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湘科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5604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湘科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小学四年级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湘科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小学四年级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湘科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小学四年级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湘科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小学四年级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湘科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湘科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学四年级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湘科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湘科版Word文档格式.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湘科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二、示例聚焦

1、(出示图示)请四名同学上来分别将纸揉成一团或折成不用形状,将吸管弯折成三角形、四边形等。

2、观察、比较、分析纸和吸管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些变化有什么共同点?

3、小结:

纸和吸管的形状发生的变化,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

三、实验举证

1、提出活动任务:

你能让一块泥发生类似的变化吗?

2、活动:

捏泥人

出示活动要求——小组活动——汇报交流

(1)观察、描述泥巴的样子。

(使用环保的陶泥)

(2)用团、挖、搓(cuō)等方法将泥巴捏成小泥人。

 (3)比较捏泥人的前后,什么发生了变化?

什么是不变的?

(完成活动手册记录)

陶泥的形状或大小改变,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

四、类比举证

1、今天我们活动中,纸、吸管、陶泥变化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我们可以改变它们的形状或大小,物质本身没有改变。

2、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变化?

(出示图片,引导类比举证)

五、提炼概况

1、今天我们研究了一些物体的变化,这些物体的“变与不变”有什么共同点。

2、变化万千,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有趣变化。

 

  板书设计:

1、泥巴变形记

变——物体的形状、大小与

不变——构成物体的物质

教学反思:

第二课蜡的有趣变化

知道有些物体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如蜡熔化、水结冰等,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

经历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到物体的状态改变,但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

通过归纳与演绎,了解和分析更多类似的变化。

能正确地使用酒精灯加热。

3、科学态度

通过中国古代的青铜器铸造科技史的学习,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能正确使用酒精灯加热。

教学难点:

经历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到物体的状态改变,但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

通过归纳与演绎,了解和分析更多类似的变化。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蜡烛、小刀、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火柴、实验夹、蜡星星模板、护目镜、口罩、手套、湿抹布等。

一、示例聚焦

1、出示冰块,观察冰块的变化。

冰块发生了什么变化?

(融化)冰块融化成什么?

(水)冰是什么物质变来的?

(水)

2、冰融化的过程,什么发生了变化?

什么没有发生变化?

3、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变与不变”第2课

4、还有哪些物体会发生像冰块融化这样的变化?

(雪融化、雪糕融化、巧克力受热熔化等)

二、实验举证(活动:

研究蜡的变化)

1、出示几种形状的蜡,观察描述蜡的样子。

2、将蜡烛切割,观察蜡烛有什么变化?

(请两名同学上台演示,注意小刀使用安全)

3、交流小结:

切割的蜡形状大小变化了,但还是蜡。

这种变化跟上节课“捏泥人”的变化一样,是形状大小变化,物质没有变化。

4、提出活动任务:

如果把蜡加热,蜡受热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5、出示活动材料,介绍材料名称。

复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指名学生演示,大家观察评价)。

6、视频播放实验方法和步骤。

7、讨论安全事项。

(特别提醒:

实验中戴口罩和手套外,还要佩戴护目镜,目的都是防止在加热过程中有受热不均的蜡液从蒸发皿中飞溅出来伤人。

此外,还要强调每一个实验小组都要备好湿抹布,并提醒学生在实验中万一遇到点燃的酒精灯被撞倒的突发情况,就要及时用湿抹布来盖灭火焰。

8、出示活动步骤及要求:

(1)用酒精灯给蜡块加热,仔细观察蜡在加热前、加热中、加热后的变化并进行记录。

(2)将熔(ró

ng)化的蜡倒入纸制的星星模板里。

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

(3)遵守实验操作规范,注意实验安全。

9、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10、汇报交流。

蜡受热变成蜡液的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是不变的?

蜡液在模具中凝固的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是不变的?

将结论填写在活动于册中。

  11、讨论小结:

蜡在加热过程中,物体状态发生了变化,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变化。

三、类比举证

1、出示图示案例,了解生产生活中更多类似的变化。

2、“指南车信箱”科学阅读:

青铜器的生产

3、播放视频:

介绍青铜国宝“四羊方尊”,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四、提炼概况

1、说一说冰、蜡、巧克力、铁水、青铜器等物体变化的共同点。

2、通过本周的学习,谈谈对“变与不变”的学习收获。

(有些物体的形状、大小或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构成物体的物质并没有改变。

2、蜡的有趣变化

变——物体的状态与

  教学反思:

第三课混合与分离

了解一些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

能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来。

4、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众多与混合和分离相关的事例。

  教学重点:

过滤实验和蒸发实验的正确操作。

烧杯、漏斗、滤纸、铁架台、玻璃棒、蒸发皿、火柴、酒精灯、芝麻、盐、湿抹布等

一、情境导人

(出示情境图片)琳琳在厨房给妈妈帮忙,不小心碰倒盐瓶,盐混进芝麻了。

二、聚焦问题

1、(出示盐和芝麻混合物)怎样将它们分离呢?

2、谈话:

要分离两种不同的物质,我们先要分析这两种物质不同的特性,才能根据它们不同的特性想办法进行分离。

3、分组观察讨论:

盐和芝麻的不同食材的特性及分离办法。

(如颗粒大小不同;

样子不一样;

盐在水中可以溶解,芝麻在水中不溶解)

4、汇报交流,优化方法。

(分两步进行分离:

第一步用过滤方法分离出芝麻,第二部用蒸发方法分离出盐。

5、出示分离方法步骤图,学生填写好活动手册。

三、实验操作

科学实验是非常严谨的,操作必须安全规范。

让我们先来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

2、学习过滤操作的正确方法(微课视频介绍或教师演示)

过滤的操作要领是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即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1)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2)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1)盛混合物的烧杯紧靠玻璃棒;

(2)玻璃棒下端紧靠滤纸三层处;

(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学习蒸发操作的正确方法(微课视频介绍或师生合作演示)

(1)应使用坩埚钳取放蒸发皿,加热时用三脚架或铁架台固定。

(2)用蒸发皿盛装液体时,其液体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

(3)加热蒸发皿时要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局部受热四处飞溅。

(4)大量固体析出后就熄灭酒精灯,用余热蒸干剩下的水分。

(5)要佩戴护目镜进行防护。

4、重温强调规范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

如正确点火和灭火,如果不小心打翻酒精灯要迅速地用湿抹布盖灭火焰等。

5、小组分工合作实验,教师巡视。

(俗话说:

“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当学生对实验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都能了然于心后,才给各科学小组分发实验器材,并让他们根据在活动手册上所填写的实验方法及步骤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

6、收拾好实验器材,小组交流实验心得,总结经验。

  (如操作是否安全和规范;

成员合作是否愉快有效;

实验是否成功;

今后实验还需注意什么等)

6、师总结评价各组实验情况。

四、提炼概括

我们成功分离出了盐和芝麻,看来生活中动动脑筋,使用科学方法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

2、思考讨论:

如何分离铁屑和沙粒?

如何分离绿豆和大米?

3、概括:

一些物体混合在一起后,还保持着它们原有的性质特征,可以使用一定的方法将它们分离。

五、拓展应用

1、科学阅读:

生活中混合物的分离。

先让学生进行科学阅读,再教师补充讲述或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利用材料特性进行混合物分离的各种事例,如:

利用好坏种子的密度不同原理进行分离的“盐水选种”方法;

利用风力筛选谷物中较轻杂质(如纳谷、杂草等)的风谷车;

元代古人利用水和酒精沸点不同的原理分离水和酒精的白酒蒸馏技术,等等。

从而让学生增长见识,并意识到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对人类社会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3混合与分离

  分离盐和芝麻过滤法——分离芝麻

        一贴、二底、三靠

加热蒸发法——分离出盐

混合后还保持着它们原有的性质特征,可以使用一定的方法将它们分离。

生活中的运用:

盐水选种;

风谷车;

蒸馏白酒技术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

第一课蚕宝宝出生了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我国劳动人民早在3000—4000年前就知道如何养蚕。

知道养蚕需要的一定的环境与条件。

知道蚕卵孵化与气温等条件密切相关,蚕卵孵化受温度的影响,蚕卵在适合的条件下会孵化成蚁蚕。

知道蚕的一生是从蚕卵开始的,描述蚕卵、蚁蚕的样子以及蚕卵孵化的过程。

2.科学探究

通过查阅资料或向他人请教怎样养蚕,根据所得到的信息,制定养蚕计划。

在养蚕的过程中,在放大镜、尺子等工具的帮助下,细心观察蚕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以及蚕卵的孵化过程,做好记录。

通过简单的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蚕卵孵化的影响。

3.科学态度、STSE

善思考与爱提问,能够围绕养蚕的话题,提出一些科学问题。

了解中国养蚕悠久的历史文明,具有民族自豪感。

对于观察和饲养蚕有兴趣,愿意分享养蚕的收获。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蚕卵、放大镜、尺子、冰箱、盒子;

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事先查阅的有关养蚕的资料卡,或者采访录、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1)课件展示单元页,读小诗:

出生、成长、繁育……最终迈向死亡。

每一个动物,都要奏响生命的华美乐章!

(2)教师讲述:

今天我们将进入新的单元学习——动物的一生。

首先我们从养蚕开始。

(3)介绍养蚕历史: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夏小正》中记载:

“三月……摄桑,……妾子始蚕。

”早在3000—4000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知道养蚕。

(4)引入:

我们也来养蚕,观察蚕一生的变化。

可是我们应该如何养蚕呢?

(二)新课学习

1.了解怎样养蚕

(1)提问:

我们应该如何养蚕呢?

(2)学生汇报课前任务的成果(老师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查阅资料或向他人请教怎样养蚕,并将信息记录下来)。

(3)教师列举养蚕采访示例并讲解:

采访时间:

4月10日

采访对象:

养蚕专业户徐姐姐

采访记录:

问:

蚕宝宝吃什么?

答:

蚕宝宝最爱吃桑叶。

蚕宝宝爱清洁吗?

蚕宝宝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