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4237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渔歌子…………………………………【唐】张志和

10

雨过山村…………………………………【唐】王建

11

田园乐①…………………………………【唐】王维

12

竹枝词………………………………【唐】刘禹锡

13

过山农家…………………………………【唐】顾况

14

《论语》第六则:

学习态度………………【春秋】孔子

15

西江月·

秋收起义…………………………毛泽东

16

清平乐·

六盘山……………………………毛泽东

活动内容

望洞庭……………………【唐】刘禹锡

(1)周

活动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正确认读1个多音字“磨”。

3.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背诵一些古诗,最后背《望洞庭》:

1.解题,了解诗人:

(1)板书课题:

望洞庭。

你从题目知道了些关于这首诗的什么信息?

(写的是洞庭,从“望”角度来写的,是远看)

(2)介绍诗人:

刘禹锡,洛阳人,它的诗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2.初读:

自由读诗,想想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读,正音:

潭、磨、螺。

齐读。

3.精读感情(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1)“湖光秋月两相和”:

感受“和”──和谐、协调。

你读出时间了吗?

(秋天的夜晚:

“秋月”)

你读出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了吗?

(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结合看插图。

“两相和”这“两”谁与谁?

(湖光与秋月)

湖光秋月如此“和谐”,水月澄洁,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之美!

(2)“潭面无风镜未磨”:

感受“镜未磨”──风平浪静。

(未:

没有)

这里藏着一个精确的比喻,你读出来了吗?

(把“潭面”比作“铜镜”)

这铜镜还没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

为什么?

(一是月光下不真切;

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

这湖面浩阔,如月下铜镜铺在大地,涟漪轻起,粼粼细波,一派迷蒙之美!

(3)“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感受“遥望”“银盘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绝伦。

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

指名读,想象:

白银作的盘子里放上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色田螺,看着它,你有什么感觉?

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

“一青螺”呢?

再看插图。

说说感受。

月夜遥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绝伦的工艺珍品,让人爱不忍释,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4.积累内化,迁移运用:

(1)朗读、背诵。

(指名有感情读背,因已有基础,重点放在投入情感上)

(2)延伸:

其实写洞庭湖的诗还有许多,比如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临洞庭上张丞相》再如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他们的特点是把洞庭湖写得大多气势雄伟、境界壮阔,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

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读读比较一下。

总结

能背诵古诗,并能理解诗意,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长安秋望………………………【唐】杜牧

(2)周

2.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1、大屏幕介绍杜牧

2、听古诗朗诵录音,猜想这首诗的主题。

3、自由读古诗,试着画出停顿。

4、指名读古诗。

5、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以及大屏幕提供的注释自学古诗,把读懂的内容批注在古诗旁边,并试着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

6、在小组内练习朗读,互相提建议。

7、小组派一名代表读古诗。

男女生对读。

读不好的地方老师范读。

最后配乐齐读古诗。

8、练习背诵古诗。

9、拓展学习杜牧的其它名篇,推荐给同学们欣赏。

10、最后借助画面和音乐一起背诵这首诗。

能有感情朗读古诗,并能感悟诗句的意思。

洛桥晚望………………………【唐】孟郊

第(3)周

1、大屏幕介绍孟郊。

9、拓展学习孟郊的其它名篇,推荐给同学们欣赏。

山中……………………………【唐】王维

第(4)周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喜爱春色。

 2.初步学习按古诗节律吟诵,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1、故事导入:

给小朋友讲家里来客人的故事,并教育学生学会招待客人,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2、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讲述。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画,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有没有在画上看到了什么啊?

(学生自由回答);

  3、在草房子门前你们看见了什么啊?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回答。

(画上有一位大诗人王维,他的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走了,大诗人王维非常想念他。

  4、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让我们来听听看这首诗到底是怎么写的

  5、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古诗。

(教师讲解诗的大意: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游子呀你能不能回归?

)于是他就想到要写一首诗,古人写诗常常能用短短几句话就能把一件事说清楚。

  6、下面请小朋友们听老师来读一遍。

教师朗诵第一遍。

小朋友你们都知道这首诗叫什么啊?

(山中送别)

  7、请学生一起跟教师跟读两遍。

  8、教师朗诵,学生边看图片,边联想诗人所写的景象。

  9、教师指导学生读古诗的方法,古诗中有的词语有很多意思,所以我们小朋友在朗诵时要慢一点,音要拖的长一点,别人才能听的懂。

  10、老师可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分组朗诵等。

  板书设计: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第(5)周

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兴衰与发展。

2、了解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

3、准确把握这四首诗的的思想内容及不同的艺术风格。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关于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田园诗与山水诗在南北朝时期基本上分道而行,到唐初王绩开始合流。

至初唐之交,描写山水别业的风尚盛行于朝野,沈宋、吴越诗人在山水诗创作中取得的成就已为盛唐山水田园诗开了先河。

唐朝田园诗继承了陶谢山水田园诗的精神旨趣,在大自然中追求任情适意、快然自足的乐趣,领会老庄超然物外、与大化冥合为一的境界;

从东晋以来形成的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审美关照方式,在盛唐进一步与仙境和禅境相融合,促使山水诗形成了优美空静的意境。

艺术上,他们继承了重兴寄和感受、谢灵运重观赏和刻画的传统,形成寄情于自然美之中的基本表现方式。

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2、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

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隐逸 

,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白描 

3)语言特点:

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 

3、内容:

这类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4、艺术特色:

5、代表诗人:

孟浩然 

王维 

储光羲 

常建 

祖咏

二、学习《宿建德江》

(一)、孟浩然之生平:

(689—740),四十岁以前一直住在襄阳,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士,然而却没有考上,从此也就不得不断了做官的念头,在江浙一带游历了几年之后,最终死在襄阳。

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

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二)、 

孟浩然之山水田园诗

1、主要内容:

1)隐居山林的逸趣:

《过故人庄》2)怀才不遇的苦闷:

《岁暮归南山》

3)客居在外的愁思:

《宿建德江》

2、艺术风格:

清幽淡远,孟浩然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以白描手法写景抒情,形成了冲淡清旷的风格。

(三)、写作背景简介:

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

当时,孟浩然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自己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

但是,孟浩然科举考试失利,未能中进士,失意东归。

途经建德江时,愁绪无法排遣,然而,当黄昏来临,明月当空之际,这建德江周围的景物却触发了诗人的灵感。

于是,一首名垂千古的写景抒情小诗就这样诞生了。

( 

四)、基本解读:

1、这首诗写诗人的羁旅愁思。

(主旨) 

全诗的诗眼是“愁”字。

2、起句“移舟泊烟渚”,泊,停船过夜。

诗人停船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

这一句点题,为下文抒情写景作准备。

“日暮客愁新”,客,诗人自指。

日暮,黄昏时分。

“客愁新”,诗人又有了新的愁思。

3、三、四句并列写景,但有时间先后之分。

“野旷天低树”是“日暮”泊舟所见:

原野空旷,天空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顶上倾斜下去。

空旷的原野使人孤寂。

“江清月近人”,表明时已夜晚,明月在天,倒影在水中,诗人于船上俯视江水,看见月亮是如此之近。

这情景让诗人感到冷清。

这两句一写远眺,一写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

三、小结:

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

四、作业:

背诵这首诗歌。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检查背诵。

二、学习《终南望余雪》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祖咏(699一约746),洛阳(今属河南)人。

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

后仕途失意,移居汝坟。

曾南游江南,北上蓟(jì

)门。

与王维、储光羲、卢象、丘为等友善。

《全唐诗》编诗一卷。

《终》是祖咏的一首传世名作,也是一首应试诗。

当时,年轻的诗人满怀建功报国的凌云壮志,从东都洛阳来到了帝京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诗人早闻长安城南的终南山以其独特的风姿横亘关中,广绵广余里,又恰逢终南山刚刚降过雪,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