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道路改造的是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35677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校园道路改造的是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大学校园道路改造的是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大学校园道路改造的是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大学校园道路改造的是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大学校园道路改造的是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校园道路改造的是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docx

《大学校园道路改造的是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校园道路改造的是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校园道路改造的是设计说明书Word格式.docx

2.1道路等级的确定

中国地质大学的校园道路为等外城市道路,设计车速为20公里/小时;

设计标准轴载:

BZZ-100;

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

2.2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的一般原则:

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行驶力学上的要基本的,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对高速路应尽量满足。

3、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

4、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

5、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平曲线几何元素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T——切线长(m);

L——曲线长(m);

E——外距(m);

J——超距(m);

R——圆曲线半径(m);

α——转角(度)。

图1平曲线示意图

北区路线共有四个交点,取JD0作为演算示例。

JD0处,ɑ=92°

27′30″,设R=30m,则

三个要素点里程桩号如下:

JD0K0+087.937

-T-31.316

ZYK0+056.621

+L+48.411

YZK0+105.032

-L/2-24.206

QZK0+080.826

+J/2+7.111

其余各点要素桩号计算、验算与此步骤相同。

列表如下:

表1北区平曲线计算及基本桩号表

JD

1

2

3

α

92°

27′30″

46°

44′38″

20′33″

45°

43′08″

R(m)

30

80

60

50

T(m)

31.316

34.573

25.680

21.079

L(m)

48.411

65.267

48.530

39.897

E(m)

13.367

7.151

5.265

4.262

J(m)

14.221

3.879

2.830

2.261

JD桩号

K0+087.937

K0+144.001

K0+205.491

K0+260.597

ZY桩号

K0+056.621

K0+109.428

K0+179.811

K0+239.518

QZ桩号

K0+080.826

K0+142.061

K0+204.076

K0+259.466

YZ桩号

K0+105.032

K0+174.695

K0+228.341

K0+279.415

C区路线有一个交点,计算步骤同上。

表2C区平曲线计算及基本桩号表

89°

51′50″

5

4.988

7.842

2.063

2.134

K0+161.348

K0+156.360

K0+160.281

K0+164.202

注:

对改建道路,需对破损水泥砼板进行修复,各条道路中线均由现状道路中线拟合而成。

2.3纵断面设计

在设计城市道路时,一般均以车行道中心线的立面线形作为基本纵断面。

当道路上设有几个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车行道时,则应分别定出各个车行道中线的纵断面。

城市道路所处地形一般都较平坦,纵坡问题比起山区公路也容易解决得多。

在平原地区的城市道路道路上,如设计的纵坡很小,不能满足排水要求,则在纵断面图上还应做街沟设计并绘出街沟纵断面图。

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容,是根据道路等级、交通量大小、当地气候、海拔高度、沿线地形、地质、土壤、水文及排水情况,具体确定路线纵坡的大小、纵坡转折点位置的高程和竖曲线的半径等。

影响纵断面设计线高低位置的点就是控制点,控制点如桥梁,跨越铁路的跨线桥标高,相交道路交叉口标高,铁路道口标高,路的最高水位以及沿街永久性建筑物地坪标高等。

城市道路和公路纵断面设计不同之处在于公路两侧有边沟排水,而城市道路的排水靠道路的纵坡和横坡。

2.3.1纵断面设计原则

(1)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及沿路围地面水的排除。

(2)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

(3)山城道路及新辟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应综合考虑土石方平衡,汽车运营经济等因素,合理确定路面设计标高。

(4)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宜按非机动车爬坡能力设计纵坡度。

(5)山城道路应控制平均纵坡度。

越岭路段的相对高差为200~500m时,平均纵坡度宜采用4.5﹪;

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宜采用4﹪,任意连续3000m长度围的平均纵坡度不宜大于4.5﹪。

(6)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要求综合考虑如下:

1)路线经过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段时,应提高路基标高以保证路基稳定。

当受规划控制标高限制不能提高时,应采取稳定路基措施。

2)旧路改建在旧路面上加铺结构层时,不得影响沿路围的排水。

3)沿河道路应根据路线位置确定路基标高。

位于河堤顶的路基边缘应高于河道防洪水位0.5m。

当岸边设置挡水设施时,不手此限。

位于河岸外侧道路的标高应按一般道路考虑,符合规划控制标高要求,并应根据情况解决地面及河堤渗水对路基稳定的影响。

4)道路纵断面设计要妥善处理地下管线覆土的要求。

5)道路最小纵坡度应大于或等于0.5﹪,困难时可大于或等于0.3﹪,遇特殊困难纵坡度小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偏沟或采取其他排水措施。

2.3.2坡度和坡长

机动车车行道最大纵坡度推荐值与限制值见下表:

表3最大纵坡度

设计车速(km/h)

40

20

最大纵坡度推荐(﹪)

4

5.5

6

7

8

最大纵坡度限制值﹪)

9

坡长限制规定如下:

(1)设计纵坡度大于表3所列推荐值时,可按表3的规定限制坡长。

设计纵坡度超过5﹪,坡长超过表4规定值时,应设纵坡缓和段。

缓和段的坡度为3﹪,长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纵坡限制坡长

纵坡度(﹪)

6.5

纵坡限制坡长(m)

600

500

400

350

300

250

200

(2)各级道路纵坡最小长度应大于或等于表5的数值,并大于相邻两个竖曲线切线长度之和。

表5纵坡坡段最小长度

坡段最小长度(m)

290

170

140

110

85

2.3.3竖曲线

在纵断面设计线的变坡点处,为保证行车安全、缓和纵坡折线而设的曲线称为竖曲线。

各级道路纵坡变更处应设置竖曲线。

竖曲线采用圆曲线。

竖曲线半径及最小长度见表6.设计中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表6一般最小半径值;

特殊困难时,应大于或等于极限最小半径值。

表6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45

35

25

15

凸形竖曲线

极限最小半径(m)

3000

1200

900

150

100

一般最小半径(m)

4500

1800

1350

750

450

90

凹形竖曲线

1000

700

550

2700

1500

1050

850

竖曲线最小长度(m)

70

2.3.4竖曲线与平曲线的组合原则

道路线形组合应满足行车安全、舒适以及与沿线环境、景观协调的要求,并保持平面、纵断面两种线形的均衡,保证路面排水通畅。

线形组合应满足下列要求:

1、在视觉上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平曲线起点应该在凸形竖曲线顶点之前,急弯、反向曲线或挖方边坡均应该考虑视线的诱导,避免遮断视线。

2、为使平面和纵断面线形均衡,一般取竖曲线半径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

3、合理选择道路的纵坡度和横坡度,以保持排水通畅,而不形成较大的合成坡度。

4、当平曲线与半径均很大时,平、竖曲线宜重合,大平曲线和竖曲线半径均小时,不得重合。

5、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得插入急转的平曲线或反向曲线

6、不得在一个长平曲线设里两个和两个以上的竖曲线,或在一个长曲线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曲线。

7、在长直线段,不得插入小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凹形竖曲线。

图2竖曲线示意图

2.3.5竖曲线计算说明

竖曲线计算公式如下:

w——坡差;

R——竖曲线半径;

L——竖曲线长度;

T——竖曲线切线长;

h——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

E——竖曲线外距。

北区路段设置一个竖曲线。

竖曲线起点桩号=(K0+142.062)-31.843=K0+110.219

竖曲线起点高程=23.950+31.843×

1.164﹪=24.321m

桩号K0+120处:

横距x1=(K0+120)-(K0+110.219)=9.781m

竖距h1=x12/(2R)=9.7812/(2×

2300)=0.021m

切线高程=24.321-9.781×

1.164﹪=24.207m

设计高程=24.207+0.021=24.228m

竖曲线终点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