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考冲刺复习文言文阅读滚动式测试题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九年级中考冲刺复习文言文阅读滚动式测试题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中考冲刺复习文言文阅读滚动式测试题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善以少击众。
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
猝遇敌不动。
故敌为之语曰: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
“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
”每调军食,必蹙额曰:
“D东南民力竭矣!
”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
每辞官,必曰:
“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饰名姝遗之/问是谁家姝
B.善以少击众/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C.好贤礼士/管夷吾举于士
D.恂恂如儒生/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师每休舍/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B.善以少击众/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C.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一不可
D.飞何功之有/问所从来,具答之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张俊尝问用兵之术/尝射于家圃
B.皆重铠以习之/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C.飞妻问劳其家/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D.故所向克捷/向吾不为斯役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宁大将安东时耶/宁可以急相弃邪
B.立斩以徇/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C.飞何功之有/退而安食其土之有
D.师每休舍/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凡有所举/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
B.秋毫无犯/触风雨,犯寒暑
C.飞妻问劳其家/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
D.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每辞官/未尝稍降辞色
B.谋定而后战/聚室而谋曰
C.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恂恂如儒生
D.故所向克捷/既克,公问其故
7.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整天勤于政事,天没亮就穿衣起床,天很晚也不吃饭,难道现在是大将安心享乐的时候吗?
B.文臣不贪恋钱财,武臣不贪恋生命,天下就太平了!
C.士兵如果有敢拿百姓一缕麻用来捆绑喂牲口的草,立即斩首绝不徇私。
D.东南方老百姓的力气用尽了!
8.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宁大将安东时耶——难道现在是大将安心享乐的时候吗?
B.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军队每次休息,岳飞督促将士跑下山坡、跃过壕沟,都让将士穿着沉重的铠甲来训练。
C.猝遇敌不动——突然遇到敌人也没有什么举动。
D.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他尊敬贤士,唱雅诗,做投壶游戏,谦和得就像一介书生。
9.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句话出自敌人之口,从侧面表现了岳飞治军有方的效果。
B.“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这句话反映了岳飞的治军策略,表现了他的高贵品质。
C.“卒有疾,亲为调药”写岳飞的“仁”,“有颁犒,均给军吏”写岳飞的“信”,“善以小击众”写岳飞的“勇”。
D.吴玠选美女送给岳飞,岳飞“却不受”,是因为皇帝还没有享乐,自己也不敢享乐。
强项令•范晔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侯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
“欲何言?
”宣曰: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
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
“父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帝笑曰:
“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
“强项令出!
”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粟。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
“袍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
“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A.臧亡匿死/亡何,其人亡B.诏遣使者临视/执策而临之
C.后特征为洛阳令/后特朝廷士大夫而已D.宣于夏门亭侯之/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使宣叩头谢主/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B.宣两手据地/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
C.愿乞一言而死/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D.由是搏击豪强/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A.宣悉以班诸吏/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臧亡匿死/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C.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强使顿之/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因匿主家/因格杀之
B.威不能行一令乎/帝令小黄门持之
C.唯见布被覆尸/流血被面
D.由是搏击豪强/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5.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特征为洛阳令——译文:
后来被特例征召为洛阳县令。
B.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译文:
用刀圈地,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
C.宣悉以班诸吏——译文:
董宣把它分给自己熟悉的手下官吏。
D.使宣叩头谢主——译文:
让董宣磕头向公主谢罪。
6.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光武帝要鞭杀董宣时,董宣据理力争,使光武帝改变了杀他的念头。
B.湖阳公主的家奴杀了人,但公主深明大义,主动交出家奴让董宣去正法。
C.面对光武帝的威严,董宣态度没有发生变化,最后没有向公主叩头谢罪。
D.本文采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赞扬了董宣执法严明、不畏权贵以及廉洁为官的优秀品质。
7.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写出董宣执法有据。
B.“以头击楹”写董宣面对皇帝,敢于以死抗争,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公正。
C.“使宣叩头谢主。
宣不从”写出董宣的固执己见,“强项”到底。
D.选文通过写董宣秉公办理政务的过程,突出他不畏权贵的高尚品质。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A.全石以为底/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B.皆若空游无所依/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C.以其境过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D.乃记之而去/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B.卷石底以出C.属予作文以记之D.不以物喜
3.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像玉佩玉环碰撞时发出的叮咚声,心里很高兴。
B.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的。
C.其岸势犬牙差互——溪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互相交错。
D.隶而从者——跟来作侍从的人。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鱼,实质是写水:
能看到鱼在水中的大致数量、“皆若空游无所依”、鱼的影子、鱼在水中的一举一动及其种种变化等,都写出了水清。
B.从“皆若空游无所依”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不清澈见底,才使我们看不见鱼本来依托的水,造成“无所依”的感觉。
C.本文写景特点鲜明,行文层次井然,文如作画,历历在目。
D.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意,诉抑郁之情,表达了作者要改变现实的雄心壮志。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A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B庭下如积水空明,C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D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E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欣然起行/威不行一令乎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复有来告私牛者
C.庭下如积水空明/明灭可见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2.对句子“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张怀民也睡不着,苏轼就和他商量,是否到庭院中去。
B.张怀民也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C.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共同在庭院中欣赏月色。
D.张怀民也睡不着,就约苏轼到庭院散步。
3.下列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两项是()()
A.只见月光照进门内,(我感到四周很漂亮),于是兴致十足地出发了。
B.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C.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D.哪一夜没有月光?
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E.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文中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本文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清的景象。
C.文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这篇散文语言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写出赏月的缘由和内心的喜悦、闲适的心境。
B.“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突出作者与张怀民的貌合神离。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描写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景,虽未见一个“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中的“闲”字,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愚公移山
A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B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