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学》复习的题目参考详解Word格式.docx
《《金融的学》复习的题目参考详解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的学》复习的题目参考详解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投资基金:
投资基金(investmentfunds)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
投资基金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委托职业经理人员管理,专门从事投资活动。
(7)利息和利率:
利息:
是货币所有者为发出货币资金而从借款者手中获得的报酬;
从另一方面看,它是借贷者使用货币资金必须支付的代价。
利息实质上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
利率:
利率又称利息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
其计算公式是:
利息率=利息量÷
本金÷
时间×
100%
(8)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
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融资者衡量融资成本,投资者计算投资收益,以及管理层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客观上都要求有一个普遍公认的基准利率水平作参考
(9)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
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
即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实际利率:
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10)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fixedinterestrate)是指在借贷期内不作调整的利率。
实行固定利率,对于借贷双方准确计算成本与收益十分方便,是传统采用的方式。
浮动利率是一种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
根据借贷双方的协定,由一方在规定的时间依据某种市场利率进行调整,一般调整期为半年。
(11)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
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12)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是短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该市场所容纳的金融工具,主要是政府、银行及工商企业发行的短期信用工具,具有期限短、流动性强和风险小的特点,在货币供应量层次划分上被置于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之后,称之为“准货币”。
资本市场只是市场形态之一。
市场由卖方和买方构成,资本市场的资金供应者为各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人寿保险公司、投资公司、信托公司等。
(13)同业拆借:
同业拆借是指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之间为了调剂资金余缺,利用资金融通过程的时间差、空间差、行际差来调剂资金而进行的短期借贷。
(14)回购协议:
回购协议也称再回购协议,指的是商业银行在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时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
协议期满时,再以即时可用资金作相反交易。
(15)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亦称直接金融,在这种方式下,在一定时期内,资金盈余单位通过直接与资金需求单位协议,或在金融市场上购买资金需求单位所发行的有价证券,将货币资金提供给需求单位使用间接融资,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16)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百姓、企业、政府、机构等最常用的银行。
它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吸收公众、企业及机构的存款、发放贷款、票据贴现及中间业务等。
它是储蓄机构而不是投资机构。
(17)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代理客户办理收款、付款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18)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虽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的资产业务或负债业务关系密切的业务。
广义的表外业务除包括上述狭义的表外业务外,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业务。
(19)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负责控制国家货币供给、信贷条件,监管金融体系,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
为政府筹集资金;
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种国际金融活动。
(20)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是与派生存款相对称的,是商业银行存款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始存款指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的直接存款。
派生存款指银行由发放贷款而创造出的存款。
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是原始存款的派生和扩大。
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
(21)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
货币乘数也称之为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的创造存款货币功能产生派生存款的作用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
(22)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比如,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
(2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
(24)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利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缴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以改变货币乘数量,控制和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措施。
二:
简答题
(一)1.货币制度建立的目的和要素:
目的:
能够形成一个有秩序的,稳定的,从容能为发展商品经济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
构成要素是:
1、货币金属
币材(金、银、黄金和白银)2、货币单位-名称、值(含金量,即单位货币所含金属的重量和成色)3、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一国的通货通常分为主币(即本位币)和辅币,它们有不同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2.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
(l)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币,政府发行的铸币为辅币;
(2)实行补课兑换制度,即本位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值关系,纸币不能兑换金银,不兑现的银行券由国家法律规定强制流通,发行权集中于中央银行或发钞银行,成为无限法偿货币和最后支付手段;
(3)实行自由本位制度,即纸币的发行可以自由变动,不受一国所拥有的黄金数量的限制;
(4)银行券由银行通过信用渠道投入流通,存款货币通过银行转帐结算,随着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现金流通的数量和范围越来越小,而非现金流通成为货币流通的主体;
(5)实行管理纸币本位制度,即发行者为了稳定纸币对内对外的价值,要对纸币的发行与流通进行周密的计划和有效地管理,因此,经济学家又把信用货币制度称为管理纸币本位制度。
3.货币的职能:
狭义地讲,是用作交换商品的标准物品;
广义地讲,是用作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藏的物品。
具体地讲,货币具有交换媒介、价值标准、延期支付标准、价值储藏、世界货币等职能。
∙4.我国货币供给量划分的层次及标准:
M0=流通中现金
∙狭义货币(M1)=M0+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二)1.简述信用的含义及特点:
信用的意思是能够履行诺言而取得的信任,信用是长时间积累的信任和诚信度。
信用是难得易失的。
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一事的言行而失掉。
它还是是指我们过去的履行承诺的正面记录,它还是一种行为艺术,是一种人人可以尝试与自我管理的行为管理模式。
特点:
1、信用具有社会性2、信用的伦理和文化特征3、偿还和付息是经济和金融范畴中的信用的基本特征
2.比较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
优点:
1.对经济有润滑和增长作用。
2.调剂企业之间资金短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节约交易费用。
3.商业信用的合同化,使自发的分散的商业信用有序可循,有利于银行信用参与和支持商业信用,强化经济市场秩序。
4.商业信用的优点在于方便和及时。
商业信用的局限:
1.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
受个别企业商品数量和规模的影响。
2.商业信用方向的局限性。
一般是由卖方提供给买方,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3.商业信用期限的局限性。
受生产和商品流转周期的限制,一般只能是短期信用。
4.商业信用授信对象的局限性。
一般局限在企业之间。
5.它还具有分散性和不稳定性等缺点。
银行信用
1.克服商业信用局限性。
上游企业贷给下游企业,也可下游贷给上游。
可小额聚成大额,也可大额分散成小额。
满足长、中、短贷款的不同需要。
2.规模大、成本低、风险小。
3.能够创造信用。
发放贷款给企业,企业根据需要,可再次贷款给其他企业。
缺点:
1、资金成本较高2、限制较多
3.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一)直接融资
1、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金融行为。
2、在直接融资中,金融媒介的作用是帮助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形成债权债务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金融媒介并不因此与资金供给者或者资金需求者之间形成债权债务关系。
3、直接融资的工具:
a.商业票据和直接借贷凭证;
b.股票和债券。
4、直接融资的优势:
a.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与合理配置资金,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b.筹资成本较低而投资收益较大。
5、直接融资的局限:
a.直接融资的双方在资金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到较多限制。
b.直接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受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的限制,一般低于间接融资工具。
c.资金供给方所承担的风险和责任较大。
(二)间接融资
1、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行为。
2、在间接融资中,资金的供求双方不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而是由金融中介机构分别与资金供求双方形成两个各自独立的债权债务关系。
对资金的供给方来说,中介机构是债务人;
对资金的需求方来说,中介机构是债权人。
3、间接融资的工具:
金融机构发行的各种融资工具,如存单、贷款合约等。
4、间接融资的优势:
a.多样化的融资工具可以灵活方便的满足资金供需双方的融资需求。
b.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多样化的策略降低风险,安全性较高。
c.有利于提高金融活动的规模效益,提高全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
5、间接融资的局限:
a.资金的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