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毕业统考复习提纲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5455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版生物毕业统考复习提纲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济南版生物毕业统考复习提纲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济南版生物毕业统考复习提纲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济南版生物毕业统考复习提纲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济南版生物毕业统考复习提纲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南版生物毕业统考复习提纲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

《济南版生物毕业统考复习提纲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版生物毕业统考复习提纲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南版生物毕业统考复习提纲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

使用显微镜时应先用低倍镜,然后根据需要加大放大的倍数。

4.载玻片和盖玻片是制作玻片标本必不可少的器材,制作玻片标本时,使用的生物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有时还需要染色(如使用碘液染色);

如果盖片操作不好,在视野中将会出现许多气泡,影响观察细胞;

染色的正确方法是:

将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

5.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概括为:

擦拭玻片、滴加液体、取材、盖盖玻片、染色。

注意: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的液体是清水,而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

6.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其中细胞质中有液泡,液泡中的细胞液里溶解有多种物质,有些植物细胞还含有叶绿体。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此外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和明显的液泡。

7.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控制中心,它里面是由遗传物质DNA和蛋白质构成的染色体;

细胞质能流动,是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线粒体是为细胞提供能量的结构;

液泡里的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

8.生物的生长和发育是细胞分裂,分化,生长的结果;

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

细胞生长是指细胞体积增大;

动物,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都是:

首先是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在细胞核分裂前其中的染色体有一个复制的过程,这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接着细胞质分成两份(植物细胞还要在中间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分裂最后一个细胞分成两个;

细胞的分裂是由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控制的,正常情况下,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在生长的过程中逐渐分化而停止分裂,否则,细胞的分裂就会失去控制而不断分裂形成肿瘤。

9.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发生的变化。

细胞分化的结果就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10.组织是指由许多形态,功能相似,结构相同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

人体有四大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植物有营养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等。

11.器官是指不同的组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绿色开花植物具有六大器官,即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中根,茎,叶合称营养器官;

花,果实,种子合称生殖器官。

12.多细胞植物的结构层次为;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个体;

多细胞动物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个体。

13.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物生活的的圈层,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厚度为海平面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

14.植物的主要类群有: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其中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合称孢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和裸子植物。

15.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有单细胞的(如衣藻、硅藻)也有多细胞的,但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是最低等的植物。

大气中近90℅的氧气来源于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

16.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具有根、茎、叶的分化,而且根、茎、叶中还有输导组织,所以蕨类植物可以长得很高;

蕨类植物的叶片背面有许多斑块状的褐色隆起,里面是与蕨类植物生殖有关的孢子。

17.裸子植物是指只有种子没有果实,种子裸露的种子植物,如银杏(二级保护植物)、银杉(植物熊猫)、苏铁、松、柏等都属于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是指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适应性强、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是生物圈中最高等、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植物。

18.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表皮上有许多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气孔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水分散失的门户,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

19.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和空气流动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20.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换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是让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海尔蒙特实验证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碳酸氢钠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22.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有:

间作套种、合理密植、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被称为空中肥料)等。

23.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植物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用于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如矿物质营养的吸收、光合作用、细胞分裂与生长等,还有一部分变成热量散失了(萌发的黄豆种子产生的热量就来源于此)。

24.给植物松土,给农田及时排涝是为了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增强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把粮食及时晒干,把水果、蔬菜放入冰箱则是为了减弱呼吸作用,以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

25.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又大又甜,享誉全国,其原因是基于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即日照长、昼夜温差大。

日照长则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

晚上温度低,则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两者综合起来葡萄中贮存的有机物就更多,因此又大又甜。

26.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其关系如下:

类别

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表达式

光能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有物机+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实质

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条件、场所

有光、含叶绿体的细胞

有光无光皆可、任何活细胞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

产物

27.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它是绿色的“能量转换器”,这是因为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把它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即化学能)二,绿色植物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屏障,有些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有些可以阻滞吸收粉尘和放射性污染物,有些可以分泌抗生素,杀灭空气中的病原菌,三,绿色植物是天然的“蓄水池”。

28.蚯蚓,水蛭,沙蚕都属于环节动物,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是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蚯蚓通过刚毛和肌肉的配合产生运动;

通过体壁进行呼吸,所以体壁必须分泌粘液保持湿润。

29.节肢动物是地球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动物,它包括昆虫纲,甲壳纲(如虾,蟹),多足纲(如蜈蚣),蛛形纲(如蜘蛛)四类,其中昆虫就有100多万种(昆虫是唯一能飞的无脊椎动物)共同特征是:

身体分部,躯体,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体表有外骨骼。

30.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内有一条由许多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鱼类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因此鱼类属于变温动物(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属于恒温动物)。

31.鸟类的主要特征是:

有喙无齿、被覆羽毛;

前肢变成翼;

身体呈流线型,骨中空,有的骨愈合在一起,既牢固又轻便;

直肠很短,不贮存粪便,有利于减轻体重;

双重呼吸、体温恒定。

以上特点都适于鸟类的飞行生活。

32.鸟类依靠肺进行呼吸,肺与许多气囊相通,因此鸟类属于双重呼吸(即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肺,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它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适应了鸟类飞行生活对氧气的大量需求。

33.人和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骨骼肌组成;

骨和骨连接组成骨骼,人的骨骼就是由206块骨组成的;

骨连接包括不活动的连接,半活动的连接,活动的连接(即关节)

骨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动物运动的意义在于能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

关节的结构包括:

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

关节既牢固又灵活,适于运动。

关节牢固是因为关节头陷在关节窝中,关节囊包绕在关节外面,关节囊内外还有起加固作用的关节韧带;

关节灵活是因为关节面上覆盖有光滑的关节软骨,减小了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关节腔中有关节囊分泌的滑液。

34.任何一个动作的产生,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骨,和关节协调配合,其他系统共同辅助下完成的。

35..动物的行为有觅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这些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即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指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又叫本能行为,如鲫鱼觅食、蜘蛛织网、蚂蚁筑巢、蜜蜂采蜜、候鸟迁徙等属于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如大山雀偷饮牛奶、蚯蚓走“T”字形迷宫、鸡绕道取食、动物的各种表演等,都属于学习行为。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它的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它能使动物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先天性行为适于动物适应比较稳定不变的环境)。

36.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有白蚁、蚂蚁、蜜蜂、狒狒、狼、猴、斑马、大象等,这些动物的行为有一定的社会性,类似这样的行为叫社会行为。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其个体成员之间,不是简单的聚集在一起,而是有密切的联系,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这个群体。

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信息交流,它们利用声音、形体姿态、动作及气味来传递信息。

研究动物的行为,目的在于认识动物活动的规律,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范有害的动物,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和谐发展。

37.动物属于异养生物它能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维持生物圈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相对稳定,还能帮助植物传送花粉、传播种子。

人类的仿生学,新型的“生物反应器”的研制,也与动物密切相关。

38.病毒、细菌与真菌

病毒

细菌

真菌

形态

杆形、球形、蝌蚪形

杆形、球形、螺旋形

形态差异很大

细胞结构

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里面的遗传物质组成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不成形的细胞核,有的细菌还有荚膜、鞭毛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营养方式

寄生

既有寄生又有腐生

生殖方式

自我复制

分裂繁殖

出芽生殖(酵母菌)、孢子生殖

与人类的关系

有利也有害

绝大多数有利、少数有害

39.病毒根据它寄生的细胞的不同,可以分为动物病毒如艾滋病毒、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细菌病毒即噬菌体如绿脓杆菌噬菌体。

人和动物约有60%的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40.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每20-30分钟分裂一次;

当条件恶劣时,细菌往往形成圆形的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