地位。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体。
但是,这个多元体始终有一个核心在发挥着凝聚其他民族的作用。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然而,汉族的核心地位始终没有改变,没有出现过人种迁换的现象。
民族发展的一致性也是文化传统得以保持统一性的重要条件。
在这一点上,地理环境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3、古代中国的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而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又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封闭性和分散性。
封闭性是指生产单位即家庭与外界的经济联系较少,分散性则是指社会经济难以形成共同的市场。
在近代以前,小农经济几千年来维持着简单的循环,自生自灭。
这种经济形态的优点是平和,缺点是脆弱,古代中国经常发生的改朝换代现象,与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有密切的关系。
4、与经济形态相适应的是社会结构的分散性。
商品经济也就是商品交换关系的不发达导致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没有严格的界限,社会成员对自己在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缺乏应有的认识,使得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显得模糊不清,而土地买卖的长期存在,又使得社会成员难以保持固定的地位。
其结果是阶级关系在古代中国的模糊不清,尤其是地主与农民的界限模糊不清。
5、从政治体制发展的角度来看,古代中国经历了原始的民主状态,但自夏代以来,从封建分国到中央集权,从中央集权到君主集权,专制政治日益发展。
其中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在于社会结构的分散性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关系的模糊不清。
当阶级划分不甚明确、社会成员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的时候,政治权力就会因缺乏制衡力量而走向极端,结果就是专制政治的强化和君主权力的扩张。
6、地理环境、民族特征、经济形态、社会结构、政治体制的特点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几个最基本的因素。
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文化的特点可以做多方面的概括。
企图用单纯的、简短的某个定义来说明中国文化的特点是不可能的。
因为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而价值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分析。
没有可以概括所有的文化内容的词语,当然也就没有可以用一个词语来进行概括的文化。
我们对中国文化做了如上的分析,目的在于使人们了解在制定历史课程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中国历史在培养中学生基本素质中的特殊用途。
中国历史的特殊性尤其是历史文化传统的悠久和积淀的深厚,使我们不可能脱离传统去解决当代的问题,当然更不能脱离传统去设计未来的发展道路。
了解了中国的过去,当然有助于了解中国的现在和未来,其中当然包括对中国的地理环境、经济形态、社会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统的来龙去脉的了解;
而了解了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当然也就有助于以此为参照系,了解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